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已成旅遊新引擎 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劉佳)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負責人張磊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申報37處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爲了旅遊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有效提升民衆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實現了遺產價值的全社會共享。

張磊指出,爲保護好傳承好這些全人類寶貴財富,不斷推進世界文化遺產地能力建設,健全管理機構管理體制,完善法律法規,出臺規範性技術文件,逐步形成了較爲完備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中央財政專門設立了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實施了故宮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大足石刻等一批重大的文物保護工程,充分注重科技手段運用與創新,藉助多學科、跨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保護研究,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理論實踐同步發展。

張磊認爲,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爲了旅遊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效提升民衆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實現了遺產價值的全社會共享。與此同時,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遺產中心、國際專業機構和有關國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成功舉辦了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陸續出臺了多個重要文件,積極開展中外合作的文物保護工程和合作考古項目,爲構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框架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增進了國際同行對東方文化遺產保護的哲學傳統的理解和吸收。

“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實證中華文明輝煌成就物質見證,是價值最突出、內涵最豐富的傳統文化結晶,展現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底蘊和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我們將不斷提高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整體水平,使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惠及民生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張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