時論廣場》國慶文告 拆除衝突引信(陳朝平)

圖爲臺北街頭的國慶佈置。(本報系資料照)

雙十國慶前夕,臺海風雲波譎雲詭。中共軍機闖入我西南防空識別區頻率、數量雙創歷史新高。國防部承認,敵情已造成海空及防空部隊壓力,陸委會痛斥共機大量侵擾,嚴重影響到兩岸和平穩定。美國白宮罕見地連日喊話,強烈敦促北京停止以軍事、外交與經濟手段施壓及脅迫臺灣。臺海危機,看似一觸即發。

幸而,國防部官員適時指證,以美英爲首的6國艦艇,在臺灣東南方公海上聯合操演,並穿越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引發共機大舉出海警戒、模擬實戰情境,並表態不歡迎各國軍艦在臺海附近活動。國防部則意在言外:共機大舉闖飛我西南防空識別區,志不在臺。

幾乎同一時間,外電報導,美中高層已就拜習會進行磋商中,貿易代表戴琪也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內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直接對話,避免中美貿易戰火重燃。公開場合經常放空口誤的拜登總統也迴應記者,「他和習近平都同意遵守「臺灣協議」。中美衝突,雖有降緩之勢,仍須警惕,不得大意。

拜登所謂「臺灣協議」,究竟指何而言?白宮請記者參考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3日的說法。我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順勢指出,國務院3日發佈的聲明強調,美國對臺政策將持續依據《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未有改變。不過,《臺灣關係法》系美國國內法,精明如習近平,絕無可能同意遵守美國國內法,更不可能同意遵守美國向臺灣提出的「六項保證」。拜登無中生有「臺灣協議」,歐江安順手將《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硬塞入拜登口中,也變造了美中之間的「三公報」與「一箇中國」的認知,或爲未來中美臺三角關係,平添若干變數。

無論如何,盱衡世局,中美衝突不能不降緩,兩強和解應屬必然。那麼,中美經貿外交僵局破解,臺灣何去何從?昔日棋子會不會轉眼成棄子?往日抗中籌碼,會不會反成包袱累贅?

世局變幻,中美和解在即,臺灣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不能始終如一,必須與時俱進,適時修正。蔡英文總統在投書美國《外交事務》專文中表示,願以開放的態度與北京當局展開對話,還強調臺灣正投入大量資源,強化對北京當局的瞭解,以減少誤解和誤判的可能性,並有助做出更精確的兩岸決策。民主即是妥協,妥協方有民主,唯有專制極權纔不容妥協。臺灣既以民主爲傲,以維護區域安全爲己任,就必須妥協各方意見與利益,彈性對外,學習和區域內最大的政經軍事實體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安全。

准此,今年的雙十國慶文告何妨聚焦兩岸關係開展新境界,摒棄空洞的文青宣言,改以條件式子句,積極提議,重啓兩岸對話?甚且化被動爲主動,拆除中美衝突的引信,爲區域和平穩定做出積極貢獻。一、表明臺灣願意信守遵行海峽兩岸間已簽署的23項協議,並呼籲雙方就參加CPTPP一案,先行會商。二、反對美英出售核子潛艦技術予澳洲,呼籲各國停止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進行軍備競賽。三、宣示兩岸同文同種,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臺灣永不與周邊國家爲敵,並願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和平交流、和平競爭,藉和平競爭決定兩岸融合。四、視兩岸融冰幅度與進度,凍結對美軍購金額及種類數量。

兩岸關係,實爲中美衝突、區域和平的重中之重。上述建議,不妨舉一反三,臺灣未嘗不能化被動爲主動,在中美和解曙光初露之際,拿回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動權。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