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成功發射!爲何神舟只能坐3人,龍飛船最多能坐7人?

神舟十四號發射了,3名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搭乘着神舟十四號飛船進入太空,幾個小時後將會與我國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成爲我國空間站第三批住客。

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三號一樣,也會在我國空間站工作和生活6個月左右,預計今年年底將會和神舟十五號飛船在軌交接班,然後返回東風着陸場。

預祝他們成功,一切順利!

目前在役的載人飛船中,神舟飛船和聯盟號飛船一樣,都是採取3艙設計,可搭載3名航天員,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卻採取了2艙設計,最多可搭載7人。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爲何我國載人飛船隻能乘坐3人,而美國載人飛船卻最多可搭載7人呢?

其實咱們在設計神舟飛船之前,就研究過究竟是兩艙還是三艙,當時兩艙設計更爲簡單,但缺點也很明顯,當時沒有空間站,航天員需要在太空內工作和生活,航天員需要在軌道艙內工作和生活。

而兩艙設計沒有軌道艙,需要將軌道艙內的儀器,物體等放在返回艙,而這對返回艙的要求更高,容積更大,更重,對返回技術要求較高。

三艙設計更爲複雜,在當時也更爲先進,當時我國航天雖然剛起步,但航天人認爲,要做就要做最先進的,於是最終採納了三艙方案。

神舟飛船是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組成,其中返回艙是唯一一個返回地面的艙段,航天員乘坐在這裡往返天地,因此飛船內的各種通訊設備,主要集中在返回艙內。

推進艙主要負責飛船在軌飛行的主要姿態變化,飛船的推進系統、電源、熱控、測控等設備都在這裡,爲飛船提供能源、動力和通信保障。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任務,其中神舟五號的軌道艙具有“留軌再用”的能力,神舟五號的返回艙返回地球之後,軌道艙仍舊在軌道上工作了半年左右,在軌運行期間進行了多種科學實驗,最後才墜入大氣層。

此時的軌道艙不僅僅只是軌道艙,還是一顆“衛星”,具有科研能力。

後來的軌道艙雖然不再留軌再用,但也有其他用處,比如:神舟七號有出艙任務,此時的軌道艙內一半被改造成了“氣閘艙”。

這是因爲太空中是真空環境,而艙內爲了保證航天員生存,有一定的壓強,所以艙內外的壓強不同,如果不調整氣壓的話,根本無法打開艙門。

神舟八號開始,軌道艙又多了一個功能“交會對接”,其實從這也能看出,從神舟八號開始,我國就已經在爲中國空間站做準備了。

現如今的軌道艙主要作用是交會對接,它配置了很多交會對接的敏感器,另外軌道艙還提供了航天員獨立飛行期間的在軌生活和工作環境。

既然在設計神舟飛船時,選擇了當時最先進的三艙設計,那爲什麼SpaceX龍飛船又選擇了兩艙設計呢?

這其實是因爲,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原先制約兩艙設計的因素現如今可以克服,使得兩艙設計變得更具有優勢。

首先是載人飛船已經不用再像過去那樣,需要航天員留在飛船內工作了,而是可以進入到國際空間站或者我國空間站工作,此時的載人飛船更像是一輛列車,只要能將航天員送往空間站就行。

其次是返回技術比較成熟,羣傘設計能夠保證更重的軌道艙落地時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三艙中的推進艙和軌道艙會墜入大氣層燒燬,只有返回艙能返回地面,造成了較大的浪費,而且三艙設計的返回艙較小,一些試驗裝備和重要的器材無法帶回地球重新利用。

兩艙設計可以把返回艙設計得足夠大,不僅可以攜帶更多的航天員,還可以人貨混裝,減少發射次數。所以龍飛船的兩艙設計優勢比較突出。

不過我們不用羨慕龍飛船,因爲我國也在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也可以一次性乘坐7名航天員,或者是3名航天員+500公斤貨物。

因爲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足夠大,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還可以將空間站的貨物帶回到地球,雙向物流能力對於未來我國空間站開展實驗非常重要。

不僅如此,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還可以重複利用,這樣可以減少製造費用,而且大大節約了製造週期。

據瞭解,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可重複使用10次,大大降低了載人航天的運營成本,節約的資金又可以用於其他航天技術的發展。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還採用了羣傘的返回方式,過去神舟飛船隻有1具引導傘,1具減速傘和1具主傘。

由於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更大,更重,主傘設計已經難以保障返回艙的安全降落,所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採取了羣傘設計,有2具減速傘,3具主傘,能夠讓超高速飛行的返回艙,在短時間內降低到較低的速度,確保航天員在返回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現如今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相關實驗早已經開始,並且在多個實驗中獲得成功,或許不久之後就能夠正式執行任務。

其實,無論是三艙飛船還是兩艙飛船,兩者都很先進,並沒有什麼可比性。

三艙的飛船好比是小汽車,兩艙的飛船好比是大客車,兩者適用的範圍不同。而且,我國已經有新一代載人飛船,在飛船技術方面,我國並不遜色於美國。

無論是兩艙設計,還是三艙設計,本質上都是服務於太空探索,我國研發飛船並不是爲了和美國對比,更不是爲了爭霸,而是爲了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