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會議現場,專設“攤位”辦理代表意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王崟欣 巨雲鵬
《人民日報》(
2025年01月17日
第 11 版)
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支起一方簡易“攤位”。
1月14日下午,一個個“攤位”在上海世博中心二層北長廊兩側排開。“擺攤”的是上海市政府各委辦局,專爲迴應市人大代表的問題和建議而設。16點,不少參加完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預備會議的市人大代表,直奔一個個“攤位”而來,一場場交流討論很快展開。
擺的是“攤”,搭的是“橋”。
在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的“攤位”前,上海萬羣糧食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春風代表帶來了一些種糧大戶的疑慮:“市、區兩級農機購置補貼爲什麼沒了?以後農機裝備怎麼買?”市農業農村委農業機械和智能裝備管理處處長邢增濤接待了李春風,詳細解釋了有關政策,並透露:“今後,我們還將推行農機社會化服務,解決單個農戶購置農機裝備成本高、使用率不高的問題。”
“社會化服務,服務質量如何保障?”李春風接着問。邢增濤解釋:“在推行社會化服務時,會將農戶評價作爲考覈服務方的重要指標。”聽完後,李春風寬心不少:“回去後,我也把這些政策告訴更多的種植大戶。”
面對面、心連心,小小一方“攤位”,短短一番對話,架起的是政府部門與人大代表溝通的“連心橋”。
“攤位”不大,內容不少。
“去年上海消費券熱度很高,但不少羣衆反映,消費券在使用時長和覆蓋範圍上有所不足。”在上海市商務委“攤位”前,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寶山區分公司大華攬投部運營主管柴閃閃代表提出一個問題後,相關處室負責人很快跟他面對面溝通:“這個問題提得好,也是不少消費者集中反映的。今年我們正打算對消費券使用進行再優化。”
從上海市商務委“攤位”離開,柴閃閃又趕着去找上海市交通委——他還帶着羣衆的其他訴求。
“滬太路上一個過街通道,空間狹窄,坡度很大,還容易積水,市民羣衆通行不便。”柴閃閃說,進社區時,周邊居民、快遞小哥一直在反映這個問題,想問問對於這個交通“痛點”有沒有改造提升的計劃。現場,上海市交通委有關負責人迴應已經有了方案,會在接下來的道路改造中有相應措施。
記者聽到,在辦理代表意見的現場,這樣的對話不少。從道路交通到“一老一小”,從企業具體訴求到產業共性問題,小小一方“攤位”,承載的是羣衆所盼、企業所託,傳遞的是沉甸甸的責任。
時間不長,效率很高。
各委辦局“攤位”前,相關處室負責人輪番值守,等着代表前來“問診”。短短40分鐘,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特殊綜合保稅區處(航運處)副處長程新巖已經在接待當日的第四位諮詢代表。“現場能處理的,當場啓動處理;不能解決的,與其他部門商議後合辦解決。我們各個處室的負責人都在,代表們前來,掛的都是‘專家號’。”程新巖一邊回答代表問題,一邊快速填寫手裡的《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當場提出的意見或諮詢事項處理情況表》。
記者看到,不到1小時,各攤位前彙總的情況表已經攢了厚厚一沓。小小一方“攤位”,交流很快、效率很高,生動展現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在全市兩會期間開展代表意見現場辦理活動,上海市人大已連續舉辦多年。“代表們提出的,也正是我們想做的。”程新巖感觸頗深,“和代表們的溝通,讓我們更真切地認識到做好工作的意義,努力紮根自身崗位,把上海建設得越來越好。”小小一方“攤位”,涌動着代表們履職盡責的用心用情,見證着相關部門與代表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雙向奔赴”。
據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鄔立羣介紹,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以來,代表們對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共1246件,其中1229件已經辦復,另有17件目前仍在法定辦理期限內。在已經辦復的代表建議中,辦理答覆爲“解決採納”的有1016件,佔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