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發展信心增強 前10月股份回購數量、金額均創新高

A股迎來回購、增持熱潮。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滬深兩市有1765家上市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實施回購,累計回購金額超1369億元,數量、金額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彰顯上市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政策效應顯現

從公司披露的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方案情況看,有32家公司回購計劃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117家公司披露兩期以上回購計劃,實現了接續回購;49家公司已連續3年披露回購計劃。

上市公司回購、增持股份具有穩定股價、傳遞信心的作用。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工具的落地,是A股回購、增持升溫背後的巨大助力。

爲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9月24日,人民銀行宣佈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首期額度是3000億元。10月18日,人民銀行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年利率1.75%。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在再貸款工具的低成本支持下,金融機構給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的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2.25%。

根據相關規定,符合新工具支持的上市公司不能是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而主要股東原則上爲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近一年無重大違法行爲。另外,中國人民銀行明確,貸款資金堅持“專款專用,封閉運行”。

“政策顯著激發上市公司回購增持熱情,推動上市公司持續提高經營質量和投資價值,維護優質公司市值穩定,提升投資者回報。”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10月20日至今,滬深兩市已有91家公司披露93單擬使用貸款開展回購增持的公告,貸款額度上限約爲242億元。其中,央企上市公司15家,地方國有上市公司10家,民營上市公司66家,涵蓋能源、地產、畜牧、半導體、光伏、醫藥等領域。

中信證券認爲,政策通過支持回購增持提振投資者信心,改善上市公司股東回報,從而推動資本市場良性發展。

行業龍頭引領

大市值公司、行業龍頭公司、上市央企國企紛紛帶頭回購。前10個月,滬深兩市新披露的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擁有千億元市值的公司有29家,百億元市值的公司有365家。其中,62家爲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公司,涵蓋農林牧漁、新能源、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交通運輸等領域龍頭;109家爲上市央企國企。大市值上市公司、上市國企在市場中具有“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其表現通常也是行業走勢、前景的風向標,回購顯示出這些公司對自身穩健經營和長期發展的信心,以及對行業發展態勢的看好。

同時,上市公司回購註銷案例顯著增多。前10個月,滬深兩市新增披露“註銷式”回購方案合計222單,同比增加169單,計劃回購金額上限約達506億元,同比增加約318億元,部分公司回購註銷上限在10億元以上,其中海康威視回購註銷上限達25億元。此外,還有多家前期已完成股份回購的公司,將原定回購用途主動做出調整,變更用於註銷,5家一次性註銷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

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特別是回購註銷,向市場釋放股價被低估的信號,“託底”股價的效果明顯。股票回購註銷能夠提振公司股價,增強投資者信心以及保護公司形象。

很長一段時間,A股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多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佔比一度超過80%。一些專家呼籲,出臺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加大回購註銷。對此,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旗幟鮮明優先鼓勵回購註銷。去年12月15日,爲更好順應市場實際和公司需求,增強回購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推動上市公司重視回購、實施回購、規範回購,積極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證監會修訂發佈《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着力提高股份回購便利度,進一步健全回購約束機制,鼓勵上市公司形成實施回購的機制性安排。回購政策的優化,有力發揮了回購作爲市場運行內生穩定器的作用。

“護盤式”回購增加

“護盤式”回購,即以市值管理爲目的,爲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所必需的回購,是對股價最直接“呵護”。今年前10個月,滬深兩市新增披露“護盤式”回購方案合計282單,同比增加272單,計劃回購金額上限約332億元,同比增加約309億元,其中多家公司“護盤式”回購金額在10億元以上,方案披露後股價明顯上漲。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重視程度明顯提升。爲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關注自身投資價值,切實提升投資者回報,中國證監會研究起草了《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徵求意見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爲基礎,依法合規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現金分紅、投資者關係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購等方式,推動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升。同時,明確禁止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爲名實施違法違規行爲。

據悉,今年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一企一策”考覈,着力提升考覈精準性有效性,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覈將全面推開。(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