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大兵團迂迴作戰──《周非將軍與民國海軍》(八)

一九二五年的中山艦。(武漢市提供)

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江防軍總司令郭懺遠退至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奉命成立第六戰區,陳誠任司令長官,郭懺任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吳奇偉爲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吳乃將江防總司令部設於三峽內之三鬥坪,親往坐鎮,規劃宜昌、秭歸、興山及巴東各縣的沿江兩岸爲江防區,但大部分在江南岸,北岸除沿江一帶峽區外,都劃歸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蔡廷鍇)所部防守。從此,兩岸軍民固守峽門,在抗戰期間,未再撤退。

日軍對石牌要塞早有覬覦之心,早在1941年(民國30年)3月上旬,就曾以重兵從宜昌對岸進攻石牌正面的平善壩,並從另一路進攻石牌側翼曹家畈。兩路日軍均遭守軍堅決阻擊,慘敗而歸。因此,日軍不敢貿然從正面奪取石牌要塞,而是採取大兵團迂迴作戰的方針,從石牌背後頻頻作出試探性進攻,企圖攻而破之。

而石牌爲國軍全線扇形陣地的主軸,正如1938年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堅守旋轉軸,頂住敵軍的正面進攻,並伺機側擊敵軍,這是國軍戰略佈署中的關鍵。駐守石牌的海軍官兵共100餘人,由於石牌與宜昌幾乎處在一條線上,要塞砲臺的砲火可以封鎖南津關以上的長江江面,極具威懾性,軍事委員會派重兵把守,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父親在自傳中述及他在駐守石牌要塞砲臺期間的作戰梗概雲:

率敢死士兵六人,潛入宜昌敵後,至鬆滋搶運高砲二門,歷經險阻,幸得達成任務運返石牌要塞,升海軍上尉連附。後日寇陷平善壩進襲石牌時,餘擔任要塞指揮部衝鋒隊隊長,扼守石牌天險之天花板棧道,雖日寇傾巢來犯,時有小逞,終以奮不顧身,三失而三複之榮,獲獎拔升任海軍少校連長。

父親於1941年5月1日升爲海軍少校連長,此後一年間,石牌要塞戰事轉趨沉寂,他「因不願伏櫪以待,乃轉任二二集團軍步兵少校參謀」。從而離開了石牌要塞砲臺,也暫時離開了海軍,效力陸軍,繼續爲抗戰而拼鬥。其後,1943年1月國軍第十八軍(軍長方天)轄下的第十一師師長鬍璉率部接任石牌要塞防務,同年5月日軍大舉圍攻石牌,展開慘烈的被譽爲「中國的史達林格勒」的石牌戰役。日軍被擊退,並遭受重大傷亡。只惜父親已在一年前離開了石牌,未能躬歷此一著名戰役。

除了父親,抗戰期間在湖北宜昌至四川萬縣間各要塞砲臺服務的海軍軍官爲數不少,如馬尾海軍學校畢業的林鴻炳,原在中山艦爲見習官,1938年10月中山艦被日機炸沉後,調至元江艦任代理航海員,不久,又調至巴萬區第三總砲臺當觀測員,據他憶述:當時同在第三總檯服務的馬尾海校同學有魏濟民、何樹鐸、章國輔、張奇駿、李壽鏞等,其餘老海軍均不認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