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科技與法律研究院揭牌成立,獲評廣東省社科聯重點研究基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馮戀閣 廣州報道

科技變革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也不例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以及基因檢測、基因治療等生命科技發展在對法律造成衝擊的同時,也帶來變革的力量。

近年來,科技發展影響了法治的模式、法律教育的模式以及法律人才培養的模式,各大高校紛紛設立研究法律與科技交叉領域的學科和機構。

近日,由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部和法學院主辦,深圳大學法律與科技研究院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與科技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在會上,深圳大學科技與法律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正式揭牌。據悉,研究院基於校內外不同學科的專家成員組建,目前已獲批爲廣東省社科聯的重點研究基地。

當今人類社會已經走過“大地時代”和“海洋時代” ,迎來了“全息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認爲,此前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土地和越洋貿易,但當下,隨着人類腳步向着網絡空間拓展,新的生產組織、新的生產要素數據,新的數字關係涌現,自然對新的規則和制度產生了需求。“知識產權、科技創新轉讓支持等領域,在新技術背景下都面臨挑戰。”

“在科技界看來,法律一直是大科技生態組成部分。”東南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王祿生指出,整體來看,法學可以從大科技賦能、大科技治理兩個維度對法律科技問題展開研究。

“法律與科技是一個綜合性的領域。”據深圳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律與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熊偉介紹,在法學層面,研究院關注的法律問題涉及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國際法等學科,同時還將接受法理和倫理的考驗;在科技領域,研究院將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基因編輯、生物合成等場景的治理問題。

“從農業社會體系出現,到工業時代的蒸汽機發明,再到信息社會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入生產生活……人類社會前進腳步不停,要求法律要應時而變,爲科技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中國法學會信息網絡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申衛星認爲,法律變革與科技的發展相輔相成,各個學科、領域都應該加入到相關問題的研究中,以求共同發展。

多年來,深圳大學法學院在圍繞深圳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在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市場機制優化、前沿科技應用等重點新興領域系統佈局,不斷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2021年5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範城市的意見》提出要支持深圳大學建設高水平法學院。

作爲一所綜合性大學,深圳大學法學院與計算機、醫學、交通等各個學科間合作頻繁、聯繫緊密。

在會上,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黃哲學就表示,未來,研究院相關項目可以依託深圳大學自有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和算力資源開展工作。

深圳是改革的前沿和沃土,也是新學科的先行的示範區。“這一研究機構的設立,將進一步發揮深圳、深圳大學、深圳大學法學院在法學教育方面的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學術界、實務界發展。”申衛星如此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深圳市對深圳大學推進研究工作的支持不少,深圳大學的發展勢頭也引人注目。

“官方數據表明,深圳市對深圳大學的財經撥款超過了教育部對北大、清華的財政撥款。”據深圳大學副校長、法學與科技研究院院長周輝介紹,深圳大學共有22個學科,其中有19個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4個進入前全球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