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兩岸軍備競賽 不如恢復交流
旺報社評
美中關係無法迴歸正常,根本原因之一在於雙方對臺灣問題難以化解的歧見,美方研判中方終將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決以軍事威懾手段遏止;中方則以牙還牙,強硬反制,雙方陷於軍事對峙螺旋上升的惡性循環,一旦失控,臺灣將成爲戰爭的犧牲品。
美軍援臺 敵意螺旋
過去2年,美方高階將領不斷「預測、放話」中共可能武力犯臺時間點,最著名的就是前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的「2027戴維森窗口」,加上美國國內反中政治勢力推波助瀾,拜登政府對中更趨強硬,加強臺灣軍備,美臺軍事合作嚇阻中國,成爲雙邊關係最重要面向。
白宮7月28日宣佈拜登援引總統「提撥權」,軍事援助臺灣3.45億美元的軍事物質、服務、教育與訓練,這將是美臺斷交後,美國首次對臺軍援;同日民主黨衆議員巴帕斯與共和黨衆議員班克斯共同提出「透過實力促進臺灣和平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將對臺軍售列爲優先處理項目,停止對臺軍售僅限於防禦性質武器的規定。
美方任何協助臺灣國防的行動或立法,都招致中國強烈反應,中方駐美大使館厲聲抗議;國臺辦也表示,無論臺灣買多少美國武器,都動搖不了中共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意志。中美雙方類似「行動、反制、反反制」永無止境,不斷升高的軍事對峙只會使臺海情勢加速惡化。許多學者專家認爲,以加強軍備與威懾的純軍事手段不足以嚇阻中共。
民進黨政府全力配合美國的策略,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增加軍事採購,建構臺灣爲「刺蝟島」,延長兵役期限,但仍被美方批評國防弱點太多,投資不足,除了現役部隊外,後備軍人須全面改進,同時要處理能源、水力短缺及糧食安全等問題,以改善經濟與社會韌性。
拜登政府全力修補跌入谷底的美中關係,非常希望恢復兩國軍方的高層溝通與對話,但中方拒絕,顯示雙方缺乏戰略互信,表面上中共軍方立場僵硬,但美國對中共統一臺灣的長遠目標與策略缺乏深入瞭解,也難辭其咎。
美方研判中共遲早要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其時機只會提前不會延後。但事實是,和平統一仍是中共對臺政策最高指導原則,如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去年「二十大」強調會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中共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主要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人民。換言之,中共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反對臺獨、打擊臺獨、阻止美國與臺獨勾連。
臺海防線 節節後退
其次,如《金融時報》警告美國的嚇阻戰略「搞錯方向」,過度專注直接、有形軍事行動,忽略了中共正在進行「灰色地帶」行動,以低於戰爭門檻的行動一步步逼近臺灣,北京的「切香腸」戰術逐漸改變臺海現狀。
大陸以非戰爭手段達成戰爭目標,臺海中線已不存在,中共軍艦軍機更挑釁臺灣24浬的鄰接區,過去中共軍機主要活動範圍集中在臺灣西南部海域,現已擴大爲環島,造成臺海防線節節後退現象,達到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這也是美國專家認定威懾戰略逐漸瓦解的原因。
習近平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臺灣問題沒有妥協的空間,但多數美國學者專家同意,中共對統一臺灣並沒有時間表,除非臺灣實現法理臺獨,或和平統一無望,否則中共不會輕易採取武力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美國以威懾爲唯一目標的戰略脫離現實,雙方有必要透過溝通對話,更清楚理解對方的意圖與目標,纔是降低緊張的根本之道。
美方除了重申不支持臺獨立場外,若能以實際行動消除中方對美方說一套、做一套,掏空一中政策的懷疑,對緩和兩國緊張關係及臺海情勢的效用將遠超過雙方擴大軍備競賽,相互嚇阻。同樣的,臺灣問題是政治問題,不是軍事問題,美臺關係不應侷限於軍事層面,而應全面深化,擴大雙方共同利益;兩岸也要克服政治障礙恢復溝通交流,穩定的臺海形勢符合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