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俄烏戰爭後的歐洲困境(彭蕙仙)
歐盟致力於迅速綠能轉型 ,這導致歐盟區對於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依賴性。( 示意圖Shutter Stock)
俄烏戰爭掀起的能源大戰持續影響歐洲乃至全球的政治與經濟情勢。爲降低能源價格飆漲以及對俄羅斯關閉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的懲罰,日前G7財長對俄羅斯石油價格實施限制達成協議;俄羅斯則強硬表示,俄方將停止供應原油及石油相關產品給實施這項限制措施的公司或國家。
迄今爲止,中國大陸與印度並未加入對俄羅斯能源制裁的行動,而同樣是能源輸出大國的美國,也沒有因爲歐洲的需要增產或降價。亞洲享受着俄羅斯低廉的能源,快速發展製造,美國大賺能源機會財,但歐洲不但必須承擔俄烏戰爭中的難民和資金外移的問題,還得承受通膨及能源價格高漲後引發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動盪。
事實上,俄羅斯早已決定未來3年縮減對全球天然氣的供應,這對歐洲的能源使用形成巨大挑戰。爲了處理能源短缺問題,歐盟27個成員國至今已提撥了3140億歐元(約合臺幣9.7兆元)用於緩解能源危機,其中以投資1002億歐元的德國最多。如此龐大的支出再加上歐洲各國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紛紛提高軍費佔比,如德國以「地區安全形勢惡化」爲由,批准增加了1000億歐元的「特別國防基金」,用於採購軍備以及投資軍事現代化建設。
但無論政府如何加大投資,寒冬將至,能源不足的問題迫在眉睫,歐洲政府紛紛祭出「節能令」。除了之前德國要人民洗澡只能選擇重要部位之外,瑞士已傳出政府正在考慮禁止室內暖氣不得超過19度,熱水則不可超過60度等,若違反規定,最重可處3年有徒刑。希臘最長跨海大橋的1500顆燈泡已關閉800盞等等。
目前歐洲經濟情勢不佳,俄烏戰爭造成資金外逃,歐元兌美元創下20年新低,德國則出現30年來首見的貿易逆差。但政府的額外支出大增,不但會排擠包括民生、經濟等方面的投資,也會惡化通膨問題。
以麪包爲主食的歐盟國家,8月面包價格平均上漲18%,嚴重衝擊民生,也引爆民怨。因能源短缺造成通膨的捷克,9月初有7萬名民衆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停止傷害民生的挺烏政策,並要求總理費亞拉下臺。這是俄烏戰爭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示威。比利時布魯塞爾更已兩度有數萬民衆走上街頭抗議物價高漲。可以說,俄烏戰爭引發的一連串連鎖效應已惡化了歐洲社會的不穩定趨勢,爲政局投下變數。
俄烏戰後力表要加入北約、加劇歐盟與俄羅斯緊張關係的瑞典和芬蘭,近日政壇一片烏煙瘴氣。芬蘭總理馬林陷「派對熱舞門」,引發高度爭議;瑞典總理安德森更因國會大選失利,已於9月15日宣佈請辭。而在歐洲時間9月25日舉行大選的義大利,很可能會出現自二戰以來第一個由極右翼領導的政府。此外,荷蘭現任政府民調降至12年最低,2/3的選民主張應該要舉行新的大選。
此外,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公佈,由於新冠疫情、氣候變化以及俄烏衝突等因素,全球面臨嚴重糧食短缺的人數3年間暴增1.5倍,目前大約有3.45億人,令人憂心。能源高度依賴進口,糧食自給率低、臺幣大貶的臺灣,挑戰同樣巨大,但至今未見政府提出因應對策,明顯擺爛。或許正如部分歐洲人民所採取的行動,只有政黨輪替纔有機會突破困境。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