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三巨頭”預計虧損超140億元!豬價今年能否轉勢?

2023年,國內生豬產能持續居高不下,業界普遍認爲,生豬養殖行業經歷了“史上最長虧損期”。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生豬現貨均價15.00元/kg,較2022年下跌19.27%。

持續低迷的豬價使生豬養殖企業大幅虧損。上市豬企日前披露的2023年生豬銷售成績顯示,行業頭部企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均出現較大幅度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三家企業合計預虧額超140億元;2022年同期,牧原股份盈利近150億元,溫氏股份盈利近50億元,新希望虧損近10億元。

業內分析認爲,去年是整個生豬養殖行業負重前行的一年,今年生豬產能去化仍將較爲緩慢,生豬產業進入“紅海”競爭時代,對豬價上方形成壓力。不過下半年豬價也有望出現趨勢性上漲行情,全年來看豬企有望扭虧。

豬價歷經三年“磨底”

截至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已連跌三年。在本輪豬價下跌過程中,生豬行業過剩產能去化速度緩慢,豬價連續下跌記錄不斷被刷新。

回顧來看,中信建投期貨養殖生鮮首席分析師魏鑫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前期國內新增養殖業投資現象較爲突出,導致當前市場進入產能的集中兌現階段,產能去化進度受限,市場供應整體充足;此外,國內豬肉消費也已經到達人口和人均消費天花板,隨着食品種類更加豐富和消費渠道的迅速轉變,市場需求端驅動因素無法持續,豬肉消費正在面臨長期壓制。

從去年豬價的下跌節奏看,寶城期貨研究所負責人閭振興表示,每一輪二次育肥大量進場令生豬階段性的供給壓力向後推延,這雖然使得豬價下跌中出現了短週期的反彈,但也導致市場拋壓的持續增加;同時,由於整個行業累積了較高的凍品庫存,豬價的反彈之路並不順暢,不僅價格反彈的空間相對受限,而且反彈行情也呈現出可持續性差、易夭折的特徵;此外,去年市場寄希望疫情過後需求的快速恢復並未得到體現,尤其是在中秋、國慶、元旦等傳統的需求旺季,市場需求增量不及預期也未能對生豬消費構成有力支撐。

“總的來說,去年生豬產能去化整體不及市場預期,在此背景下,全年豬價整體呈低位運行,但波動幅度有所趨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爲4142萬頭,爲正常保有量的101.0%,仍略高於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水平。全年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3.8%,豬肉產量同比增長4.6%,市場供應充足。“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說。

經過三年的“磨底期”,國內生豬產業格局也正在發生顯著轉變,主要體現在產業集聚度、中小散戶轉型、以及產業風險管控等方面。

具體來看,閭振興對記者表示,在行業深度虧損的大背景下,大規模的集團廠由於資金實力雄厚,降本增效和風險防控意識強,則在豬價下跌的過程中逆勢擴張,令規模場和集團廠的行業佔比大幅提升,部分地區佔比達到90%,行業產能聚集度快速提高。相對的,對於價格方向判斷能力差、成本控制能力有限、風險防控意識較爲薄弱的中小養殖戶出現了大面積清退離場的情況。

“與此同時,規模場和集團廠通過優化存欄結構,大幅提高優質二元母豬的佔比,意味着一旦豬價好轉,生豬產能具備快速釋放的能力。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中小散戶被大量淘汰,但整個行業的產能受到規模場和集團廠逆勢擴張的影響,產能淘汰速度十分緩慢。”閭振興說。

接下來,魏鑫告訴記者,生豬產業有望繼續向漏斗形發展。一方面頭部企業依託資金實力持續在市場中穩定運營。儘管目前部分集團企業出現收縮乃至重組的情況,但過去三年更多集團企業仍在擴大生產,並持續提升市場佔有率。此外,一般規模企業在緩慢虧損情況下受損較爲嚴重,尤其是自繁自養或種豬類企業,這類企業是目前行業整體去化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有些中小散戶以自身靈活、高彈性優勢繼續向家庭養殖場方向發展,外購仔豬及二育更加普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行業產能逐漸向頭部規模企業集中,生豬產業企業的風險防控意識也顯著增強。閭振興告訴記者,包括對非洲豬瘟的疫苗投入,對腹瀉和藍耳的處理以及如何調整配方中蛋白和能量原料的配比,以實現降本增效的效果,規模場和集團廠都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給整個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參考。

此外,生豬行業金融創新模式也日益豐富,隨着供應鏈金融、畜禽潔養貸、活體抵押等融資模式相繼推出,部分養殖主體的經營壓力得以緩解。其中,於2021年初上市的生豬期貨正日益成爲生豬產業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產業企業應用期貨及衍生品工具在行業內變得更爲廣泛。

“目前,生豬產業以期貨爲基礎,發展出期權、‘保險+期貨’等創新模式。規模以上企業的期貨滲透率明顯提高,期貨市場的承載能力也不斷提升。在部分地方政府以及大商所、期貨公司的支持下,‘保險+期貨’模式遍地開花,爲越來越多的中小養殖戶進行風險管理做出了突出貢獻。”魏鑫說。

據悉,爲了應對“豬週期”下行壓力,全國各地區目前仍在積極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在大商所相關政策支持下,“保險+期貨”保障規模逐年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真正落地,提升了生豬養殖企業在豬價持續下跌的寒冬中的禦寒能力。”閭振興說。

2024年生豬市場能否扭轉頹勢?

記者注意到,進入今年1月以來,受此前寒潮天氣和近日暴雪天氣影響,豬價出現短暫拉昇。多家上市豬企1月生豬銷售也出現回暖跡象,比如新希望商品豬銷售均價與溫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環比分別上漲1.84%和0.44%。

那麼,後續在春節效應下生豬銷售向好勢頭能否延續?

魏鑫在分析當前生豬供需情況時表示,目前生豬產能處於大趨勢下的繼續釋放和小週期下的階段去化過程中。國內整體能繁母豬存欄較2023年初有明顯下行,但下行幅度有限,同時結構改善,生產效率有所提升;預計生豬總體存欄在年後會相比四季度有季節性的下滑,但總存欄仍處高位;此外,去年四季度以來屠宰方面出現了春節前高峰以及冬至前次高峰,整體符合季節性預期。

展望春節期間及節後行情,王祖力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生豬市場行情或呈震盪態勢;春節後,因節前集中備貨導致採購需求進入淡季,預計豬價將再次進入下跌行情。

“我們認爲,春節節後豬價或將承受較爲明顯的壓力,可能會再度創下年內新低。不過也可以注意有兩方面支撐因素可能會限制豬價的回落空間,一是凍品儲存是否再度出手,二是市場樂觀預期能否促使豬價表現更加平滑。”魏鑫說。

從一季度來看,閭振興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生豬產能去化仍將表現緩慢,市場供應充裕,需求季節性回落,豬價整體或難以擺脫弱勢格局。2023年12月份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同比增長3.7%,這些豬將在未來1—2個月出欄,預示着生豬市場供應仍較爲寬鬆,春節後生豬養殖將延續虧損。此外,在短暫的節日效應過後,白條肉的量價齊增難以爲繼。從備貨節奏來看,遠途備貨已經接近尾聲,屠宰企業的凍品庫存雖然高位小幅去化,但絕對值仍處於高位水平,超過去年同期近50%的凍品庫存仍將面臨消化壓力。

不過再往後看,王祖力認爲,隨着2023年國內能繁母豬數量的連續回調,新生仔豬數量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已經同比下降。隨着生豬產能逐漸回調到合理水平,疊加市場需求有望從二季度逐步好轉,預計今年二季度生豬價格有望好於去年同期,下半年生豬市場有望轉勢。

“按照2023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量水平推算,預示着今年我國生豬市場供需關係或逐漸向好,2024年下半年豬價或將有所起色。”閭振興說。

從去年看,上市豬企在生豬養殖業務上的全面虧損在預期之內。“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養殖場(戶)僅8月和9月實現盈利,其他月份均虧損。按加權平均計算,2023年養殖場(戶)每出欄一頭商品豬平均虧損76元,是自2014年以來首個全年算總賬虧損的年份。雖然2014年生豬養殖也是虧損年,但全年12個月中虧損的月份爲9個,2023年卻達到了10個,比2014年虧損時間更長。”王祖力告訴記者,持續虧損不斷加大養殖端經營壓力,不少養殖場戶被迫退出生豬養殖行業。

展望今年,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生豬養殖利潤改善程度依然要看養殖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

魏鑫對記者表示,目前大多豬企均面臨高額折舊和三費帶來的較高綜合成本。其中牧原頭均虧損相對其他企業較低,顯示其較好的成本管理能力,但由於出欄規模較大,導致總虧損依舊較大。今年來看,生豬養殖企業整體盈利狀態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高成本企業仍舊面臨持續虧損的風險。長期來說,生豬產業紅海競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行業長期持續盈利的空間將會持續受到限制。

“2024年生豬市場供應有逐漸縮量的預期。今年下半年,隨着產能持續去化兌現爲市場供應的繼續減少,疊加豬肉消費需求由淡季向旺季轉換,豬價或表現爲趨勢性上漲。”王祖力說,但是也要看到,因2023年產能去化幅度有限,2024年豬價可能會比2023年稍好一些,但不具備大幅度上漲的基本面支撐,養殖場戶應謹慎樂觀。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