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動對華關稅:特朗普不是瘋了是爲拉票

3月16日,美國俄亥俄州,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一場集會上揚言若重返白宮將對中企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徵收100%的進口關稅。視覺中國供圖

每到選舉之際,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就會出現在美國選舉政治舞臺中心。與拜登總統近期持續炒作TikTok剝離法案不同,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將矛盾對準了中國汽車。3月16日,他再度揚言若重返白宮將對中企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徵收100%的進口關稅。

特朗普此番言論一出便在國際社會引發爭議。多位專家表示,特朗普與拜登政府近期頻頻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一方面是爲了消除貿易逆差、提振美國的製造業;另一方面是爲在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中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

“中國成爲被針對的對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此番言論是出於擔心中國企業享受從墨西哥出口新能源汽車的低關稅利好政策,從而使美國“失去制裁中國貿易的工具”。

楊水清分析說,儘管特朗普的言論有些聳人聽聞,但仍有發生的可能。“如果中國電動車企通過在墨西哥建廠這種迂迴的方式出口美國,將對美國汽車市場造成很大壓力,所以他們急需把這個漏洞填補起來。”

目前,在美國,中國製造的汽車除了一般適用於進口汽車的2.5%常規進口關稅外,還需額外繳納25%的關稅,總計面臨 27.5%的關稅。相比之下,墨西哥境內工廠生產的汽車在進入美國時可以享受最低的2.5%關稅。此外,根據2020年7月開始實施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北美地區產的汽車,只要符合75%以上的組件產自本地渠道,就可以享受零關稅。受益於此,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下,墨西哥早已成爲各國新能源車企佈局的焦點。據中金研報數據,2022年以來,Stellantis、福特、日產等車企宣佈擴建墨西哥工廠,通用、大衆、馬自達等車企也調整生產線用於生產電動汽車車型。

“特朗普徵稅言論只提及了中國,並未限制其他國家新能源汽車的進口,中國成爲被針對的對象。”楊水清指出,長期以來,在產業政策問題上,美國對自己和其他國家奉行不同“標準”,試圖以單邊關稅措施倒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回遷,目的是建立以美國爲中心的產業鏈、供應鏈。

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統計,從2020年到2022年,美國先後頒佈實施《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通脹削減法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等多條相關法規,通過“近岸外包”、提供稅收優惠、政策補貼等方式,加強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間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合作,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以2022年8月16日美國頒佈實施的《通脹削減法案》爲例,該法案規定,車企若想獲得最高7500美元稅收抵免的政策,必須滿足美國政府“近岸外包”本土化比例的要求。即在新能源汽車的關鍵礦物採購地問題上,大容量電池中至少有40%的關鍵礦物要在美國或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開採和提煉;在電池材料產地方面,至少50%的電池組件和材料要產於北美。

這一政策暴露了美國實施“脫鉤”“斷鏈”戰略的邏輯漏洞,給多邊貿易體制帶來了嚴峻挑戰。楊水清分析說,美國此舉將倒逼其他國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美國建廠生產汽車或大規模採購礦物、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原材料,車企們爲獲得北美“空缺”的市場份額,不得不提高出口成本,“導致其他國家企業也跟着‘用腳投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龔婷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美國貿易保護政策本質上是壟斷自身優勢,阻礙他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進步的逆全球化措施,這嚴重違背經濟規律,給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帶來傷害。”

龔婷指出,長期以來,美國根據自身需求和產業發展階段,實施排他性、歧視性的產業政策,大規模提供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補貼。拜登政府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中就包含歧視性的電動汽車補貼條款,“這將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公平競爭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這一槍開了必遭反擊”

西方國家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制裁幾乎到了“嚴防死守”的地步。

2月29日,拜登發表聲明稱中國汽車“可能會充斥美國市場”,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美國政府將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應對。3月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緊急通知稱,計劃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進行海關登記。若最終調查認定中國電動汽車接受了所謂“不公平補貼”,歐盟有可能將對這些登記在冊的進口車輛徵收“追溯性關稅”。

中國製造的新能源汽車爲何會讓西方如臨大敵?英國《衛報》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讓西方汽車製造商害怕的更多是其低廉的價格。截至去年7月,美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在5.3萬美元,而一些中國電動汽車的售價低至1.1萬美元。美國電動汽車價格雖持續下降,但與中國的價格差距仍達數萬美元。“美歐領導人都擔心廉價的中國電動汽車可能會佔領他們的市場,甚至威脅到西方主導的電動汽車行業。”《衛報》分析道。

實際上,美方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種種限制,不過是在霸權和冷戰思維作祟下,採取的保護主義做法。對於特朗普稱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政策,美國全美製造商協會會長傑伊·蒂蒙斯表示明確反對,稱關稅政策實際起到反作用,正禍及美國製造業,並警告美國政府未來不應再對中國產品徵收更多的進口關稅。蒂蒙斯警告稱,此舉可能會嚴重損害全球貿易自由化體系,“美國這一槍開了必遭反擊”。

楊水清認爲,未來一段時間,特朗普或拜登政府肯定還會發表限制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言論,加大與中國經濟競爭的力度。“這一方面是爲了削減雙邊貿易逆差和尋求關鍵供應鏈迴流本土,另一方面是爲了在年底的美國大選中爭取更高的支持率。”

以貿易戰煽動“鐵鏽帶”選民

自去年競選活動開啓後,特朗普已多次炒作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的話題。上個月,特朗普稱如果贏得大選,要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60%或更高比例的關稅;本月初,他又威脅要對中國汽車徵收50%的關稅,宣稱不介意中國或其他國家進行關稅報復。

“特朗普試圖通過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打貿易戰的方式來爭取‘鐵鏽帶’各州的選民。”楊水清表示,特朗普選擇在俄亥俄州承諾“徵收100%關稅”,是因爲該州素來是美國大選的“關鍵戰場州”,也是美國五大湖沿岸“鐵鏽帶”地區之一,汽車製造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龔婷認爲,在大選背景下,特朗普對中國和其他美國貿易伙伴徵收全面關稅的表態具有煽動性。美方很多相關研究都已表明,對華加徵關稅推高了美國消費者和相關企業的成本。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今年2月發表的研究顯示,提高關稅將導致美國經濟5年內損失1.6萬億美元,就業崗位減少74.4萬個。這篇研究還顯示,在對華加徵關稅之後,美國企業轉而從其他低成本的國家進口,而不是將生產線遷回美國。

中右翼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斯特蘭也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寒蟬效應”,“這對美國經濟來說將是一場災難,我們可能遭到其他國家的嚴重報復,從而影響製造業工人的就業”。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也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打關稅戰、貿易戰,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不利於世界。

本報北京3月2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悅 記者 趙安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