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日軍追殺暗夜獻旗的女童軍──八百壯士和楊惠敏的結局之2(楊渡)

爲四行倉庫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中時檔案照)

最傳奇而知名的是楊惠敏。她一生敢做敢當,愛好冒險犯難,彷彿不往險處一決死生,便有負自己氣概一般,只要可以報國的事,她都可以朝着艱險前進。

楊惠敏獻完國旗,被謝團長硬逼着離開而跳下蘇州河後,安全抵達公共租界。四行倉庫撤退後,她也跟着進入國際俘虜營,替已經解除武裝的傷兵戰士服務。

然而,消息很快傳來,日軍痛恨那個暗夜獻旗的女童軍。那整個情節,實在太戲劇性了,在路透社圖文並茂的報導後,感動了全世界,達到非常好的國際宣傳效果。日本人恨得懸賞一萬銀元抓拿她,傳聞準備要將她活埋。

英軍司令得到情報,力勸楊惠敏趕快離開上海。當時上海已被日本佔領,黃埔江上滿是日本巡邏的軍艦,一般船舶隨時接受檢查,楊惠敏若在船上一定會被查出來。1938年1月1日,義氣而崇敬英雄的英國司令基於對楊惠敏的愛惜,派遣一艘遊艇,掛着英國旗,再派兩名英國士兵和一個萬國商團的成員陪同,單獨護送她離開上海,一路保護她。3天后,船終於平安抵達金華。這是日本尚未佔領的地方。自此,楊惠敏脫離日本魔掌,但也單獨面對所有艱難,跟着無數的難民,開始踏上流亡之路。

楊惠敏從金華走到永康,一路目睹難民在飢寒交迫的寒冬裡,互相扶持而行。頭頂上是隨時來轟炸掃射的日本飛機,沿路是死傷貧病的軍民。童子軍出身的她看到傷兵就認爲應當去照顧。然而到處是傷兵,公路上、車站裡、鄉道邊,根本多到連軍隊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更不必說流亡中的小女子。然而她是一個生性熱腸的人,看到傷兵受傷又飢餓哀嚎,忍不住用童子軍野外求生的方法燒開水給他們喝,又自掏腰包,花了6個銀元去買一大袋饅頭,分給傷兵充飢。然而這也是杯水車薪,整個中國就是大流亡,幾千萬人同時在道途上,誰有能力餵養他們?又有誰能保護誰呢?

讓楊惠敏感動的是,年輕的學生、農民、工人會主動來照顧人,即使忍飢挨餓,也一路帶着大家唱着抗戰歌曲,鼓舞士氣。

像一條條黃色、混濁、蕪雜、悲苦,卻又充滿求生意志的大河,以渾厚的大合唱,緩緩向大後方流去。

到達南昌之後,她住進一家小旅館,卻不料半夜有人來查房,看見她穿着軍服,就認定她是逃兵。等到她寫出自己的名字,拿出童子軍的證件,他們立刻訝然道:「啊,原來你就是上海四行倉庫給八百孤軍獻旗的那一位女童軍!爲什麼不早說?」而此時上海童軍團也已經到達南昌,楊惠敏隨即歸了隊。爲難民和傷兵服務。

上圖:鬆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下圖:淞滬抗戰重要遺址四行倉庫恢復原貌正式對外開放。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因是舊上海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間銀行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而得名。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在此與日軍展開了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據守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第88師下屬某團中校團副謝晉元帶領第1營的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勇殺敵,打退日軍10多次瘋狂進攻,擊斃日軍200餘名。(圖文:新華社)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該棟建築爲原址重建,唯保留舊有建築西牆,牆上可見清晰的彈孔與炮孔,見證歷史。(中央社)

1938年,楊惠敏到達漢口,接受三八婦女節表揚,同時受到各方政要的接見。包括了蔣夫人宋美齡、汪精衛、孔祥熙、湯恩伯、熊式輝等。她逐漸成爲一個抗日的代表性人物,受到各界矚目。

1938年7月,她獲選參赴美國參加8月在紐約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青年和平大會」,同行者有後來的駐美大使周書楷、後來的立法委員林棟、徐君佩、漆中權等,當時他們都是國家正在培養的青年外交人才。楊惠敏可以感受到,他們都是世家子弟,外文訓練良好,只有她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高中生,什麼都不懂,像個土包子,她的幾件正式旗袍還是當年婦女運動領袖沈慧蓮給她置辦的。

然而由於路透社、BBC對獻旗事件的報導,她卻是代表團裡最爲世界所知的人,因此被推派爲代表上臺致詞。她訴說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在戰地所見老百姓轟炸死傷、流離失所的慘狀,說到激動處,把一雙破破的鞋子脫下來,拿在手上說:「這一雙鞋,曾跟隨着我走過中國的戰地,皮鞋上沾滿中國人的血,同時也有日本人的血。中國人的血是爲抗戰而流的,我們永遠不會停止抵抗,爲保衛我們的國土和人民的生存權利而寧可血流成河。…」

1938年楊惠敏參加羅斯福款待世界青年和平大會。(圖:楊渡提供)

她的演講激情感人,贏得歡呼雷動,掌聲歷數分鐘而不息。會議閉幕典禮時,羅斯福總統偕夫人蒞臨致詞,隨後並接見了楊惠敏。隔日,美國各大報都刊載了這一則消息。楊惠敏也成了新聞人物。

美國行程之後,她開始前往歐洲旅行,行程中除了受到華僑接待,發表演說之外,有機會也會拜會當地政治領袖。最著名的當然是德國的希特勒。那時希特勒尚未侵略波蘭,仍是英姿煥發、深受德國青年擁戴的領袖。他神采奕奕、熱情的接待了楊惠敏,對她勉勵說:「你很英勇,也很年輕,希望妳好好努力,爲了妳的國家。」這簡短的談話,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接着,她訪問埃及、印度,並獲得甘地的接見。可以說,她的行程增加了世界對中國抗戰的瞭解,也建立了她自己的世界觀。

回到重慶之後,她去向宋美齡報告,也受到戴笠的召見。宋美齡還特別安排她去中央大學當旁聽生。後來她覺得應該有正式學位纔好,便考取了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讀不到一年,幸運之神再度來叩門。美國一位華僑李國欽來信說,已經爲她申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獎學金,只要她進去就讀就行了。

問題是,一個流亡青年怎麼會有旅費呢?她痛苦萬分的發愁了一星期,最後迫不得已,決定去找當時財政部長孔祥熙試一試運氣。想不到孔祥熙一番慰勉後,贈送給她一張3000美元的支票。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數目,足以讓她好好去上完大學。

楊惠敏高高興興的踏上旅程。先坐車到香港,再等候船期赴美。想不到,命運的轉捩點在此時發生……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