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下功夫” 讓作業熔斷真正落地

金紫薇前段時間,爲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相關要求,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在致家長信中提出要落實“作業熔斷機制”,讓這一舉措再度引發熱議。有人認爲,該機制作爲一種保護性措施值得肯定和推廣;也有人認爲學習習慣欠佳的孩子會以此爲藉口逃避寫作業;還有人認爲,在升學壓力傳導下,“作業熔斷機制”可能最終淪爲形式主義,“熔”而未斷。睡眠對孩子的體格生長、社會情緒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數據顯示,各階段學生羣體的夜間睡眠時間均不足8小時的最低標準。因此,“作業熔斷機制”保護學生睡眠的初衷值得肯定。然而從2021年至今,這一機制在安徽、浙江等多地都曾嘗試推行,但都未能真正有效落實落地。小小几本作業爲何會成爲影響學生睡眠的“大問題”?一方面,由於作業練習是與考試、分數最直接相關的一環,教育功利主義讓不少作業更多地傾向於應試性的學科作業、形式主義的“表演”作業。另一方面,當前多數作業的功能定位仍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鞏固、熟練等工具性層面,更具超越性、意義性、育人性的作業認知尚未真正在教育實踐中形成。因此,作業能否成功“熔斷”關鍵在於三點:一是老師能否佈置“好作業”;二是學生能否做好作業;三是家長能否科學有效做好引導和輔導。因此,要樹立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長期主義教育理念,凝聚家校社合力,從三個方面下功夫才能讓“作業熔斷”發揮更大作用。首先,學校要在優化作業設計上下功夫。當前作業設計存在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脫節,單科與整體統籌管理相脫節,作業與育人目標相脫節等問題。因此,一要做好作業分層設計,堅持“精選分層”的原則,做好內容、指導和評價分層,讓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發展。同時巧抓課後服務主陣地,有序指導學生完成作業。二要提升作業的豐富性和多元性,減少重複、機械性作業,設計探究性、開放性、合作性、延展性作業,讓孩子們更多地“走出家門”“動手做做”“大膽玩玩”。三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作業觸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進而提升學生完成作業所帶來的豐盈體驗和精神共鳴。其次,學生要在自主學習能力養成上下功夫。學生是做作業的主體和第一責任人,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質與效,在未來的人生中也更具競爭力,是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由“教”變“導”,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家長也要抓住6歲前幼兒形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期,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自律自主和時間規劃的好習慣,找到學習與休息的“平衡點”、成長與成才的“聚焦點”。最後,家長要在關注孩子身心健康上多下功夫。第一要轉變教育觀念,減少過度的教育焦慮和“雞娃”衝動,儘量不通過其他途徑給孩子增加負擔,營造輕鬆而有序的良好家庭氛圍。第二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和適當的正向激勵,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進而提升其內驅力,形成正向循環。第三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保姆式”輔導,通過網絡、書籍、博物館等立體多維學習空間與資源,幫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和學習知識。第四要引導孩子“開眼看世界”“向內看自我”,通過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方式,拓寬孩子的成長空間和內在格局。總而言之,“作業熔斷”不能只在有形學習時間上做減法,更重要的是在營造綠色教育生態、落實全面發展教育目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凝聚家校育人共識等維度做加法。否則,終究治標不治本,“熔斷機制”仍會陷入“揚湯止沸”的困境。(作者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