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國民黨在1980年代逐步式微──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二十五)(龍城飛)

1980年03月25日下午兩點半,軍事法庭開庭審理涉及美麗島事件,被告當庭對質(右起)黃信介、姚嘉文、張俊宏、林弘宣。(周嘉華攝)

筆者持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繼續民進黨組黨7年前1979年12月10日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研究,主要引用2008年3月國史館出版郭惠娜、許芳庭編輯《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的相關報導。

《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1979年12月20日,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Newsletter No. 29,《空前的政治大迫害》

《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1979年12月20日,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Newsletter No. 29,《民主、建國與聯合陣線》(圖文:龍城飛)

●關於「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的報導

筆者繼續擇要說明郭雨新先生所創辦「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的《海外民主通訊》於1979年12月20日〈快訊〉上對於12月10日「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的相關報導。

一、〈空前的政治大迫害〉(社論性質的手寫文章)

臺灣時間12月13日清晨(美國時間12月12日下午),國民黨政權在臺灣大舉濫捕爲臺灣前途奮鬥的黨外人士,至12月14日止,已知有150人被捕,包括陳菊、林政信、姚嘉文、林義雄、張俊宏、黃信介、陳敏雄、魏廷朝、楊青矗、蘇秋鎮、周平德、呂秀蓮、王拓、邱奕彬、張富忠、紀萬生、陳中信等人。

事情的起因是在美麗島雜誌社工作的人員姚國建、邱阿舍於12月9日在高雄分發要於12月10日在扶輪公園召開的人權紀念會的傳單,途中被抓,人權會人士陳菊、施明德到鼓山警察分局討人,但警局不理,引起100多人的不滿而包圍該分局。到12月10日清晨,這兩位被打得全身重傷才被放回。姚嘉文、黃信介乃向警政署控告當局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爲,當局不但不理,反而下令封閉扶輪公園,並禁止人權紀念會的召開。黨外人士乃決定改在大港浦開會,並遊行抗議。

當局看嚇不退黨外人士,於是即日宣佈冬防演習,加強戒嚴,禁止一切開會遊行。黨外人士不爲所嚇,200多人照原來計劃,並吸引5千多民衆參加。不久就有一萬多軍警特務包圍這些手無寸鐵的黨外人士及羣衆,並開來4輛鎮暴車,以電棍毆打羣衆,引起十萬憤慨民衆向軍警反包圍,並以火把丟向鎮暴車,鎮暴車不支而退,羣情憤怒激昂。陳菊乃帶領羣衆合唱臺灣民歌,開始演講,軍警又召來50多輛鎮暴車,施用催淚彈,重施暴力於羣衆,羣衆開始英勇反擊、衝突,愈來愈激烈,由下午8點到8點40分共持續40分鐘,近百人受傷,40多人重傷。

事件過後,黨外人士發表嚴正聲明,要求警政署長孔令晟辭職,並嚴辦毆打羣衆的軍警特務及其負責人員。國民黨政權不但不理不認罪,反而運用其黨報亂吠亂叫,千方百計歪曲事實,說警方沒用武力、武器,反怪百姓中有人拿出斧頭。在12月13日清晨更變本加厲,濫捕黨外人士,並唆使所飼養的「立法委員」泯滅天良的叫囂要以叛亂罪嚴辦黨外人士。

對於國民黨政權這種空前政治大迫害,濫捕黨外人員的行爲,請諸位同鄉以愛臺灣的心,緊急以行動救援這些爲臺灣前途打拚的民主鬥士!在美國同鄉可以打電報寫信給Carter(卡特)總統,Kennedy參議員,Church 議員,貴州兩位參議員,貴地兩一位衆議員等。大家更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獻給咱臺灣人在海外的組織,以集中力量來幫助這些爲咱臺灣奮鬥犧牲的民主鬥士!

二、手寫呼籲稿

(一)至13日爲止,本同盟已向外界發佈兩次新聞報導,並積極在華盛頓接洽與「美臺法案」相關的美方單位(即臺灣關係法,筆者注)。

(二)14、15兩日,海外臺灣人團體各單位在紐約彙集商討,併成立「臺灣建國聯合陣線」以團結各方力量拯救被迫害的島內民主鬥士。

(三)16日起,許信良、陳婉真及其他單位代表人到達華盛頓,將由彭明敏、王能祥負責安排與美國國會、國務院及國際人權組織各方人士會談。

三、臺灣建國聯合陣線成立宣言

又一次二二八的悲壯歷史正在上演!

以蔣家爲中心的國民黨外來政權,不但殘酷地鎮壓了參加世界人權紀念活動的臺灣人民,更瘋狂地逮捕黨外民主鬥士。

隨着全世界澎湃的反暴政的怒潮,臺灣已邁入一個新時代──一個人民的力量即將獲勝,人民的願望即將實現,高壓的政權即將敗亡的時代。

我們將積極地結合臺灣島內外同胞,對國民黨政權作立即的、持續的、全面的、毫不留情的攻擊,一直到這個罪惡的政權徹底從整個地球上消失。

二二八的序幕已在重演,二二八的結局決不會重演!

臺灣人民一定要出頭天!

臺灣獨立聯盟-張燦鍙

臺美協會-彭明敏

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郭雨新

臺灣人民自決運動-黃彰輝

臺灣民主運動歐洲同盟-陳重任

獨立臺灣會-史明

臺灣臨時政府-林臺元

協志會-洪順五

美麗島雜誌社-許信良

潮流-陳婉真

1980年02月20日美麗島事件偵查完畢,黃信介等8人以涉嫌叛亂罪提起公訴。(中時攝影組攝)

四、1979年12月20日的美國國會紀錄報(Congressional Record)

其中刊載國會議員Jim Leach發表的談話,標題爲〈Day 10: New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12月10日:臺灣的政治新狀況)〉,由徐放翻譯爲「臺灣新的政治壓迫」,概要如下:

佔‧理齊議員在1979年12月20日美國第96屆國會上的發言──

議長先生,過去十天內,在臺灣發生了幾件嚴重而值得擔憂的事,勢將影響到該島的政治進展,和美國的未來關係。一年前美國的外交上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月以來,國民黨當局即對其反對勢力採取了一連串的政治壓迫行動,地方性的選舉被延期,兩份非國民黨的刊物被查禁,一位年老的當地政治家(餘登發)被判坐牢8年。

由於臺灣境內長期性的政治壓迫,國民黨乃成了唯一的合法政黨,只因說出了人民的心聲,美麗島雜誌似磁石一樣地吸引着臺灣大衆。這份雜誌已成了反對勢力的焦點,並隱然成了一個在野黨。它反對在島內實行一黨統治,並推動占人口85%的土生臺灣人民去爭取更多的政治自由機會。

12月10日黃昏,支持者聚集在雜誌的高雄辦事處,大量的警察和軍隊在附近佈防,數以千計的人羣聚集該地。當200至300左右的人羣欲從辦事處遊行至花園而遭禁止時,警軍與民衆即開始打鬥,警方動用了催淚彈鎮壓示威者,騷擾直至次日清晨。雖然有點肉體上的傷害,臺灣軍方報稱有182名軍警受傷,並指控示威者是出自蓄意的鬧事。雜誌社支持者指出,政府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和必要出動如許多的軍警,顯然是預謀地要制止遊行,並藉機鎮壓具有膽色的臺灣人民。

隨後數日,臺灣近代史上對反對勢力最大的拘捕行動開始,15名臺灣人政治運動的名人被捕,其中有數位根本沒有參與12月10日的聚會。連同參與者在內,拘捕數字已超過了100人,警方正在搜查其餘的躲藏者,美麗島雜誌被勒令無限期停刊。

那些現在還代表着國民黨政府不再控制的全中國的多數立法委員們,多是1949年選出的大陸中國人,同意了黃先生(黃信介)的被捕。那15位領袖非常有可能將以叛亂罪名起訴,最重的處罰是無期徒刑。我誠心希望他們立即被釋放,假如不行的話,亦應在民事法庭,而不是軍事法庭進行審判。

臺灣的事件在這裡引起了火花。上一個週末,北美事務協調會在華盛頓、西雅圖和洛杉磯等地被襲,反映出民心憤怒。

我很抱歉地說,除非臺灣當局有根基性地改革,令到衆(多)數當政,不然美國與臺灣歷史性的悠久關係將很難維持下去。今天是美麗島雜誌事件以來的第十天。將來的美臺關係,猶若臺灣的民主運動,是要取決於國民黨當局的態度決定的。臺灣的美國朋友們,規勸其有所約束、更平民化、自由和安全。

五、〈民主,建國與聯合陣線〉(西部一盟員「讀者投書」)

有誰不知國民黨的反共復國的建國方針早已破產?今天有志之士公然出來聯合團結成建國陣線,對任何愛護臺灣鄉土、有理性、有膽識的人,豈非最可善之事!

想一想,爲「光復大陸」而成犧牲品的榮民,一輩子的青春及骨肉的流離,是他們爲國民黨虛構的國家付出的代價。至今大多數總算熬過來,或成家,或立業安居在臺灣,但是國民黨的中國假象仍是他們認同臺灣的絆腳石;再看一看那些設籍置產的大官富賈,從臺灣跑到美國來做「中國人」,黨外人士抨擊的牙刷主義,至今當局沒有下文,爲什麼?他們認同的「中國」,不久要從臺北的高級住宅區轉移到紐約的華人城(China Town),自己的妻兒認籍外國,竟敢叫臺灣老百姓不可認同臺灣!

今天我們要建國,有理想、有抱負認同中國的人不妨參與聯合陣線,以建國的範圍包括建設合理的國家到中國大陸上。但最切實、最合理的關鍵仍在於臺灣,從建國在臺灣做立腳點。建國的里程碑或因個人認同而異,但建國的工作並非國民黨的專利,更不可讓這神聖的工作流爲特權階級既得利益的護身符!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當晚的遊行場面。(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初步的小結

由以上「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機關報《海外民主通訊》對於美麗島事件的相關反應,讀者可以比對上期筆者抄錄當時中國時報、聯合報的報導,在發生事實經過的敘述上,差異不大,而在詮釋事件的立場與心態上,幾乎完全相反,爲何如此?不同立場的人,對美麗島事件的看法不同,是正常,還是不正常的現象?持相同看法的人如同化學反應自動形成族羣,而和相異看法的族羣互相對立、仇視,是不是人類社會無法避免的災禍主因?有沒有所謂「客觀的史觀」?還是歷史敘事就是看誰力量大,誰主導?筆者考察許多美麗島事件的相關著作與報導,直到今天,很少看見持平的意見被刊載出來。

令筆者驚訝的是,當年以自由主義以及客觀中立立場自居的學者與媒體人,亦很少公開、直接表達其看法,顯見其主動被動受到國民黨約束的情形。而近年來臺灣社會內部藍綠族羣關係越來越對立,兩岸關係越來越分歧,已經經過42年的美麗島事件觀點論述,仍然受到現今「政治正確」的高度影響,歷史事件的政治化、工具化現象,相當明顯,少數專業歷史研究者與資深媒體從業人員的政治化、權力化,有意識地、主動地進行形塑政黨、族羣共同觀點的再生產,是我們時代裡非常大的問題。這說明「理未易明」的真實處境,一般人根本沒有判斷是非的機會與能力。另一方面,相對來說,筆者認爲社會學者的分析一般比較能夠客觀一些,這和學科的訓練有關。

讀者可以想像,1980年起,如果國民黨開放報禁,「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海外民主通訊》的內容能夠在臺灣公開自由發表,會發生什麼事?筆者認爲執政黨必然會有所節制,而社會大衆可以比較不同的說法,更瞭解實情,未必都會持反對執政黨的態度。讀者可以比較美國、法國民衆聚衆示威時,當地警察極爲粗暴的驅趕、毆打衝撞的羣衆,而政府威信完全不受影響。因此,筆者長期認爲一個國家與社會的正常與成熟的發展,言論自由是首要的條件。筆者期待未來中國、香港、臺灣出現更多客觀、中立、多元、競爭的媒體,以及更多與特定政黨保持距離的學者與作家。

對於美麗島事件,有幾件事的思考非常重要:

第一,美麗島事件的性質

山雨欲來風滿樓,美麗島事件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繼1975年郭雨新事件(宜蘭增額立法委員選舉,產生八萬張廢票而致郭雨新落選)、1977年底許信良中壢暴動事件、1978年初餘登髮匪諜事件的連續性、累積性的重大事件。美麗島事件的主要歷史背景是1978年底,美國宣佈和中華民國斷交,而美國國會以國內法的《臺灣關係法》維繫中華民國(臺灣)的國際社會生存機能,之後所有中華民國的總統候選人與當選人事前事後皆需前往美國「面試」,落實臺灣做爲「美國託管」無尊嚴的事實。另一方面,國民黨一向標榜做爲「自由民主燈塔」的光芒陡然黯淡,「光復大陸」目標在時間上拖延過久,致政權統治臺灣的法理性受到島內本地菁英份子的不斷質疑,許多人對於臺灣未來產生不確定性的心理壓力。

高雄事件中,美麗島雜誌社未獲政府同意遊行而逕行帶領大量羣衆遊行而不合法是事實,而政府蓄意等待衝突,以行迅速逮捕爲首份子,以叛亂罪起訴並以軍法判刑的意圖,亦是事實。

有趣的是,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習慣跟隨(依附)國民黨的外省與深藍族羣,直到今天,仍不認爲國民黨政府在總體表現上有太大的問題,而理應調整自身、重新出發,在臺灣積極爭取執政,是臺灣的希望,也是中國的福祉,這反映出人的感情投射與認同扮演着時代轉移的重要因素。

第二,對於預謀的問題

關於美麗島事件是「先鎮後暴」,還是「先暴後鎮」的老問題。筆者認爲首先,美麗島雜誌社有預謀發生暴動的潛在意識,主要在於1978年初餘登發事件以後,黨外人士開始羣情激憤,日益結合成爲一個以臺灣本地人組成「沒有黨名的政黨」。這個「想像的共同體」的出現與成形,是革命家施明德以美麗島雜誌社爲基地,全島穿梭串聯黨外人士的結果。施明德的「暴力邊緣論」(對立於康寧祥派的溫和「民主選舉路線」),以及指示遊行中使用火把,事件中擔任總指揮,皆是爆發美麗島事件衝突的主觀因素。

而國民黨方面,則虛設陷阱以待,以圖一舉消滅正在萌芽的本省族羣政黨,由被動反制「暴民」,有意打不還手,其間安插少數起鬨內線,使羣衆憤怒愈演愈烈,終至狂飆無法控制,造成大量軍警傷害,而國民黨得藉此訴諸臺灣社會與美國政府,這是事件發生的客觀因素。

1983年3月14日的《前進》雜誌第33頁,資深立法委員費希平說:「美麗島的事,我私下和周清玉(姚嘉文夫人)、許榮淑(張俊宏夫人)講了許多次,選舉時公開演講也說過了,我認爲美麗島諸君中了陷阱。」但是,這個「陷阱」,對於當時的黨外運動中的激進份子以及國民黨中極右的政戰與情治系統來說,卻「各合其意」,也「各蒙其利」,可以說是一個有意無意中「合謀」的過程與結果。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舞臺劇,檯面上兩造對峙人馬,一方是美麗島雜誌社以黃信介領軍,施明德策畫執行的領導班子,總數不超過15個人,一方是蔣經國主席領軍的國民黨黨政軍特領導班子,總數應少於15人(國民黨方面的策畫執行人,可能是王升)。其他的「暴民」和鎮壓軍警則是「龍套」,配合演出。

第三,林宅血案

最不幸的事,是在調查與審訊美麗島事件相關人員過程中,竟然在1980年2月28日發生了可怕的林宅血案,至今無法破案。這個事件,使得國民黨當時的道德形象蒙上重大陰影,之後長期難以去除。事實上,林義雄本人並未參與高雄事件,國民黨當局當時沒有適時免於逮捕及審判林義雄,甚至仍然重判林義雄,雖然和林義雄的態度有關,筆者認爲是國民黨非常嚴重的失誤,產生難以收拾的困境,至今無法解套。至於爲何如此?日後李登輝總統下令撤銷警備總部,相關大量機密資料不知是擇要銷燬,還是流向何處?總之許多「嚴重資料」離奇「失蹤」,使得不少重大政治、歷史問題無法查證。

第四,有關臺灣獨立的問題

由細看美麗島事件過程,明確和臺灣獨立運動無關,但是對於有臺灣獨立願望的人,確實有激化的作用。而國民黨政戰與情治系統面臨當時形勢日益高漲的黨外運動,也是以臺灣獨立運動的實質性發展看待。海外臺灣民主運動與臺灣獨立運動團體,則深受美麗島事件刺激,視爲二二八事件的再現,由是不斷集結,並且向美國政府與國會「告洋狀」,其和島內黨外運動的支援互動,以及國民黨受到美國方面的強大壓力,影響非常深遠。

筆者認爲美國當局對於1980年代的國民黨政府日益採取觀望的態度,和美麗島事件以及之後發生的命案有必然關係。美方清楚蔣經國先生身體狀態不佳,日後國民黨無法再以少數外省籍集團有效治理臺灣,基於美國戰略利益,必須在適當時機,將臺灣政治權力轉移至本地菁英份子手中。這在張憲義1988年初經國先生病逝前夕,美中情局安排緊急其逃亡美國,至美國會作證臺灣發展核武,而日後由陳儀深教授採訪張憲義所出版的回憶錄中,清楚說明美方的目的在於進行支持李登輝順利接班掌權的計劃。

總體而言,美麗島事件,對於中華民國、臺灣、國民黨、黨外運動與日後的民進黨、兩岸關係以及美國的東亞政策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麗島事件是1949年國民黨遷臺後,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政府與民間衝突的事件。許多跡象顯示,國民黨在1980年代開始的逐步式微,和其1948年國共內戰中的崩解狀況有不少雷同的情形,由於幾個重要因素,美國對於國民黨開始產生不佳觀感。

而不同的是,1986年9月,民進黨突然組黨未受阻力,1987年7月經國先生宣佈解嚴,6個月後,經國先生過世,可以說經國先生在他生前做了最正確與睿智的決定,解除了中華民國與臺灣可能發生動亂的危機,並使得民主政治得以(蹣跚地)開始。筆者相信經國先生晚年,尤其是江南案後,終於認識到當年處理美麗島事件的思維和方式是不正確的。筆者認爲美麗島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條件是國民黨提早進行政治改革開放。

(作者龍城飛,原名楊雨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未完待續,龍城飛專欄每週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