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國際權力真空 陸魅力外交填補

旺報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放棄競選連任,交棒副總統賀錦麗,並宣示要在剩下的任期中,專注履行總統職務,在外交與國內政策竭盡所能。拜登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政治生涯之上,令人欽佩,但不能否認他已「跛鴨」的事實,再加上美國總統選情充滿不確定性,國際政治開始出現「權力真空」的徵兆,對第二強權中國大陸而言,當是順勢填補的一次戰略機遇。

勸和促談 烏國外長到訪

北約(NATO)32國7月9日聚集華府舉行成立75週年峰會,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亞太四國(IP4)及烏克蘭獲邀共襄盛舉,主要目標在重申支持烏克蘭建立擊敗俄羅斯的軍力、聲討俄中「邪惡軸心」,指稱中共是俄羅斯侵烏的「關鍵支持者」。另一個公開的秘密是,拜登需要藉助NATO峰會展現國際領導人的風範,以挽救搖搖欲墜的選情。

但形勢比人強,81歲的拜登終究無法抗拒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黯然退選。退選效應已外溢全球地緣政治,有些國家採取觀望的態度,有些國家則積極部署,以營造有利的條件因應美國新總統,特別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當選可能造成的衝擊。

動作最明顯的是烏克蘭,外長庫列巴24日飛往大陸,與大陸外長王毅會談3個小時。庫列巴此行與NATO峰會傳達的反中訊號背道而馳,彰顯烏克蘭戰場逐漸失利、人民出現厭戰情緒、西方援助可能鬆動、美國外交政策出現「空窗期」的事實。

對中共而言,庫列巴到訪具有多重意義:代表中國可在全球安全挑戰中扮演「勸和促談」的角色,塑造「和平締造者」的形象;透過「斡旋外交」突破西方的圍堵,並駁斥北京支持俄羅斯的批判;彰顯「一中」仍是國際普遍接受的原則。

6月間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徒勞無功,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希望在美國大選前召開第二次和平峰會,爲避免重蹈覆轍,這次將邀請中共與俄羅斯出席。就政治現實而言,距離終戰仍有一段漫漫長路,雙方仇恨與敵意難以消弭,和談條件更是存在重大差距。不過和平的契機已經出現,美國的威信與地位因總統大選所造成的混亂與分裂而受損,美中兩大強權對世界秩序的發言權與影響力出現微妙變化。

居中斡旋 巴勒斯坦和解

在中共居中斡旋下,巴勒斯坦14個派別最近齊聚北京,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是繼2023年北京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後,中共在中東地區的另一項重大外交勝利。美國過度偏袒以色列,中東地區的信用與影響力逐漸喪失,相形之下大陸在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都能維持良好關係,並得到雙方信任,利用美國外交空窗期,發動外交攻勢,擴大影響力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日本衆議院副議長海江田萬里率跨黨派議員訪問大陸,與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會談,達成恢復兩國國會交流的初步共識;王毅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代表團,強調中國對美政策保持穩定性與連續性;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稍早訪問北京,這是加拿大外長7年來首度訪問中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也於27日抵達北京,成爲中共三中全會後,第一位訪問大陸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也是她2022年出任總理後首次訪陸,都說明世界局勢巨輪滾動,不會因美國選舉而停頓,如何掌握契機是各國領導人與外交決策者的考驗。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過去8年一直視中國大陸是最大的威脅與挑戰,拜登更打造跨越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全球反中聯盟,大陸則堅持對外工作「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王毅27日告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方對華認知錯誤,總以自己的霸權邏輯鏡像中國,中國不搞霸權、不搞強權,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是世界紀錄最好的大國。

國力消長沉浮,世局發展難料,面對美國大選對全球政治的潛在衝擊,大陸強調戰略定力與戰略自信,維穩和平外交路線儼然成爲世界變局中的穩定力量,大陸魅力外交反映了國際政治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