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率先開放才能贏得民心(許智超)
大陸文旅部10日宣佈第三批恢復團客旅遊的國家和地區,臺灣依舊未列入。圖爲桃園機場剛下機的旅客準備通關入境。(資料照,範揚光攝)
大陸日前進一步放寬出境旅遊限制,有望加速帶動疫情後全球觀光旅遊業的復甦;然而本次名單依然沒有臺灣,使得開放政策無助兩岸觀光往來。
交通部觀光局今年擬定來臺旅客目標爲600萬人次,其中陸客佔比高達100萬,觀察疫情前的2019年共計1106.6萬人次來臺觀光,其中陸客達269.5萬佔比近四分之一,顯見陸客對於臺灣的觀光助益不可或缺。然而截至目前爲止,兩岸不僅在開放速度牛步前進,具體執行方式雙方亦停滯不前,缺乏共識,尤其對岸三波陸續開放名單至今已達138個國家及地區,獨漏近在咫尺的臺灣。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目前已透過相關管道向大陸專責單位傳達意見,然而北京方面已讀不回早已是蔡政府執政以來的常態。雙訪僵持之下,不利雙邊觀光乃至於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
兩岸當今對於觀光旅遊的表面問題,在於是否透過官方渠道展開具體協商和開放,然而端看近年來兩岸關係的急凍,顯然難以展開有效談判。此外疫情後雙方對小三通、兩岸直航航點、臺灣團客赴陸旅遊、旅展審覈對岸官員來臺再到陸生訪臺等議題,外界稱爲「擠牙膏式的開放」,代表雙邊對於恢復疫前交流規模缺乏基本共識,一如同行政院長陳建仁近來宣佈優先開放旅居大陸以外的陸客來臺觀光,隨即遭外界指道此類人士僅佔市場0.8%左右的客源,對於目前慘澹經營的觀光業者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疫情趨緩後兩岸開放交流往來停滯不前,問題在於缺乏官方聯繫,內在癥結點則在於雙方皆視其爲政治籌碼。一方長久以來欲透過持續性與常態化的兩岸交流「漸促及統」,一方則拿捏開放方式來創造雙方政權對等性的既定事實,因此出現今年以來無論各界如何奔走與呼籲,兩岸官方依舊雷打不動,臺方持續喊話諸如觀光小兩會的「官方對等協商」,對岸則反覆指雙方毋須藉由官方協商來開放旅遊交流,各說各話的僵持背後明顯存在政治性的盤算。
兩岸交流確實難以完全擺脫政治因素的角力,然而交流不僅關乎兩岸關係的統獨結構性問題,促進雙邊往來的基本意義,亦在於逐步降低近年臺海升溫的戰爭風險。「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面對民衆日益擔心兵兇戰危的兩岸局勢,無論任何政權都應謹記以身作則來釋出和平的積極作爲,才能贏得普羅大衆的信服和支持。「誰先開放」與「堅持官方協商」的僵持不下,造成民意不滿之聲日益沸騰,敢於「率先開放」才能贏得民心。(作者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