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藥局受三大因素影響 「這類藥局」明年恐現關店潮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後盈利紅利消失,又面臨與醫院、大型連鎖藥局大搶藥師人力,以及明年衛福部食藥署全面實施「西藥優良運銷準則」(GDP)」3大因素影響,小型連鎖藥局明年起恐陸續出現關店潮。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後,社區藥局面臨疫情紅利消失,又與醫院、大型連鎖藥局爭取藥師人力,加上明年衛福部食藥署全面實施「西藥優良運銷準則」(GDP)」,小型連鎖藥局首當其衝,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擔心明年起恐陸續出現關店潮。
財政部統計,2023年全國藥局高達1萬584家,已超過超商7-ELEVEN近7千家門市。國內藥師執業地點包括醫院、西醫診所及藥局,藥局分爲獨立藥局、小型連鎖藥局及大型連鎖藥局。據黃金舜觀察,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看到社區藥局賺錢,紛紛投入市場,疫情歷經3年多,估計社區藥局增加了上千家。
黃金舜說,新冠疫情前,醫院藥師薪資高於社區藥局,但疫情期間,社區藥局協助口罩及快篩實名制帶動人潮,讓防疫用品、保健食品等獲利增加;據他了解,疫情期間,一家社區藥局每月獲利較疫情前增加30%,「有錢潮,就有人潮」,以高薪聘請藥師,造成醫院藥師流失。
但醫院日前爆發護理師流失,醫院不得不關閉病房,且許多醫院也發現藥師不足。黃金舜指出,許多大型醫院爲留住藥師,如臺北榮總、馬偕醫院等醫院,紛紛爲藥師加薪,更有醫院提供藥師宿舍,讓藥師開始迴流到醫院服務。
黃金舜指出,藥師迴流醫院後,小型連鎖藥局首當其衝,原因是大樹、杏一等門市達數百家的大型連鎖藥局,提供藥師較高的薪資福利,人力不至短缺,但小型連鎖藥局,無法與其競爭,以他在藥界服務多年,瞭解連鎖藥局規模沒有超過百家,沒有任何經營優勢。
食藥署多年來推動GDP政策,明年底以前,藥品運送都須符合GDP,包括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及成藥的業者。黃金舜說,此對社區藥局影響較大,不排除業者恐將運送成本轉嫁消費者,調漲藥品售價,並增加小型連鎖藥局的營運成本,明年恐出現一波關店潮。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現行GDP適用對象爲批發、輸入、輸出西藥的業者,不含零售業者,而至明年年底前,所有執行西藥批發、輸入及輸出的業者應全面符合GDP,但零售業者不在此限。但過了明年底,後年開始,需符合GDP規範才能執行運銷作業,違者將開罰3萬至200萬元罰鍰。
衛福部表示,GDP主要規範藥品儲存及運輸過程中環境溫度的監控,並應有適當雨遮、清潔、防蟲鼠措施、隔離及標示等,以維持藥品品質,避免藥品受污染或混雜、誤用等情形。GDP要求相關作業皆需留有文件供追溯及調查,以有效處理藥品緊急回收事件、在合理時間內正確運送藥品及防止僞藥進入藥品供應鏈等。
「關門是丟臉的事,大家還在咬牙苦撐。」經營小型連鎖藥局的王姓藥師說,疫情結束後,藥局受惠於防疫商品的紅利已大幅衰退,預計這1、2年會陸續出現藥局關店,5年內恐哀鴻遍野。
至於,獨立藥局經營,黃金舜說,獨立藥局由開業藥師自行經營,最多再聘請一名藥師及一至二名藥師助理,每天上班8小時,其餘時間由經營藥師自行顧店、叫藥、盤點,且獨立藥局藥師多有理念,可能是想要做好偏鄉民衆的藥事服務,或對經營藥局有熱忱等,因此韌性較強,不輕易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