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甲冑史上的一股清流,各種鎧甲應有盡有,中國甲冑的進化演變

很多人其實都幻想過自己穿越回古代,穿着一身甲冑拿着武器大殺四方的場景。一看到電視劇中的甲冑,我們很多人內心潛藏的將軍夢就被激發了。

但電視劇中的甲冑其實和我國古代真正的甲冑有很大的差距,穿着電視劇中的甲冑,真的上了戰場那很可能把自己坑到死無葬身之地。真正的甲冑是什麼樣子的,知道了我們的甲冑發展史就很清楚了。

皮甲進化史

我們最早的甲冑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當時我們的先人使用動物毛皮作爲防護的工具,在狩獵時保護自己。後來,先祖們學會在毛皮上打孔之後,真正意義上的皮甲也就出現了。

春秋戰國早期的皮甲

等到春秋戰國時期,皮甲的發展基本逐漸趨於成熟,那個時候,各國的貴族們多以犀牛皮製作鎧甲。身着犀皮甲面對無甲被徵兆的自耕農們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楚國墓葬中出土的皮甲

隨着時代的發展職業士兵逐漸成爲戰場的主要戰力,皮甲基本上都能給基層小兵武裝了,這個時候的皮甲已經迎來了頂峰。

鑲金的青銅甲碎片

春秋戰國與皮甲同時發展的還有青銅甲,青銅甲在防禦力上確實碾壓了皮甲。但銅多麼貴呀,中國也很缺銅,這款鎧甲終究不能武裝進部隊,只能作爲將軍們在戰場上的玩具。

我國的青銅甲

等到了戰國末年,人們研製出鐵製武器之後,全皮做成的甲冑基本上無法適應肉搏的環境了,除了偵察騎兵們依舊靠着皮甲戰鬥之外。大部分軍隊已經使用了鐵片和皮結合的扎甲。同時筒袖和甲裙也開始廣泛出現於鎧甲的樣式中去。

秦國時期的鐵甲

漢朝時集合這一特點的大成者就是魚鱗鎧,這種鎧甲是用很多很多像魚鱗般的細小鐵片重疊在一起製作而成,弓箭根本無法傷到這種鎧甲分毫。當時的漢朝人就是靠着強大的鍛造技術,用漢劍和魚鱗甲在草原上打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名號。

魚鱗甲,以一片片的魚鱗著稱

宋朝由於丟失了養馬地,只能推出以步制騎的方法,中國傳統扎甲的大成之作步人甲就來了。

宋代步人甲,看看結構有多複雜

這種鎧甲一般由上千片甲葉組成,大部分都重達30多公斤,再加上神臂弓和斬馬刀等裝備,讓遼金的騎兵面對他們都頭痛萬分。只能採用遛彎的方式騷擾宋軍,等到宋軍疲憊之時再發起致命一擊。

宋代步人甲數據,宋時1斤爲現在1.2斤

元朝覆滅之後,明人的制式鎧甲恢復了扎甲的樣式,我們現在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鎧甲,很多都是根據明朝的鎧甲的樣式製作而成的。

當然,不光是動物皮可以做皮甲,植物的藤條也可以做皮甲,三國演義中最出名的皮甲軍就是南蠻的藤甲軍了。別看他們是小說杜撰的,但在當時不發達的南方,拿藤條編織甲冑真的在少數民族中非常常見了。

藤甲多在雲貴地區使用

甲騎具裝,我國板甲的巔峰

隨着絲綢之路開啓,很多外國鎧甲也隨着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兩種在當時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鎧甲板甲和鎖子甲逐漸傳入了中國。

漢朝的兩當鎧

東漢時期的出名板甲就有兩當鎧和明光鎧,就算是使用扎甲的士兵,也參考了板甲的防護作用,在胸前加裝了一塊“護心鏡”。

明光鎧,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得名,同時還有主題顏色爲黑色的也稱黑光鎧

到了晉朝,中國的板甲技藝迎來了巔峰,以明光鎧爲主,全馬甲的重裝騎兵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們在我們的歷史書上還有一個威風赫赫的名字——甲騎具裝。

兩晉時期赫赫有名的具裝甲騎

這羣騎兵有多厲害,宇州大將軍侯景早就給出了答案,只要800人,不管是哪裡我都去得。當時的南朝軍隊,一一面對北方的具裝騎兵基本上就是潰散,也就劉裕等少數名將靠着戰車、勁弩才能在這羣重騎兵面前討點好處。

女真的鐵浮屠

後來的遼金,甲騎具裝再度復興,甚至進化的更加恐怖,就拿金國的鐵浮屠來說,那都是要身披數層鎧甲的。爲了作戰,他們平時都要準備多匹戰馬和多個馬童,等到作戰時,他們才披掛全甲,換成新馬進行衝鋒。

早在唐朝,吐蕃人便使用鎖子甲作爲自己的標準鎧甲,這是宋朝武備志記載的鎧甲

明朝時期的遊牧民族放棄了全甲,採用了鎖子甲代替全甲,玩起了“丐版的甲騎具裝”。這方面特別厲害的就是帖木兒帝國的帖木兒了,他就是靠着這羣“丐版甲騎具裝”,將奧斯曼帝國當時的領袖“閃電”巴耶濟德一戰打成了“囚狀閃電”。

帖木兒俘獲巴耶濟德

火器興盛,布甲逐漸成爲主流

就在中原紮根於鐵甲時,草原上的蒙古人又悄然帶起了一種新的鎧甲——布甲。當時的蒙古人雖然身着皮甲,但面對弓箭依舊吃盡了苦頭。

最裡面便是蒙古人使用減緩箭矢殺傷力的絲綢衣服,既可以讓自己舒服,又能減少自己的受到的箭矢傷害

後來他們在作戰的時候發現,往皮甲後面再放一層布可以大大減少箭矢的殺傷力,於是他們紛紛使用了這種方法。首領和精銳們使用絲綢,平民們就使用日常穿衣服的布,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存能力。

這種布面甲一般幾十層起步

等到他們東征西討收穫了各地的鎧甲特點後,以皮甲爲主,內套布甲,關鍵部位外置鐵甲的複合甲冑開始風靡起來,當時的蒙古人靠着這套“黑科技”給西方的板甲騎兵們好好的上了一課,特別是賽約河之戰,一戰殲滅匈牙利7萬大軍。

成吉思汗畫像,這裡就能看出看皮甲鐵甲等一起穿戴的樣式了

後來這種組合鎧甲經過進一步發展,更是成爲了布里內藏鐵片的布面甲,在兼具着一定的防禦力的同時又非常的輕便。

布面甲裡面的內甲

能對弓箭刀槍起到很好作用的扎甲,有一個巨大的缺點——扛不住火器,明朝時期的火器發展又非常的恐怖。身着笨重的扎甲去作戰的可能性只有一個,那就是被排隊槍斃。

這時,人們發現如果將棉布浸溼然後再踩實之後,鳥槍就打不出來多少傷害了,但空有棉花的話,這種鎧甲根本定不了形。

康熙親征時用的棉甲

然後人們就開始在裡面填充鐵片和牛皮,製成了又輕便,防禦又好的棉甲。甚至一直沿用到了清朝,直到火器發展到任何甲冑都無法阻擋時,甲冑從此才退出了戰爭的舞臺。

機槍的應用使得任何形式的鎧甲都成了擺設

結語

現在的鎧甲雖然已經不再出現在戰場上了,但是通過這些鎧甲,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先有多麼厲害,正是他們的巧手,才能讓我們看到如此多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