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官員無能 農漁民遭殃(白德華)

針對外界質疑食品遭陸封殺卻無所作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高分貝反擊。(圖/趙雙傑攝)

繼今年6月大陸宣佈暫停臺灣石斑魚進口後,8月又有上百家食品業產品禁入,12月8、9日再暫停輸入午仔魚等水產品及酒類。依大陸海關統計,至今輸陸食品項目58類、3000多筆企業登記,被列「暫停進口」逾7成,其中水產品幾乎全軍覆沒。何以致此原因很簡單,人家修法你不配合,最後農漁民倒楣;其次,兩岸冰封缺乏溝通,遇事沒得商量,只能按規矩辦事。

大陸早年食安嚴重,外界記憶猶新的首推2008年河北三鹿「毒奶粉事件」,還出現2010年餐廳使用毒性堪比砒霜的「地溝油事件」,《中國胡潤》曾發佈白皮書稱,高達19%民衆移民海外,竟因「食不安心」。爲此,2014年大陸發佈史上最嚴《食安法》,徹底整治「舌尖上的中國」,海外食品企業進口登錄管理新規即是完善制度的一環。

但這次實施「進口食品境外生產註冊管理規定」,草案早在2019年11月提出,雖然臺、美、歐盟、日本等國曾9次提貿易關切,日本提出登錄業者涵蓋所有食品業者不合理,應維持原5類規定,陸方2020年11月透過世貿(WTO)辦公室向各會員國發布TBT通報,將涉及廣泛的類型改爲18類食品,2021年3月公佈新制,2022年1月實施。

臺、日相較,臺灣應變能力明顯不足。日本農林水產省在去年4月公告後,啓動新版「食品認定申請系統」,向農漁民釋疑陸方新制及原則,單一窗口受理申請,包括申請方法、準備材料、食品註冊號,併成立諮詢臺提供數10種參考資料,提醒農漁民「向中國確認個別設施和產品處理(政府可代辦)」。公佈到完成短則4個月,最後都趕在期限前完成註冊;而我方僅在世貿TBT委員會例會關切,關切後在國內卻無所作爲。

據行政院及農委會說明,大陸新制今年元旦實施後,衛福部食藥署3月接獲陸方指我註冊企業不適用電腦資訊系統,限6月底前完成書面補件,最終僅107家完成。顯然,官方針對影響我輸陸農漁水產、酒類等上千億產值的新制似乎視而不見,既未整合業者認知,也未跨部會研商對策,只一味指責對岸「突襲」,違反世貿規定,然後再說會持續輔導業者,全力協助農漁民生計,但不就是喊喊口號而已。

從前年至今,臺灣農漁水產及食品、飲料陸續被禁輸陸,影響所及遍及全臺,已波及經濟發展。蔡政府若真爲農漁民生計着想,只能打破兩岸冰封現狀。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貫徹《新時代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其中談到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因此蔡政府光靠產銷協調、拓展外銷市場,早證明難以解決農漁民困境,真要解決問題,保持兩岸溝通、有來有往纔是對策。2024大選後不管誰執政,都須面對兩岸困境,大陸願意開綠燈才能讓臺灣暢行無阻,也才能真正保障農漁民生計。(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