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保司聯合螞蟻保上線推出收入保障險 探索健康險賽道的新品類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張益銘

經歷了長足發展之後,健康險的增速開始放緩。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健康險的保費收入是9035億元,同比增長4.4%。“從2021年開始,健康險的增速就進入了個位數,所以健康險的市場面臨的狀態是行業增速放緩的狀態。”螞蟻保險業務部總經理沈曄表示。

在這種狀態下,健康險從業人士也開始探索新的增長賽道。2月28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平安健康保險、太平洋健康險三家保險公司在互聯網保險代理平臺“螞蟻保”聯合上線了創新保險產品“青山在·收入保障險”。據悉,“青山在·收入保障險”的可投保年齡爲16-55週歲,繳費期和保障期均爲10年。每月保障金額分爲5千元/月、1萬元/月、2萬元/月三檔,最長賠付時間爲100個月,消費者可根據自身收入情況靈活選擇。

國內失能險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

當前我國的健康險產品類別主要分爲四大類:醫療險、重疾險、護理險和失能險。經過了長足的發展,醫療險和健康險都得到了一定規模的發展,消費者對於醫療險和重疾險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據悉,當前我國四大類健康險產品中,重疾險和醫療險佔據絕對主力的市場份額,各佔45%左右,失能險和護理險佔比較低,合計不足10%。而在國外成熟市場,失能險佔比則超過30%。“2022年中國商業健康險的數據裡,失能險在中國市場的保費規模不足0.2%。”人保健康互聯網保險事業部產品管理處高級經理曾瑩表示。

雖然護理險和失能險的佔比較低,但這並不意味着市場沒有需求。據沈曄介紹,消費者主要有兩大需求:第一大需求是如何去覆蓋醫療費用的支出;第二大需求是如何覆蓋在發生健康風險時的收入損失。這是消費者在遇到健康問題時繞不開的兩大需求,因此,從業者們也需要針對這兩大需求去思考如何做創新和突破,去做產品的重構。“無論是醫療險還是重疾險,其最根本的就是針滿足消費者這兩大需求,不過從目前來看,單純依靠醫療險和重疾險顯然是不夠的。”

某業內人士表示,百萬醫療在精細化運營以後,衝擊到了重疾險的市場,讓機構瞭解到消費者對於健康險是有精細化需求的。而失能損失保障是一個非常垂類和龐大的缺口,只是人羣錨點還沒有做得很清晰化的運營。

於是,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平安健康保險、太平洋健康險三家保險公司在互聯網保險代理平臺“螞蟻保”聯合上線了創新保險產品“青山在·收入保障險”。據瞭解,這款產品專爲上班族及家庭頂樑柱羣體設計。

中再壽險產品開發部總經理助理王明彥表示,“青山在·收入保障險”的產品設計保證了實用性,也更加貼閤家庭頂樑柱人羣的需求。它可以與醫療險、重疾險疊加使用,互爲補充,幫助家庭用戶建立起較爲完善的健康保障。

健康險產品的定位將會越來越清晰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平均家庭戶規模已爲2.62人,家庭結構小型化趨勢日益顯著,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有待增強。特別對於上班族來說,家庭的財務支出主要來自工資收入,一旦因患病導致收入減少甚至中斷,個人和整個家庭都會陷入經濟困難。“青山在·收入保障險”的出現,彌補了失能收入損失險的市場缺口,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提升大衆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認爲,保險公司和互聯網平臺聯合開發這類創新產品,更大限度釋放了商業健康保險的槓桿效應,讓老百姓能以更普惠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也是失能險在國內的又一創新和拓展,有利於商業健康險可持續、均衡發展。

“從健康險產品的發展來看,未來健康險的產品定位必然會越來越清晰,產品信息也會越來越透明,而且消費者瞭解信息的渠道也會越來越多。”沈曄介紹道,在這種情況下,保司的產品功能定位一定會隨着用戶的需求變得更清晰,並重新做更清晰的定位。所以不同的產品,未來必然都會有自己的輪廓,這個輪廓不是個模糊輪廓,未來是個越來越清晰的輪廓。

迴歸到失能險,王明彥認爲,一個國家失能險的發展與社保、非因工傷、文化、經濟發展等多重因素相關。保險行業如果把失能險作爲力推的產品去做,這需要戰略上的勇氣,也需要多方去努力、協同,以及對居民的保險形態意識去進行教育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