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典藏宅家指南 宅家大小事見先民智慧

由畫像磚拓本可看出秦漢時的廚房似已有專業分工。(史博館提供)

近兩年因疫情而改變了生活形態,「宅家」成爲生活常態。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於暑期前推出「宅家有理─史博典藏宅家指南」線上展,透過圍繞「家」與「宅家」所發生的大小事,搭配100件典藏精選作品,讓「宅家」也有趣。

「宅家有理─史博典藏宅家指南」,展品中有早期組成家的裡裡外外物件,諸如趨吉避凶的家宅六神、門神版畫,裝飾與實用並重的木製傢俱,還有文人雅士宅家排遣寂寥、放鬆消暑的生活用具等,一窺先民的生存和生活之道,其中也不乏先民積累的智慧結晶,亦可見人類爲生存與自然協調而激發的巧思。

「家」的字形演變,原指「在家中下層養豬」,史博館藏《灰陶豬圈》爲漢代陶器,可看出是一件帶廁豬圈,下方是豬圈,上方爲人廁,且人廁的下方樓空與豬廁相連,以利人的排泄物直達豬圈,給豬提供食物。元代的《磁州窯白地鐵繪張家瓷枕》,除了枕底,五面都有施紋,上段有着騎馬人物和風景,左右側設竹葉,前後則有吉祥紋,據傳瓷枕能明目益睛,亦有夏令消暑效果。

館藏清末版畫《家宅六神》是百姓家中常見的供奉家神,包含門神、戶神、井神、竈神、土地神、廁神,藉着祭祀圖像,以祈神明保知照應;《漢代畫像磚拓本—庖廚》則是一廚房庖丁忙碌炊食的畫面,可看出秦漢時期的烹飪取料取已頗具專業性,廚房中似已有分工,從選料、宰殺、洗滌、蒸煮等流程均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