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決定對歐盟進口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豬價會否變貴?

在接到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不到半個月後,商務部於6月17日決定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針對此次反傾銷立案調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表示,此次調查是應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調查機關收到申請後,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並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對申請書進行了審查,認爲申請符合反傾銷調查立案條件,決定發起調查。調查機關將依法開展調查,充分保障各利害關係方權利,並根據調查結果客觀公正作出裁決。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歐洲出口豬肉及豬副產品的重要市場。

中國從歐盟進口的豬肉產品中,包括豬耳朵、豬鼻子和豬腳等產品,這些部位不符合歐洲人的飲食習慣,向中國出口則可以幫助歐盟企業消化這部分產品,提高整隻豬的價值。

歐盟近年來豬肉產能過剩。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交的《豬肉及豬副產品產業反傾銷調查申請書》顯示,2020—2023年期間,歐盟豬肉平均年產量達2265萬噸,但同期歐盟內部的年均豬肉消費量僅有1839萬噸,存在年均高達426萬噸的過剩產能。而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是歐盟最大的豬肉出口國。

目前歐盟對華出口的豬肉產品在歐盟豬肉及副產品全球出口總量中的佔比能夠達到27%。

卓創資訊研究員曹慧對界面新聞介紹,反傾銷調查將對歐盟豬肉生產及貿易企業形成較大沖擊,尤其是西班牙、丹麥等,中國市場是其重要的出口豬肉需求構成。

不過,僅從進口數量上來看,這部分進口產品所佔國內市場比重並不大。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高級分析師徐洪志對界面新聞介紹,2020-2023年,中國豬肉產品進口量分別爲439萬噸、371萬噸、286萬噸、271萬噸,其中歐盟佔比大約爲一半。

以2023年爲例,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全年進口豬肉及副產品總量爲271萬噸,分別爲155萬噸、116萬噸,其中原產於歐盟地區的豬肉及豬副產品分別達到61萬噸、64萬噸。

對比來看,2023年,全國豬肉產量就高達5794萬噸。徐洪志認爲,歐盟國家雖然佔據了對華豬肉出口大頭,但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也並不大。

中國畜牧業協會則在申請文件中提出,從2020年開始,國內生豬從供不足需逐漸轉爲供需基本平衡,甚至後期出現了階段性的供大於求的市場結構,導致國內豬肉及豬副產品供應量長期處於高位。

“豬肉作爲必需消費品,需求具有相對剛性,供需從基本平衡,甚至到供過於求的變化會進一步導致豬肉及豬副產品價格對‘供給’波動非常敏感,哪怕市場的供應量增加一點點,也會對市場價格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中國畜牧業協會提出。

在申請中,中國畜牧業協會還提出,歐盟申請調查產品對華出口數量之所以能夠在近年來保持高位,與其豬肉及豬副產品廠商對華採取低價、降價傾銷等手段,以及其自身豬肉供需狀況、消費習慣、 補貼政策等密切相關。

上述文件提到,歐盟豬肉產品進口數量保持高位的重要原因在於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20年至2023年,歐盟申請調查產品的進口價格呈明顯的下降趨勢,2023年相比2020年下降了8%。而且,申請調查產品不僅壓低了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還大幅削減了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價格削減幅度高達20%-50%左右。

此外,中國畜牧業協會還認爲,啓動相關反傾銷程序有助於進一步縮減國內生豬養殖產能。

2024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 年修訂)》 ,將能繁母豬的正常保有量從4100萬頭調整至3900萬頭,計劃淘汰母豬產能200萬頭。

中國畜牧業協會認爲,如果摺合2020至2023年期間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4100萬頭來算,3.37%的母豬產能約爲140萬頭母豬。

相關分析師也對界面新聞表示,若啓動反傾銷調查還將進一步利好中國豬肉養殖產業。

徐洪志表示,2023年以來豬肉進口已經有了明顯下跌,目前豬價處於上漲週期,進口豬肉的利潤空間會擴大,本來會有利於進口形勢回暖。反傾銷的政策一出,會抑制這部分外部供應量,從而有利於國內市場保持高位運行。

曹慧對界面新聞進一步分析稱,由於近幾年豬肉供應緊張形勢逐步改善,自歐盟進口豬肉及副產品量逐年下降,並且國內豬肉市場價格與國際間價差優勢不斷收窄,也使貿易環節利潤大幅縮水。

曹慧表示,如果歐盟豬肉以其非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至中國市場,那麼中國將進一步在此基礎上提高歐盟豬肉的輸華貿易成本。結合近幾年國內對海外農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案例,這一稅率水平或將類比2019年對南美肉雞產品17.8%-32.4%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