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白起殺人如麻 死後受輪迴之苦(歐陽聖恩)
長平之戰遺址(照片:作者歐陽聖恩提供)
南朝梁武帝時期,周興嗣編寫的《千字文》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戰國四大名將的順序,此四人爲秦國的白起與王翦、趙國的廉頗與李牧。《史記》將白起、王翦合併在第13篇「白起與王翦列傳」敘述。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戰國四大名將以白起居首,是繼春秋末期孫武、戰國初期吳起之後又一傑出軍事家,聲名最大也最受非議,由於其戰功皆屬大量屠殺敵軍,而有戰神、殺神之稱。《史記》對於白起的軍事才能給予極高評價,稱白起用兵「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爲率」,杜甫在《入衡州》詩中稱白起「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
《戰國策》稱其公孫起,出自羋姓;詩人白居易記載白起的先祖是楚國公族(西周始置,朝廷大臣)白公勝,他謀反失敗被殺,其子逃往秦國,白起是其後代。秦昭王是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後貫徹商鞅的變法政策,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順應時勢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白起在40歲前的歷史沒有任何記載,他在秦國擔任將領30多年,被封爲武安君(喻以武安民),攻掠城池70餘座,殲敵百萬未有敗戰。
白起五大輝煌戰役成就其成爲戰神,包括擊殺24萬韓魏聯軍的「伊闕之戰」(白起一戰成名的首部曲);攻陷楚國都城鄢郢的「鄢郢之戰」,把楚國曆代先王陵墓燒燬(屈原撰文「哀郢」哀悼);以閃電戰術擊殺15萬魏趙聯軍的「華陽之戰」;斬殺韓軍5萬的「陘城之戰」,以及喪盡人性坑殺趙卒45萬的「長平之戰」。
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一生征戰37年,未有敗戰,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爲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本文主要敘述白起絕滅人性的長平之戰,史籍和佛經都記載白起因此大屠殺,死後輪迴三惡道永不得翻身。
●長平之戰緣起
《資治通鑑》和《史記》對長平戰役都有詳細記載。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左庶長(中將)王齕攻韓國上黨郡,當地百姓逃往趙國,趙在長平駐軍收容難民由老將廉頗固守營壘;秦軍屢戰屢勝,趙兵只好採守勢與秦軍對峙。趙王多次指責廉頗膽怯不與秦軍交戰,廉頗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且知道毫無勝算乃拒絕迎戰,準備以持久戰拖垮秦國。
秦相範睢深悉持久戰對進攻方不利,不但補給困難,而且後方空虛易遭他國襲擊。因此派人潛入趙國以重金24萬兩施行反間計,發動耳語攻勢宣傳:「秦國最畏懼趙奢兒子趙括擔任將領,廉頗老矣,不久就要投降」。趙王早已惱怒廉頗屢次戰敗不敢出戰,又聽到許多謠言,誤信爲真,於是陣前換將派趙括取代廉頗反擊秦軍。
●紙上談兵禍國殃民
藺相如當時警告趙王:大王因趙括稍有名氣而讓他取代廉頗,乃「膠柱鼓瑟」(黏住調絃的琴柱而彈琴),是不智之舉。趙括的母親更上書趙王說:當初王上給趙奢的賞賜,他全部分發給將士,而且自受命領軍之日起就不再理會家事;趙括卻將大王賞賜的金銀綢緞收爲己有,並隨時注意有什麼良田美宅可以取得。她的兒子只會「紙上談兵」,「徒讀父書,不知變通,非將才,願王勿遣」。
趙王說他已決定由趙括到長平代廉頗抗秦,趙母說:如果趙括出了差錯,請大王不要治她的罪,趙王同意其請求。秦王得知趙括接任新統帥,立刻密派上將白起取代王齕,並下令泄露白起出任最高統帥一律格殺(因各國皆畏「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殺神),趙括新官上任三把火換掉親廉頗的老將,同時爲求戰功改變戰略,以攻代守進擊秦軍。
趙括初期數戰皆勝乃親自率兵追擊,秦將王賁僞敗而逃卻佈署埋伏。馮亭諫曰「秦人多詐,其敗不可信也,元帥勿追」,趙括氣焰正盛仍乘勝追擊到秦軍營壘受阻。此時秦軍2萬5千人伏兵繞到趙軍百里石長城後面,切斷趙軍與邯鄲以及上黨的聯繫。
另一支伏兵由蒙驁、王翦率5千騎兵渡過丹河衝入趙軍營壘之間,趙軍被一分爲二,戰力分散,連運糧通道也被切斷。就在趙軍攻撤之際,秦軍已經對趙軍完成包圍,趙軍被限制在白裡石長城、丹河、小東倉河谷的三角區當中,進退不得。
趙軍與大糧山的屯糧點失去聯絡,要打通糧道必須控制住小東倉河谷。小東倉河谷河水雖不深,但兩岸懸崖峭壁,毫無遮蔽,要在小東倉河谷運送糧草極爲困難。趙括令部分趙軍分別向百里石長城和丹河方向突圍吸引秦軍注意力,一隊精兵前往大糧山強運糧草。
趙軍搶運糧食,秦軍拚命阻擊,兩軍在小東倉河谷展開激戰,河谷中屍積河道,血流成渠,少數趙軍血盈袍鎧,也只能扛數袋糧草到達長平營區,根本不夠大軍食用,趙軍敗象已露。
白起與王齕在後方大本營運籌帷幄,又派出輕裝精銳攻擊已居劣勢的趙軍,《東周列國志》曰「此乃安排天羅地網計,待捉龍爭虎鬥人」。由於趙軍突圍將付出慘重代價,而且30餘萬人撤退勢必大亂,因此趙括決定就地安營,構築壁壘防線等待援兵。馮亭又諫曰「在此安營腹背受困,將來不可復出」,趙括仍漠視之。秦王知趙括兵困長平,立刻徵調15歲以上青壯年前往戰場,攔截趙國後援。
趙括在追擊秦軍時並未攜帶很多糧草,糧道又被阻斷,趙軍被圍困46天后斷糧,暗中相互殘殺以人肉充飢。因爲援軍被阻擋,被困的趙軍分成四隊突圍多次都失敗,趙括只好挑選敢死隊5千騎兵身穿重鎧,親自率兵突圍,結果身中數箭而亡。趙軍羣龍無首,剩餘40萬軍隊皆棄甲投降。
●白起使詐坑殺趙卒
由於秦軍也面臨糧食不足,無法顧及降卒,兇狠的白起以「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爲由,先騙降兵繳械予以酒肉安撫,並昭告「明日武安君將汰選趙軍,凡上等精銳能戰,給予器械帶回秦國隨徵聽用。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發回趙」,趙軍大喜而失戒心。
當天夜裡,白起將降卒分爲十營,令十位秦將與20萬秦軍分別看管。半夜秦軍奉令以白布裹首,無白布者即趙人,盡殺之。45萬趙軍在一夜之間全被屠殺,只釋放240名年幼趙兵。只見血流成河,鬼哭神嚎,楊谷之水皆呈紅色,後稱丹水。秦軍將所有頭顱聚集堆成一座高臺,嵬嵬傑起,號稱「白起臺」。後來唐玄宗巡幸至此,悽然長嘆,令高僧設水陸七晝夜超渡亡魂,名其谷爲「省冤谷」。
1995年5月山西省東南部的高平市永錄鄉永錄村,村民在自家田裡犁地翻土卻意外刨出人體屍骨,而且越挖越多。消息傳開後,考古人員立即到現場展開發掘保護工作。隨着挖掘面積不斷擴大,坑中屍骨層層疊疊,還發現大量箭鏃、刀劍,專家判定這裡就是白起坑殺趙軍遺址。
長平之戰時趙國人口約300~400萬,10%人口都押注到長平決戰。而秦國也不斷增兵,到後期估計也有50萬人在前線,亦爲秦國10%人口。開弓沒有回頭箭,秦軍欲速戰速決,趙括年輕氣盛欲立戰功;站在歷史的後端視之,此戰勢不可免,但菜鳥對上足智多謀的殺神,勝負已可預見。
趙軍盡被屠殺,國內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全國號痛之聲不絕。惟趙括母不哭,曰:「自括爲將時,老妾已不看作生人矣」!此乃知子莫如母,趙王以趙母前已明言阻止,不加誅,反賜粟帛慰之。
●範睢爲權位交惡白起
秦趙因爭奪韓國上黨郡而爆發大規模戰爭,長平之戰持續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趙國正驚惶失措之際,又傳來最新軍情「秦兵攻下上黨郡,17城皆降,白起親率大軍揚言拿下邯鄲」,趙王問羣臣誰能阻止秦兵,無人回答。此時蘇代(東周的縱橫家,蘇秦族弟)在平原君作客,聞之,自稱到咸陽必能阻止秦兵不攻趙。
趙王大喜給予萬金作後盾,蘇代到秦國獻上厚禮勸說丞相範睢: 「武安君爲秦國攻佔奪取城邑有70多座,南邊平定楚國的鄢、郢及漢中地區,北邊殲滅趙軍45萬,即使周公、召公和呂望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如果趙國亡,秦王君臨天下,武安君必然位居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您能屈居其下嗎」?
範睢爲了權位私利豈肯讓白起凌駕其上,乃向秦王進言:秦軍歷經數月戰事俱已疲憊,不如應允韓趙割地求和讓士兵們整休。秦王聽從範睢意見,同意韓國割垣雍一城和趙國6座城邑議和,並召白起班師回國。白起正欲圍攻邯鄲,卻奉詔回國,憤而告知將士:「自長平戰敗後,邯鄲城中一夜十驚,若趁勝攻之,不過一月即可攻陷,丞相範睢卻從中作祟致失良機」,從此與範睢交惡。
●白起抗命被賜死罪
秦王聽說白起能攻陷邯鄲滅趙,反而怪他爲何不早上奏?白起返國後又令他攻趙,白起稱病不能領軍,秦王改派大將王陵率兵十萬伐趙。趙王令廉頗抗禦,廉頗以家財募死士多次夜襲秦營,王陵屢敗;秦王令白起取代王陵攻趙,又以重病在身拒絕,請範睢前往遊說,白起痛恨範睢和其作對,仍以有病拒之。
秦王問範睢,白起是否真的有病?範睢說:不知是否有病,但不肯爲將,其志已堅。秦王怒說:豈有不能取代之將?乃以長平之戰初期將領王齕率兵十萬代替王陵攻趙。王齕圍邯鄲5個月仍與趙軍僵持不下,秦王強令白起赴任,白起仍稱病抗命拒絕。
秦王怒將白起貶爲士兵,驅離咸陽到陰密。白起感嘆說:終於體會范蠡的「狡兔死走狗烹」,他爲秦國攻下70餘城,故當烹矣。遂離開咸陽到杜郵暫歇。此時範睢又對秦王說:「白起離開咸陽,怏怏不服,充滿怨言」。秦王就派使者到杜郵傳令自殺。白起仰天長嘆道:我有什麼罪過竟落此下場?沉思良久又說:「長平之戰,趙兵投降40多萬人,我用詐術一夜盡坑之,死有餘辜」,隨即自刎,得年75歲。白起到最後一刻才醒悟,自刎贖罪,就像許多殺人犯面臨死刑才覺悟,悔之晚矣!
白起被賜死後,六國慶賀之,而秦人同情他有功無罪而死都祭祀他,並在咸陽爲其修建祠堂。秦始皇時爲追念白起戰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白起後代子孫均爲太原人。《水經注》記載渭水北岸離咸陽十七裡建有杜郵亭,亭內設白起祠,因年久失修,唐宋時期白起祠已蕩然無存;1990年白氏族人在遺址進行重建,成爲祭祀白起的場所。
●白起死後輪迴三惡道
就佛道來說這就是因果關係造成,白起爲將30多年殺人近百萬,業障太重,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長平之戰耍詐坑趙卒45萬,即使秦王和範睢放過他也不會有好下場。中國歷史上殘暴兇狠的君王、將軍與政客無數,唯有白起的悽慘下場屢次記載於史書、稗官野史和佛經。
古代史本來就充滿神話色彩,後世雖無法查證卻引人警惕!20多年前筆者在澳洲昆士蘭省Toowoomba市的淨宗學院閱覽室,首次讀到一本佛經(經書名當時未記下)記載一代戰神白起在地獄受苦,十分驚訝,後來研讀《史記》和《資治通鑑》遂興對白起之研究。
後人對白起的評價貶多於贊,除唐太宗所作《金鏡述》中感嘆「白起爲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之外,史書佛經多報導白起先後在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輾轉輪迴無數次,受到無量痛苦。摘述如下:
●白起輪迴畜生道
《東周列國志》第99回稱:「大唐末年,某日雷震死牛一隻,牛腹有『白起』二字。論者謂白起殺人太多,故數百年後尚遭畜生被雷震之報,殺業之重如此,爲將者可不戒哉」!
明代倪綰所撰《羣談採餘》一書記載:「吳山三茅觀,有次雷電擊斃一尺多長白蜈蚣,蜈蚣背上有『白起』2字」。引證儒書和佛經的《感應篇彙編》記載:「潘從先友人阮君見屠夫宰殺豬,豬皮上有『秦白起』3個字」。
●白起輪迴餓鬼道
《宋高僧傳》卷18記載:唐朝道英法師住在京城法海寺時,寺主慧簡法師告知晨間「見二人行不踐地,入英院隱焉」。道英法師說此乃秦莊襄王派來的陰間使者,希望帶300人來求食。遂於隔日備了飯菜作法施食,秦王進食後說:弟子生前罪惡太重,墮落餓鬼道,已80年未得飲食,這餐吃完要再過40年才得食。並指在座兩名餓鬼說:「此是白起、王翦,爲殺害多,罪報未終」。
●白起輪迴地獄道
《太平廣記》的〈趙文昌傳〉中記載:「吾嘗於幽冥見周武帝后辭行,及出南門,見糞坑中有頭髮冒出。昌問之,獲告:此是秦將白起寄禁於此,罪尤未了」。
南宋洪邁所撰《夷堅志》記載:江南陳女17歲得重病,臨死前忽然說:「我是戰國秦將軍白起,生前殺人數十萬,在地獄中受到無量痛苦,最近才投胎做人,只能世世生爲薄命女子,壽命不超過20歲,現在我要死了,命該如此」,說完遂斃。
●文化差異惡人下場不同
聖經否認輪迴,重視的是「復活上天堂」,沒有畜生道、餓鬼道。但提到地獄167次,包括「人去地獄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今生表現,地獄是一個滌罪之處,得到潔淨後就能上天堂」;啓示錄9、11、17、20章說地獄是無底洞;馬可福音記載:「黑暗的無底坑,有不死的蟲和不滅的火焚燒,使人晝夜永受痛苦」,路加福音說:「最悽慘最痛苦,是世上言語無法形容的可怕地方」。耶穌也講了33次地獄的信息,並在路加福音提到一位財主在地獄承受劇烈疼痛、酷刑刑具和熾熱之火。不像佛經具體提到某些人遭受輪迴之苦,這是中西文化不同之處。
●德蘇日戰犯下場悽慘
執行屠殺600萬猶太人的納粹殺人魔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自知罪孽深重,在德國戰敗前經義大利潛逃到阿根廷藏匿17年,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仍被以色列特工機構摩薩德(Mossad)萬里追兇,經綁架秘密搭機返回以色列,1962年5月被「送上絞架」結束其萬惡一生。這就是西漢名將陳湯表明擊退北匈奴的決心,上書漢元帝宣稱「雖遠必誅」的印證。
史達林在蘇聯科澤利斯克戰俘營展開「卡廷大屠殺」,在1940年4月至5月間,殺害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和公務員等民衆2萬2千餘人。此外爲報復德軍毀掉史達林格勒,將投降的德軍戰俘50餘萬人活活餓死凍死在冰天雪地,只剩5千人到達西伯利亞監獄。戰後史達林被赫魯雪夫鞭屍,並將史達林格勒改名爲「伏爾加格勒」(Volgograd)。俄國是東正教國家,屬於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依聖經說法這些惡人是去了地獄。
兇狠殘暴屠殺中國軍民3000多萬,虐待上萬戰俘的日軍甲級戰犯、第40任日本首相東條英機,1948年12月23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這就是《漢書‧卷五一》所說「死有餘辜」。日本是佛教國家,東條英機理應淪落三惡道。
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唐初官修史書強調:「懲惡勸善,多識前古,貽鑑將來」,白起殺人如麻,死後在三惡道輾轉輪迴的記載,無論是後人杜撰或稗官野史,均足以爲鑑!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