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操作文化統戰反自損軟實力

旺報社評

臺灣文化主要源自中華大地,更是保留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所建構的文化價值,讓臺灣在全球有着獨特的地位。然而,民進黨爲了政治目的,「去中」去到否定中華文化,甚至以防範文化統戰之名打壓兩岸文化交流,以建構臺獨的正當性,緣木求魚極爲愚蠢。

去中化下 坐井觀天

賴清德在國慶文告中表示,臺灣要以創新經濟、均衡臺灣、包容成長爲目標,透過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佈局全球。類似說法,不僅見於先前520就職演說,前任蔡英文總統早有類似論述。若把「半導體」這個關鍵字抽離,他們在描繪臺灣的世界角色時還剩下什麼?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近日公佈2025世界大學排名,臺大是臺灣排名最高的大學院校,排名172,較上一年度退步20名。若與同屬華語區的一流學校相比,大陸清華大學排名12、北京大學13、新加坡大學17名、南洋理工30名、香港大學35、復旦大學36名、香港中文大學44、浙江大學47、上海交大52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3、南京大學65名……。

這項評比對臺灣傳遞三個警訊。第一,曾與北大、港大、新加坡大學齊名的臺大,在世界較量場上已落後甚遠。第二,高教曾是推動臺灣現代化的核心動力,如今正在衰退中。第三,臺灣社會並不關心這件事,比起前兩者,這恐怕是更嚴重的問題;這代表臺灣社會沉醉在臺積電「護國神山」神話中不可自拔,因而忽視其他方面的不足。

從賴清德的演說,到臺灣社會漠視臺大吊車尾,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實則都指向同一個現象,自憐的臺灣眼中只有自己,自絕於外在世界。

臺積電當然是臺灣的驕傲,但我們更該自問,是什麼元素創造今日的臺積電?除了技術與資本,敬業、勤奮的中國人傳統精神,更是不可或缺。也因爲文化差異,讓同樣一家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建廠屢屢遭遇波折。如果臺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那麼,「文化」就是這座神山的靈魂,臺灣的最大價值在於中華文化。

只是,中華文化在民進黨抗中思維下,因「去中化」而日顯消瘦。爲了政治對抗,犧牲文化豐富性,將「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窄化成「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一部分」;進而利用修改課綱、刪除古文、扭曲歷史手段,主張放棄中華文化,只認同南島文化。儘管文化並無優劣之分,此舉卻讓臺灣人「坐井觀天」。

中華文化 臺灣底氣

爲剷斷中華連結,國安局近期更拋出「認同中華文化是統戰」的說法,把赴陸參香、舉辦抗日座談、影藝界推廣中華文化等,全打成統戰。目的無非是污名化中華文化,凸顯臺灣文化的獨立性。國安局長蔡明彥事後解釋,文化交流與文化統戰是不同的事,但在民進黨「反中」氛圍下,兩者很難有清楚界線,民進黨愈擔心文化統戰,文化自信就流失愈多。中華文化是兩岸和平的根,否定中華文化、阻擋文化交流,只會讓臺灣把路愈走愈窄。隨着大陸的文化、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我們又有何資糧應處?

臺灣必須記得,我們能與大陸平起平坐的根本就是文化。臺灣現代中華文化源自孫中山革命與五四運動,代表着中華文化與西方價值的結合;文革時期否定中華文化的大陸,如今也力求復興中華文化。即便如此,東西交融、兼收幷蓄,依然是臺灣文化的寶貴資產。

近日,美國學者查爾特威斯柯特在《美國保守主義》投書指出,臺灣的文化外交不應專注於創造獨特的「臺灣性」,而應該強調「真實的中國」。他說,保衛臺灣的策略必須有軟實力,「這項軟實力策略應聚焦於兩個主題:強化臺灣對『真正中國』的認同、將臺灣定位爲『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模範。」他的發言,無疑是示警我們,臺灣應把中華文化視爲立足兩岸及世界的底氣,而不是爲了政治上的反中,丟棄最根本的價值。

孫中山曾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有位苦力買了張彩票塞在扁擔裡,開獎後得知中大獎,一高興就將扁擔丟河裡,結果獎金沒了,賴以維生的扁擔也丟了。在雙十演說認同中華民國、肯定拋頭顱灑熱血先烈的賴清德,在刨除中華文化的此時,是該反覆思忖「什麼纔是中華民國的扁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