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圍繞人工智能認知智能、強化學習等前沿領域加大研究佈局,支持在腦科學與腦機接口、計算生物學等醫學前沿領域的創新探索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深化前沿基礎研究。圍繞人工智能認知智能、強化學習等前沿領域加大研究佈局,支持在腦科學與腦機接口、計算生物學等醫學前沿領域的創新探索。鼓勵在滬國家實驗室、科研機構與醫療機構加強合作,力爭形成一批引領性和顛覆性理論成果。
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的決策部署,促進人工智能與醫學創新深度融合,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將上海打造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範和產業發展高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一)深化前沿基礎研究。圍繞人工智能認知智能、強化學習等前沿領域加大研究佈局,支持在腦科學與腦機接口、計算生物學等醫學前沿領域的創新探索。鼓勵在滬國家實驗室、科研機構與醫療機構加強合作,力爭形成一批引領性和顛覆性理論成果。(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衛生健康委)
(二)推動算法突破與算力提升。加快核心算法技術研發,圍繞“通專融合”技術範式創新,推動醫學大語言、通用圖像、智能交互等大模型開發。依託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強化智能算力集羣建設。(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數據局)
(三)提升數據治理與流通水平。通過語義知識圖譜、預訓練大語言模型等技術,自動抽取、處理複雜醫學數據。通過隱私計算、差分隱私、同態加密等技術,支持分佈式、多模態數據管理以及聯邦學習技術範式發展。通過特徵工程、數據虛擬化、合成數據等技術,實現數據分析、建模在線部署。(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數據局、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
二、建設支撐平臺
(一)建設醫療健康數據新型基礎設施。制定衛生健康數據分類分級、融合應用等標準規範,建設市衛生健康數據大平臺。建設市衛生健康數字智能創新實驗室、醫療大數據訓練設施、公共衛生數據實驗室、醫保大數據實驗室,開展多種算法訓練、智能化評估與分析。依託市級語料平臺,構建一批醫療行業開放語料庫。(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數據局、市醫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疾控局)
(二)建設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建設小分子創新藥物篩選和優化平臺,實現基於靶點動態結構的先導化合物發現、藥效評估和老藥新用等。建設大分子生物醫藥大模型乾溼迭代設計平臺,發展大模型與低通量溼實驗一體自動化技術,實現蛋白質粒構建、表達、純化、性能檢測等低通量溼實驗的全過程自動化,加速產品研發。(責任單位:市科委)
(三)建設醫學人工智能測試驗證中心。構建醫學人工智能權威測試數據集和評測標準體系。發揮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等的作用,建設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評價平臺,開展醫學人工智能產品型式檢驗/註冊檢驗、軟件質量測評、算法性能測評。推動完善醫學人工智能安全和倫理治理法規。(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藥品監管局)
(四)建設醫學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打造國家級醫學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推進全流程場景規劃、研發與應用落地。實施“人工智能+”場景示範工程,開展醫學人工智能產品試點應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三、打造全領域應用場景
(一)人工智能與臨牀醫療深度融合
1.臨牀診療輔助決策。推動大模型深度融合,構建臨牀診療輔助決策知識庫,實現全市各級醫療機構臨牀診療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應用全覆蓋。(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2.檢驗檢查輔助診斷。基於多模態大模型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實現危急值智能預警、增強閱片與精準質控。推動垂類大模型在檢驗檢查輔助診斷領域的應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3.智能手術輔助應用。發揮人工智能在術前診斷與手術規劃、術中導航與實時監測中的作用,推動腔鏡手術機器人等研發應用,拓展遠程手術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4.智能用藥服務。發展智慧藥房,開展智能處方調劑、藥品覈對、處方前置審覈等。加強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在“互聯網+藥學”中的應用,提供遠程個性化用藥指導。(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5.智能康復服務。推廣外骨骼等康復機器人、中醫鍼灸推拿機器人等外治設備,實時監控患者康復狀態,在全市康復專科醫院、醫療機構康復科實現智能康復服務全覆蓋。(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6.智能患者服務。應用醫生數字人或數字孿生助手,爲患者提供診前全流程、診中雲陪診、診後智能隨訪等服務。推廣牀旁智能設備,提供病情監測預警、牀旁智能護理等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二)人工智能與中醫藥深度融合
1.智慧中醫診療系統。建立智慧中醫問診平臺。開展中醫診療智能評價,建立智慧化中醫優勢病種療效評價和內涵分析模型。探索開展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數字化傳承等工作。探索制定數字中醫藥關鍵技術系列標準。(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
2.智慧中藥藥事服務和管理。加強特色中藥製劑臨牀療效總結和中藥有效成分、作用機理篩選。優化完善中藥服務安心達系統,實現本市溯源中藥飲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藥品監管局)
(三)人工智能與公共衛生深度融合
1.公共衛生事件智慧管理。建立智慧化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感知與接報模式。建設集成化智能單兵裝備系統,實現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全流程數智支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局)
2.傳染病智慧監測。全面部署傳染病智慧監測前置軟件。在本市檢驗機構建立病原基因序列分析系統,探索基因序列深度學習。通過垂類大模型構建“疾控大腦”,形成全方位跨部門風險預測模型。(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局)
3.全週期智慧預防接種。優化智慧疫苗與預防接種服務平臺,實現全週期智慧接種。建立疫苗知識庫,構建語言大模型,提供疫苗訊息查詢和個性化推薦。(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局)
4.智能健康評估與干預。構建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大模型,開展居民健康狀況分級分類評估與管理。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智能化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局)
5.重點人羣智能健康服務。依託市婦幼健康全生命週期信息系統,智能評估嬰幼兒生長髮育水平,實現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幼保健機構、助產醫療機構和市級兒童專科醫院嬰幼兒智能健康管理全覆蓋。探索利用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高齡、高風險孕產婦核心健康指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四)人工智能與醫療管理深度融合
1.智慧醫院管理。打造數字孿生醫院,構建業財融合綜合決策平臺,對醫院進行全方位姿態感知與駕駛艙展示。提升手術室、藥品耗材庫存等後勤關鍵環節智能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2.行業智慧治理。推進市醫療服務監測與評價、智慧衛監等系統升級改造,構建醫療智能監管體系,探索更多場景下的風險預警與智能評估。(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3.智能醫學教培。建立基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醫學教育培訓元宇宙平臺,構建虛實結合仿真課程,開展基於真實病例的全場景沉浸式醫學教學培訓。(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五)人工智能與醫保監管深度融合
1.多場景醫保反欺詐智能監管。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異常住院病例畫像標籤,通過個體病例與標準特徵進行智能分析,實現對疑似欺詐騙保行爲的自動抓取、智能研判和快速預警。(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2.重點耗材醫保反欺詐智能監管。推進耗材智能審覈系統建設。建立重點耗材主題風控模型,開展耗材全流程監測及風險預警,構建從宏觀到微觀的重點耗材監測體系。(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六)人工智能與藥械研發深度融合
1.助力創新藥物研發。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難成藥靶點、罕見病、複雜疾病抗藥性、創新藥檢驗檢測等複雜領域的應用。支持蛋白結構預測與從頭設計、藥靶預測、藥物設計與智能優化、虛擬篩選、晶型劑量、器官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究。(責任單位:市科委、市藥品監管局)
2.提升醫療器械智能化水平。推動醫學影像設備、可穿戴設備、醫用機器人等創新醫療器械向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支持多模態大模型、擴展現實、柔性感知等前沿技術賦能醫療器械設備,開發高性能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產品。(責任單位: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藥品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3.助力藥械臨牀試驗。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臨牀試驗管理方面應用。探索應用數字孿生技術,結合藥物人工智能模型,建立患者和疾病模型,開展腫瘤新藥虛擬臨牀研究試點。深入挖掘臨牀專病隊列和自然人羣隊列的特徵與規律。(責任單位:市藥品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
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一)打造產業集聚高地。發揮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和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的優勢,打造醫學人工智能創新與應用引領區。支持“大零號灣”、徐匯濱江等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創新發展,打造人工智能與醫學發展融合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強化經營主體培育。引育並舉,支持創新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向醫學跨界發展。面向全球吸引優秀的醫學人工智能創業團隊、孵化機構和投資機構,培育孵化具有創新活力的初創型醫學人工智能企業,構建梯次接續的企業生態體系。(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五、營造一流發展環境
(一)優化綜合監管。建立醫學人工智能綜合治理機制。支持醫學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申請納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優先審批程序,實施優先審評審批。加強對醫學人工智能產品應用的動態監測和評估。(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藥品監管局、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二)加大資金支持。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人工智能賦能生物醫藥領域中小微企業的專項信貸產品,依託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支持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金融辦、上海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科委)
(三)加強人才引育。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穩定支持力度,創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基礎學科領域人才的交叉融合,推動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着力引進一批頂尖科學家和人才團隊,實施複合型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責任單位:市人才局、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