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遠東第一監獄」搬遷 「十座足球場大」4000囚室配絞刑場

▲上海提籃橋監獄正式遷出市中心,搬往青浦青東農場監獄片區。(圖/翻攝澎湃新聞,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上海虹口區提籃橋監獄始建於1901年,地處曾經的鬧市區,位置十分優越,設有4000間獄室,收押犯人最多曾達8000多人,被稱爲「遠東第一監獄」。不過,隨着時代變遷,在上海中心城區的這座監獄雖改建成博物館,仍被部分民衆認爲與城市發展格格不入,更看重的是區塊位置帶來的紅利,因此,監獄搬遷的呼聲一直存在。

《澎湃新聞》報導,7月1日,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監獄管理局等多方證實,提籃橋監獄已完成整體搬遷,新址選定在青浦青東農場監獄片區,搬遷後提籃橋監獄名稱繼續保留。

《上海地方誌》文獻記載,提籃橋監獄始建於1901年,地處華德路117號(長陽路147號),1903年5月正式啓用,後經改、擴建,至1935年形成現有的建物及規模。

提籃橋監獄擁有10棟4至6層監舍,近4000間囚室,還有工場、醫院、炊場、辦公樓等建築,共有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公尺,約10座足球場大小。監獄四周有5公尺高牆環繞,除普通監室外,還建有「橡皮監」(防暴監房)、「風波亭」(禁閉室)、「室內刑場」(絞刑房)和室外刑場等特殊設施。

由於提籃橋監獄規模龐大,最多曾收押8000多人,比印度孟買監獄和日本巢鴨監獄還大,因此,曾被外界視爲「遠東第一監獄」。

提籃橋監獄最初由英國人統治,關押對象爲上海公共租界內的中國籍犯人,二戰結束後,提籃橋監獄曾是最早審判日本戰犯的地方,也是執行絞刑的刑場。

1949年前,該監獄曾囚禁過部分知名人物,包括章太炎、鄒容、任弼時、王孝和等;1949年後,提籃橋監獄收押、改造、教育大批罪犯,包括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汪僞政府的政要高官汪曼雲等人。

直至1999年12月,提籃橋監獄十字樓成爲「上海監獄陳列館」,近3000平方公尺的展區呈現中國監獄史、上海監獄史等,將監獄的變遷已原貌方式保留在提籃橋監獄內。

據瞭解,提籃橋區域不僅有監獄,還有摩西會堂及猶太文化、下海廟以及舟山路沿線弄堂住宅等各類歷史老建築羣,因此,提籃橋監獄的遷址,成爲該區塊整體規劃改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