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解開了印度困局
作者 | 周智宇
印度市場是全球車企投資建廠的勝地,但能夠在當地市場站穩的卻少之又少。上汽集團則想吃下這塊誘人的“蛋糕”。
上汽集團在4月7日公告,稱已收到印度鋼鐵巨頭JSW集團支付的265億盧比股權轉讓款。這意味着其引入印度本土投資者的合作得到落實,上汽還能夠通過交易淨賺至少50億元人民幣。
隨着合作進一步落實,上汽沒有失去印度子公司控制權。上汽巧妙地通過投票權的安排,在維持自身依舊是MG印度公司最大單一股東的情況下,保障對公司的控制權,並且繼續掌控技術和品牌。
華爾街見聞了解到,在成立合資公司後,上汽將擁有合資公司49%的股權,JSW集團持股比爲35%,印度當地金融機構持股8%,員工持股和經銷商則分別持股5%、3%。在收購的估值上,也經過了國資委審批。
上汽集團方面告訴華爾街見聞,員工及經銷商持有的股份不具備投票權。這使得上汽通過手中49%的股份,能夠在剩餘92%的股份中,掌握超過一半的投票權。通過這種安排,上汽保持着對子公司控制權。
這次交易後,上汽也回收了絕大部分最初的投資。
上汽在2017年時全資設立了MG印度公司,實繳資本292億盧比。此次引入JSW集團等投資者,目前已收到JSW購買MG印度公司26%股權支付的款項265億盧比,收回了大部分投資。 接下來,JSW、投資基金、經銷商信託、員工持股計劃還將共同爲MG印度公司注資256億盧比。這使得上汽集團能夠通過這筆交易,預計增加淨利潤 50億-70億元人民幣。
有熟悉印度市場的諮詢人士表示,過往企業在印度投資大多面臨着,印度賺錢只能印度花的難題,查稅、罰款等問題困擾着不少外資企業。在權衡多方關係後,上汽此次交易取得了一個不錯的結果。
上汽此番交易一波三折。有接近上汽集團人士曾告訴華爾街見聞,印度市場的業務近些年發展不錯,上汽集團也原本有直接增資MG印度公司的打算,但相關計劃一直未得到印度政府批准。
上汽集團總裁助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餘德直言,“作爲一家致力於全球化發展的汽車集團,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參與印度市場。”
在直接增加投資之外,上汽想在印度進一步擴展,就需要考慮更多的融資渠道。上汽名爵印度公司首席財務執行官周江表示,解決方案就是找到一個好的合作伙伴,畢竟汽車行業講規模效應,規模上不去,很難保證盈利性。
引入外部投資者,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它需要在印度找到一個強勢的本土合作伙伴,幫助上汽獲得更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但又需要從更長遠的發展,考慮合作伙伴未來是否會對上汽的市場地位造成威脅。知情人士稱,幾番權衡,印度鋼鐵業巨頭JSW集團成了最佳選擇。
上汽方面數據顯示,上汽MG印度公司首款車型於 2019 年 6月上市銷售,其銷量已從2019年的16528輛發展到2023年的62010輛。
有了印度本土投資者的支持,上汽在印度的合資公司能夠大施拳腳,有望挑戰鈴木、現代等車企在當地市場的市場地位。
對全球車企來說,印度市場非常誘人。印度汽車工業協會(SIAM)公佈數據顯示,印度2023年新車銷量(乘用車和商用車)近508萬輛,同比增長7%。印度也在2022年新車銷量首次超越日本後,第二年坐穩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的寶座。
進入印度市場不難,難的是要在印度市場站穩,實現規模的進一步提升。
印度的乘用車市場在過去四十多年裡都是個寡頭市場。前五大車企市佔率超八成,日本鈴木靠着與印度政府合資成立瑪魯蒂鈴木,則穩居印度市場的頭把交椅,市佔率超過四成。
包括通用、福特等全球車企巨頭,都試圖在這個市場裡分得一杯羹。即便是大衆這樣的公司,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份額也不到1%。特斯拉幾番傳出要在印度建廠的消息,但至今沒有具體落地。
不過在今年3月,印度政府也提出,汽車製造商滿足一定投資額的前提下,可以降低部分車型電動汽車進口稅。這使得印度市場處於爆發的前夜,如果不能抓住政策風口期,車企想要進一步在規模上有提升,會很難。
對於在印度市場接下來的發展,解決了資金問題後,上汽方面也有自己的解題思路。比如說針對印度偏好小型汽車的問題,周江透露,MG接下來會考慮引進上汽通用五菱的一些車型進入印度市場。
隨着未來規模的進一步提升,上汽也能夠在印度市場從做到盈虧平衡,逐漸轉向盈利。
對於中國車企來說,出海總是個兩面的問題。盈利、提升投資者認可等等,驅使着中國車企在新能源的浪潮下加速在海外攻城略地,同時,則是需要解決像印度市場這樣的營商環境,政策風險,以及給出本土化的產品策略等。
這也進一步考驗着車企掌舵人、區域負責人的智慧,適當的股比讓步,避免海外市場的風險,得到當地合作伙伴認可、政策支持等等。作爲中國車企出海的先行軍,上汽解開了印度市場的困局,爲後來者鋪平了路。
前路崎嶇,中國車企會與全球汽車工業加速融合碰撞,也將隨着上汽、比亞迪等企業的出海,演繹出更多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