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速向國際移民城市轉型!

深圳十四五規劃,是國家發佈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後,深圳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可以說是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爲建成全球標杆城市打好堅實基礎,深圳十四五規劃是“滿滿的國際化”。

近日,有人建議,深圳應抓住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契機,推動深圳從國內移民城市向國際移民城市轉型,進一步樹立深圳國際化的城市形象,增強城市吸引力和影響力。

其實,深圳的國際化,就離不開深圳對外來人才尤其是國際人才的吸引,轉型也勢在必行。

深圳從1980年起常住人口約30萬,到2015年人口便超2000萬,常住人口超1200萬,平均年齡只有32 .5歲。現在人口數據還在不斷增大。深圳1997 .47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無數人的青春、夢想與奮鬥。全國各地的人慕名來到深圳打拼、奮鬥、紮根,個人命運的沉浮與城市轉型陣痛、蝶變交織。

深圳人口增長及創新發展此後一騎絕塵,現今擁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騰訊、華爲、招商、正威集團、萬科、中國平安、恆大;擁有數以萬計的創新企業,各類人才源源不斷涌入。

闖深圳的人中多數在深圳幹上幾年便回到家鄉或者去其他“門檻”相對較低的地方,這使得深圳建市已經35年但平均年依然不足30歲。

有人說一個打工族如果不能在三五年內脫穎而出便在深圳難於立足。深圳無情地在每一茬涌入的人們中間篩選出生命力最強的人,他們中有相當比例就是創業者。沉澱下來的人一定是不甘宿命、不安現狀,往往會持續拼搏改變自己和整個家族的命運。

如果你曾在夜裡飛抵深圳,你會見到歌中的景象:“晚風吹過來,多麼的清爽。深圳的夜色,絢麗明亮。快快地飛跑,我的車兒,穿過大街小巷,燈光海洋。閃耀的燈光,伴我心兒在歌唱,問聲美麗的姑娘,你的心是否和我一樣。我的青春,我的世界,在這時刻,如此輝煌,我的希望,我的嚮往,幸福時光,永遠難忘。”

深圳的人口高度流動,而移民作爲文化的攜帶者和傳播者,促進了文化的流動。移民們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攜帶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區域文化,這些源於不同民族和環境、色彩多樣的民族文化和區域文化,在移民城市這個“文化大熔爐”中互相碰撞、交流,從而鑄就移民城市開放的文化品性。在新興的移民城市,人們頻繁地與外界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的交往活動,沒有排外的心理,更爲注重個人的本領和潛力。“英雄不問出處”“來了就是深圳人”等口號正是這種開放心態的寫照。移民文化的開放性鑄就了移民城市的活力與向心力。

移民文化不僅有利於移民城市國際化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深圳與境外的文化交流;不僅滿足了深圳不同層次移民的文化需求, 而且爲深圳走向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礎。

世界經濟重心在灣區,世界城市的塔尖在灣區,世界灣區發展是城市羣化。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四大灣區之一,也是世界重要城市羣,是深圳的堅強後盾及強勁的“兄弟連”。強大的深圳,需要強大的灣區。深圳將不斷增強在灣區的核心引擎作用,與灣區11城共建國際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羣。

“越深圳 越國際”!深圳未來需要更多的移民,助推城市的國際化。

我們看到,2020年,深圳北國際人才驛站啓用。深圳北國際人才驛站以“國際化人才”爲核心,依託“六個一”服務載體開展工作,搭建國際化、專業化、標準化的國際人才服務體系。

2021年,深圳前海發佈國內首個針對外籍人才制定的緊缺職業清單!共收納50種緊缺職業,其中需求型緊缺職業29個,戰略型緊缺職業21個。在清單中,每種緊缺職業都從職業能力要求、專業學歷要求、從業資歷要求、緊缺時期、緊缺程度五個維度進行描述,最大程度便利外籍人才根據自身職業資格情況與需求進行快速匹配。

就在前不久,《深圳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行)》發佈。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提名者(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經濟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國家技術創新獎章;法國全國科研中心科研獎章;英國皇家金質獎章;科普利獎章;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阿貝爾獎;拉斯克獎;克拉福德獎;日本國際獎;京都獎;邵逸夫獎;著名建築獎;著名設計獎。中國科學院或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性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外國國家科學院或者工程院院士等等……

深圳已經意識到不僅要國內頂尖人才,也需要國際頂尖人才,它正在張開雙臂,以更大的胸懷和格局,吸引國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