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週刊丨伊朗核科學家被襲身亡 幕後黑手究竟意圖何在?
(原標題:世界週刊丨伊朗核科學家被襲身亡 幕後黑手究竟意圖何在?)
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遇襲身亡,引發全球關注。本週,法赫裡扎德之死不斷髮酵升溫,甚至有可能成爲引爆中東敏感局勢的一根導火索!
阿布薩德的“黑暗3分鐘”
阿布薩德,距離德黑蘭約45英里,一個以蘋果和櫻桃果園聞名的郊區小鎮。
2020年11月27日下午,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與妻子乘坐一輛黑色尼桑轎車,在保鏢陪同下前往阿布薩德的別墅。
因爲新冠疫情,高速公路上車輛稀少,就在轎車接近一個環島時,被稱爲“黑暗3分鐘”的暗殺發生了。而這短短3分鐘裡發生了什麼,媒體和官方有多種說法,成了“羅生門”。
在伊朗國家廣播電視網的報道中,裝載木材的貨車爆炸,切斷周圍電力供應,讓路邊的多個攝像頭失效;在將法赫裡扎德座車逼停後,五六名槍手從一輛停着的SUV車上跳下,一起向轎車掃射,法赫裡扎德身受重傷後不治。
但在伊朗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報道的版本中,沒有槍手出場,行動全部由遠程遙控完成:
在三輛保鏢車中的一輛離開車隊去檢查目的地安全時,法赫裡扎德的坐車被子彈擊中。子彈擊中車輛的聲音讓法赫裡扎德誤以爲車輛出現故障,從防彈車上下來查看情況。就在此時,一挺遠程操控的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之外的汽車裡開始射擊,擊中法赫裡扎德和他的保鏢。隨後這輛汽車也發生爆炸,證據毀滅,車主則早在一個月前就已離開伊朗。
消息人士還透露,遙控機槍由衛星控制,並裝有人臉識別系統,以確保準確擊殺,這些高技術設備以色列製造的。這種說法也得到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的認可。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 沙姆哈尼 :很遺憾,這是一次使用了電子設備的複雜行動,現場沒有(犯罪)人員。
不過,伊朗國防部長又是一種說法,揉合了前兩個版本的一些細節。
伊朗國防部長 阿米爾·哈塔米:起初,他乘坐的汽車遭到槍擊,大約15秒後,一輛裝滿炸藥的尼桑皮卡在離他的汽車約15~20米的地方爆炸,造成他受傷,並最終導致他殉職。
不管哪種版本,法赫裡扎德之死都像是一起精心策劃的特工行動,整個過程猶如影視劇情節。
伊朗多方明確鎖定“黑手” 矛頭直指以色列
27日晚,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發推,直指以色列“有重大嫌疑”!
他在推文中稱:“恐怖分子今天謀殺了一位著名的伊朗科學家。這一懦弱行徑(有嚴肅證據證明以色列涉案)顯示出行兇者是窮兇極惡的戰爭販子。”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等西方媒體也認爲,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經常突然從暗處冒出來消滅對手,法赫裡扎德之死符合其行事的所有特徵:經過縝密籌劃,在對方的地盤上、光天化日之下除掉對手,產生超出伊朗或以色列國界之外的重大影響!
伊朗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 沙姆哈尼:國家的情報部門已經得到了消息,即他(法克里扎德)已經成爲敵人目標,並將對他在最後事發的地點採取行動。已經增加了必要的安保措施,但這一次,敵人用了全新的方式,是一次專業的、特殊的行動。很不幸,在20年之後他們得手了。
事實上,以色列政府一直宣稱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而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也不是首次。2010年以來,就有至少四名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身亡。
2010年1月12日,德黑蘭大學核物理學家馬蘇德·穆罕默迪在一次摩托車炸彈爆炸中喪生;
2010年11月29日,物理學家馬吉德·沙里亞裡被兇手依附在其汽車上的磁性炸彈炸死;
2011年7月23日,核科學家達里奧謝·雷扎伊·內賈德在其家門口遭槍擊身亡;
2012年1月11日,化學專家穆斯塔法•艾哈邁迪·羅尚伊在汽車爆炸中身亡。
法赫裡扎德的妻子:他(法赫裡扎德)是一位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善良、深情的丈夫,他熱愛他的國家。我懇求其他人繼續他的道路,不要讓他的鮮血白白流去,他的人生道路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爲此付出了心血。
妻子眼裡善良而深情的丈夫還有另一重身份:他被美國和以色列稱爲伊朗“核彈之父”,曾是秘密原子彈計劃負責人,國際原子能機構2015年對伊朗核計劃“最終評估”時唯一被點名的伊朗科學家。
而這一切註定他又是另外一些人的眼中釘!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 沙姆哈尼 :我們知道是誰策劃,知道他是誰,幹了什麼。可以肯定MKO(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參與其中,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色列)和摩薩德難逃干係。
《星期日泰晤士報》認爲,如果摩薩德是幕後黑手,那麼幾乎可以肯定是“刺刀”小隊乾的。
“刺刀”小隊,1972年以色列奧運代表團成員被殺的事件後組建,其成員大多從以軍突擊部隊中挑選,接受過深入敵後的訓練,但其暗殺行動必須得到以色列總理的批准。然而巧合的是,法赫裡扎德在兩年前恰恰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公開“點名”過。
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伊朗)計劃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成立一個新的組織來繼續這項工作,這是阿馬德項目的負責人法赫裡扎德說的。阿馬德項目的負責人是法赫裡扎德,記住這個名字,法赫裡扎德。
德國《明鏡》週刊網站曾用“影子戰爭”爲題,來形容伊朗核科學家與相關核設施所頻繁遭遇到的那種既狠準又飄乎不定的襲擊。儘管目前尚無確鑿證據,伊朗方面已經明確將“黑手”鎖定爲老對手——以色列!
安全動盪不安的阿拉伯國家
2020年9月15日,白宮南草坪迎來了特朗普入主之後不多的“高光時刻”:在數百位與會者的見證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分別與阿聯酋外長阿卜杜拉和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簽署了關係正常化協議,建立了外交關係。
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這和平最終將擴大到包括其他阿拉伯國家,並最終能夠一勞永逸地結束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的衝突,在外界看來,白宮周圍的草坪是締結中東和平的一塊“肥沃土地”:
1979年,以色列總理貝京和埃及總統薩達特在美國總統卡特撮合下籤訂和平條約;
1994年,在美國總統克林頓見證下,以色列總理拉賓和約旦國王侯賽因在此簽署華盛頓宣言,爲實現兩國和平鋪平道路。
時隔26年,繼埃及和約旦之後,首次又有兩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時任美國總統 特朗普:今天的簽署儀式爲歷史建立了新的方向,不久以後,將有其他國家跟隨這些偉大的領導者(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對特朗普來說,這一時刻對他的新中東政策而言意義非凡。
從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以來,美伊間關係越來越緊張:今年初,美國用無人機暗殺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後,伊朗宣佈暫停履行核協議義務。當時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就表示,伊朗這樣做很快就能擁有核武器。
7月,伊朗納坦茲核設施一處在建廠房發生起火事故,但這並未阻擋住伊朗恢復鈾濃縮的步伐,11月中旬,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稱,伊朗濃縮鈾儲量已是核協議規定合法儲量的12倍!
“極限施壓”效果並不明顯,推動阿拉伯盟國與以色列結成對抗伊朗的聯合陣線成爲特朗普“新中東政策”主線,而這也意味着要阿拉伯國家放棄解決巴以問題這個和平的先決條件。
8月13日,阿聯酋與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成爲一個“突破口”,巴林隨後跟進。《衛報》用“敵人的敵人”來解釋這一波海灣國家與以色列的建交潮。
近年來伊朗戰略影響的擴大,不僅讓以色列擔憂,同樣推升了阿拉伯國家的不安全感,“聯以抑伊”由此成爲部分阿拉伯國家的戰略選擇。
伊朗民衆 馬麗亞姆:(阿以關係正常化)肯定會威脅到伊朗的安全,或許這些國家間會實現通航,那麼以色列就變得離伊朗更近了。過去他們很難輕易接近伊朗,也很難通過其他國家接近伊朗邊境,但是現在通過巴林等國,他們就有靠近伊朗的機會,這對我們很危險。
不過,對以色列來說,要解決伊朗這個“腹心之患”,關鍵還是要把遜尼派領袖沙特拉過來;
而特朗普也公開表示,期待沙特加入阿聯酋的行列,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但儘管與伊朗水火不容,作爲地區大國的沙特並不會輕易在巴以和平問題上讓步。
沙特外交大臣 費薩爾·本·法爾漢:我們支持所有爲實現和平所做出的努力,而以色列任何單方面佔領巴勒斯坦領土和建立定居點的行爲都是非法和無助於實現長期和平的。
暗殺行動 幕後黑手究竟意圖何在
11月19日,在特朗普連任前景渺茫的背景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東告別之旅”安排了以色列和沙特,頗具深意。
11月22日晚,蓬佩奧、內塔尼亞胡和沙特王儲薩勒曼在沙特的“新未來”城會晤。
媒體報道說,內塔尼亞胡和薩勒曼的會面正是蓬佩奧促成的,主要目的不再沙以外交關係正常化,合力對付伊朗,特別是“阻止拜登恢復美伊外交聯繫和重拾伊核協議”。
媒體注意到,摩薩德的負責人約西·科恩也參加了這次“伊朗問題鷹派人士”間的會晤。
就在5天后,法赫裡扎德被暗殺,對此《紐約時報》評論道:那是以色列在中東又一個決定性時刻投下的“賭注”!對此伊朗方面心知肚明。
魯哈尼 伊朗總統:這次野蠻的暗殺表明,我們的敵人正在經歷焦慮的幾個星期。他們感到他們施壓的時代正在消失,世界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他們希望利用(特朗普)剩餘的時間在該地區創造不確定的條件。
美國國務院前核不擴散事務官員馬克·菲茨帕特里克在法赫裡扎德遇害後在推特上寫道:“暗殺的目的不是阻礙伊朗發展戰爭潛力,而是阻礙外交”!
那麼以色列想“阻礙”誰的外交呢?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的文章,一下子把美國官員半遮半掩的話講明白了:在拜登上任前52天,以色列送給他的禮物:與伊朗開戰!
12月1日晚,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他仍將堅持選前的對伊朗政策:“如果伊朗重新嚴格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將會重新加入該協議,並以此作爲後續談判的起點”。
“重新加入協議”被外界解讀爲:在伊朗配合的前提下,拜登將解除前任對伊朗實施的制裁。對特朗普政府而言,這幾乎是要抹去這4年來最重要的“外交遺產”!
4日,在巴林出席“麥納麥對話會”的蓬佩奧忍不住發言了:
美國國務卿 蓬佩奧:我想對全世界說的是,這不是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方向不可能是允許伊朗繼續買賣武器,正確的方向不可能是讓伊朗再次獲得西方的技術和資本。
人們注意到,法赫裡扎德遇害之前的4起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事件密集發生2010至2012年間,正是伊朗與美國開始秘密接觸最終達成歷史性的伊核協議的前夕。
弔詭的是,法赫裡扎德遇害正是自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後,針對伊朗核科學家的首次暗殺。
伊朗政治分析人士 穆加達姆:(暗殺行動)似乎是以色列政權在特朗普與當選總統拜登的權力交接期尋求冒險行動,將地區局勢拖入動盪之中,並利用此舉阻礙拜登與伊朗改善關係。
12月1日,伊朗議會高票通過了《反制裁戰略法案》綱要。
伊朗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發言人 阿穆伊:根據該項法案,新一代IR-2M和IR6離心機將被應用,將會制定執行該計劃的時間表,然後建設工廠用於提供和儲存金屬鈾,之後建造一個類似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新反應堆。
不過,伊朗政府方面卻表達了不同的立場。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 哈蒂布扎德:政府此前曾表示反對以此種方式提交該法案,儘管我們(政府和議會)都是爲了維護國家利益,很自然在一些問題上產生分歧,但政府曾表示該法案沒有必要也沒有益處。
伊核協議曾是伊朗總統魯哈尼和外長扎裡夫的重要政績,而由於美國單方面毀約,在今年初的議會選舉中,以魯哈尼爲代表的溫和派全面落敗,處境艱難。
伊朗國防部長:伊朗將對本次暗殺行動的策劃者實施報復
11月30日,在法赫裡扎德的葬禮上,伊朗國防部長誓言要進行報復。
伊朗國防部長 哈塔米:敵人非常清楚,我作爲一名軍人也告誡過他們,沒有任何犯罪、恐怖主義和愚蠢行爲會免於回擊,我們將追查罪犯到底,他們必須爲其行爲付出代價。
然而,在眼下這個敏感而重要的時刻,報復也可能讓中東局勢進一步複雜化,這也許正是幕後策劃者們所預見到的:暗殺即使不能阻止伊朗核計劃,也能讓伊核協議無法“重生”。
不過,在營造一個“捆住拜登手腳使其無能爲力”的局勢方面,現實證明了它遠遠比幕後策劃更加錯綜複雜的一面。
12月3日,伊朗議長卡利巴夫在接受伊朗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伊朗無意退出伊核協議。
同一天,伊朗外長扎裡夫在地中海對話論壇的視頻會議上表示,絕不會就伊核協議已經達成共識的部分進行任何新的談判。
美國面臨政權更替,拜登又曾是伊朗核協議主要推手奧巴馬的副手,上任後可能緩和與伊朗對立。因此在此次事件後,伊朗或許也會保持克制和戒備態度,觀望未來局勢發展。
編導丨許娜 魯馨陽
編輯丨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