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合圍:潮汕海盜曾一本的窮途末路

在明朝中後期的東南各省,潮汕海盜始終是特立獨行的地方反叛羣體。由於在行政上歸屬廣東,文化上卻與閩南趨同,故而總是在兩頭間來回遊走。加之地理稟賦相對不足,必須靠貿易經濟維持生計,就非常容易與強調管制統御的官府發生衝突。例如被謠傳稱雄泰國的林道乾、以及進攻過臺灣島和呂宋的林鳳都是其中典型。

但在對抗官軍方面,這兩位的戰績都不如前輩曾一本。以至於需要明朝動員兩省聯軍協調圍剿,另派遣澳門的洋人和華商配合,才終於在一場大範圍追擊後予以徹底擺平。

雖然地處廣東 潮汕的語言文化卻較爲偏向閩南

早在1564年,曾一本還只是衆潮汕海賊裡的某個小首領,隸屬於大首領吳平麾下。他們普遍活躍於瓊州海峽到廈門島之間,偶爾也造訪南洋諸國,並且隨時願意向出更高價者臣服。曾是倭寇主力的閩南海商,往往與之形成合作關係,因而遭官方勢力重點打擊。相比之下,潮汕地區因隸屬於相對寬鬆的廣東,更容易爲走私船隊提供庇護。因此,走投無路的海盜往往會選擇暫時接受詔安,再視情況抉擇重操舊業。

拓林兵變 造成明軍對潮汕地區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不過,當年發生的拓林兵變卻永久動搖到上述平衡。由於來自東莞的水師隊伍譁變,廣東地方當局將主力全都調往珠江沿線,爲仍舊留在潮汕的海盜們製造出生存空間。於是,大首領吳平選擇復判,率領船隊襲擊閩南地區。結果便是遭福建水師強力追擊,最後只能駕小船逃亡占城。那些滯留的餘部四散而逃,有的跑去廣州參加叛變水師,有的則重新團結到新首領曾一本麾下。

相較而言 明朝的廣東當局對海盜較爲寬容

此後,閩粵兩省的政策差異,開始在曾一本問題上徹底暴露出來。這主要是因爲廣東私自突破海禁限制多年,連水師都經常徵用民船,更沒有精力爲封堵走私販的水寨建設買單。故而總是樂於收買、詔安,讓規模不大的海盜羣體駐屯潮汕等次要地帶。但福建作爲倭寇重災區,必然採取截然不同的高壓方式,對任何成規模羣體都力爭趕盡殺絕。只是苦於無法跨省執法,多次眼睜睜看着目標揚長而去,難免不會對鄰居的縱容產生怨言。

月港開關後 潮汕海盜們的生產空間大受影響

公元1567年,隨着隆慶皇帝下令開放月港貿易,福建當局的態度又發生了微妙變化。因爲能從本地海商手中抽成,他們對潮汕鄰居的絞殺動機由執法轉變爲利益侵奪。同時,剛接受詔安的曾一本等海盜也意識到局面不利於自己。原先的盟友已站在天然對立面,而願意容忍他們的廣東當局,大都通過珠三角的走私貿易獲利。換言之,兩省皆無空間繼續讓自己打擦邊球,索性再度舉起反旗出海。他們先是綁架澄海知縣張璿達三個月,繼而向西轉移至雷州半島。

由於裝備較好 曾一本集團不害怕與官軍交戰

當年11-12月,曾一本聚衆前往瓊州海峽北側的雷州半島,並與參將魏宗瀚、王如澄等指揮的水師迎頭相撞。彼時,他麾下的隊伍規模已擴張至數萬人,擁有大小船隻200多艘,以及包括手銃、鳥槍、大弗朗機炮等先進火器。所以絲毫不懼怕臨時湊集的8000官軍,剛一交手便把80艘官軍船隻擊沉過半,還追着潰兵衝入南渡港大肆屠戮。最後僅以3艘船沉沒、300人陣亡的輕微代價,將包括守備李茂才在內的幾乎全部守軍殲滅。

大部分明朝水師害怕與曾一本集團對抗

由於南渡港之敗的損失過於嚴重,原本懶得多管海盜的廣東當局終於有些坐不住了。在抗倭名將俞大猷堅持下,開始有條不紊的組織兵力、構建海防水寨防禦。然而,只要涉及到具體決策,閩粵兩省的矛盾又凸顯出來。由於出生在福建,又有多年前線督戰經驗,俞大猷希望能直接從福州、廈門等地採購一批大福船,確保能壓制住潮汕海賊們的精銳廣船。此舉立刻遭地方派反對,不願看到自己出錢給他人壯大產業隊伍。經過幾個月來回扯皮,才勉強同意放棄原風格艦船,條件則是建造地必須留在廣州。

俞大猷一直建議 用大福船充當水師主力

公元1568年6月,可能是通過地下渠道獲悉情報,曾一本直接率艦隊造訪珠江流域。在經過西側的上川島後,準備對廣州發起大規模進攻。期間還因爲擔心遭葡萄牙人阻擊,決定搶先拿下兵力薄弱的澳門。奈何3000-4000人的先頭部隊進展緩慢,被提前準備戰壕的130名守軍擊潰在灘頭。稍後又企圖奪取停泊在港內的大型蓋倫帆船,同樣在嚴陣以待的船員重創逼退。由於水師艦船尚未建造完畢,留下廣州的俞大猷幾乎無法部署任何行動,只能不斷派人前去佯裝詔安。奈何被對方一眼識破,率部徑直抵達省城門下,對整個半成品艦隊造成毀滅性打擊。除少量被挑選拖走外,餘下皆爲在烈焰中付之一炬。

由於準備不足 俞大猷無力阻止廣州遭潮汕人攻擊

由於無法奪取廣州,曾一本便率領大部分手下退往伶仃洋外的萬山羣島,只留20多艘白艚廣船在香山附近封鎖航道。廣東當局一面瘋狂彈劾俞大猷無能,同時將剿匪重任寄託於葡澳洋夷身上。關鍵時刻,又是數年前曾組織船隊應徵的華商林弘仲出面偓佺。他出錢武裝4艘船和50名葡萄牙僱傭兵,協助上游的水師殘部作戰。雙方兵合一處,在虎門附近將潮汕海盜的這支偏師消滅。但真正的本部仍舊在外洋遊走,隨時準備攻打下一個目標港口。

出於貿易需要 澳門的葡萄牙人數次爲廣州抵擋海盜

這年7月,忍無可忍的明廷終於下令給閩粵兩省,要求他們聯手解決曾一本問題。經過兩廣總督張瀚的努力協調,終於就具體的配合問題達成協議。其中,廣東當局雖已喪失機動艦隊,但仍舊被允許保留最高指揮權。福建當局負責出船隻、兵丁,但必須接受對方調度,也不必負擔大部分軍餉費用。至此,俞大猷得以拿着廣府錢糧到閩南督造戰艦,實現自己多年來未必通過的提議。林弘仲則繼續以澳門爲地基招兵買馬,將隊伍由百多名增加至2000多人,實際上充當着廣東方面的主力。考慮到他所屬的家族就源自閩南,這樣竭盡全力的做法也就很好理解。

南澳島與拓林灣 是潮汕海盜們鍾愛的棲身之所

與之相對,曾一本的潮汕海盜集團就處境日益艱難。他們不但失去在兩省間周旋的餘地,還與過往的閩南盟友反目,幾乎找不到合適的立足空間。整個隊伍在表面上有數萬規模,實則不乏有大量家屬跟隨,日常的物資消耗相當巨大。如果長期集中滯留於海上或某個偏僻峽灣,很容易因供應斷絕而自行解散。只能分頭尋覓機會,甚至落腳在比較荒涼的南澳、上川或萬山羣島,等到徹底難以爲繼再抱團出行。

此消彼長之下 明朝水師的戰力已反超曾一本集團

公元1569年5月,俞大猷的新造福船艦隊準備完畢,分散多時的潮汕海賊們也重新聚集。鑑於在廣東沿海肆虐多時,曾一本開始將目標重新調整回福建,準備先奪取位於東山半島的銅山城。可能是先前在雷州的戰鬥過於輕鬆,他們敢於找此類衛所軍鎮下手。這樣既能獲得存量或武器,也可以拔除阻礙自己的通行的朝廷據點。可惜,官軍船隊迅速由廈門灣,與扼守航道的城池形成夾攻之勢。由於以去往琉球的封貢船爲藍本,這批明軍戰艦普遍體型碩大、堅固耐用,配置的火炮數量遠勝過往。海盜們的廣船保養較差,無力與之抗衡,很快就被碾壓着撤往西面的玄鍾澳。那是一片有大量海島和半島環繞的港灣,也是海賊們最喜愛的防禦地形。

曾一本集團慣於使用廣船 但保養難度相對更大

6月12日,福建水師追擊到南澳島附近,開始向內側的玄鍾澳發起進攻。曾一本可能採取先前使用過的連環舟戰術,用鐵鏈將幾艘大船相互綁定,充當整個編隊的定海神針。但規格高聳的福船可以由遠處發射大發貢炮,並憑藉堅固的外殼撞擊其他小船。更重要的是,海賊雖有軍事組織,但終究不是經過正規訓練的職業軍人。一旦不能靠數量、技術優勢和航海技藝佔便宜,就非常容易落入捱打下風。爲避免全軍覆沒的厄運,只能在焦灼狀態下搶先突圍。同時,來自廣東的水師從另一頭衝入峽灣,徹底摧垮潮汕人的抵抗意志。

由於缺乏穩固據點 曾一本集團在遇挫後只能大範圍撤退

6月26日,曾一本的大部分手下已做鳥獸散。要麼是被官軍捉住屠戮,要麼是在混亂中遁逃至其他方向。唯有數千死忠留守身邊,跌跌撞撞的逃到香港新界東側的蓮澳。由於數量不足、船隻狀態奇差,根本擋不住兩省聯軍的抱團衝擊。最後失去求生希望,無可奈何的向俞大猷投降。至此,這位盛極一時的潮汕首領淪爲階下囚,結束了短暫卻相當輝煌海盜生涯。

潮汕海盜集團的沒落 是隆慶開關後的必然結果

事實上,針對曾一本海盜集團的剿殺策略,完全可以被視爲隆慶開關政策的軍事衍生。既然廣東方面已允許澳門開埠,福建那頭也有月港開關,過去的灰色地帶就必然遭全面壓縮。潮汕海盜們無法像過去那般遊刃有餘,幾乎要同時面對廣府土著、漳泉老錢和澳門洋夷的三面合圍,不得不表現的比以往更加殘暴且激烈。

正因如此,後來的林道乾會遁走北大年、林鳳要冒險強攻馬尼拉,蓋因本土的競爭過於激烈。粵東各峽灣也從未有機會壯大,發展成類似東莞、廈門的國際貿易集散地。如此劇情循環往復,其基本格局至今都很難被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