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譚天》「和平保臺」還是「和平搞獨」?賴清德心裡的鬼(譚主)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時資料照)
日前,「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在接受風傳媒採訪時聲稱,如果其當選,「兩岸發生戰爭的機率是最低的」。譚主注意到,針對這番說辭,臺灣網友直指「賴清德鬼話連篇、狗急跳牆!因爲被民進黨視爲己有的『天然獨』正在變成『疑綠世代』,讓賴睡不着覺。」《中國時報》發表的社論分析稱,臺灣年輕人「疑綠」的最大症結在於「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即將成爲現在進行時,賴清德之流無法許給年輕人安全的未來。
不過,即便賴清德把「和平大使」幾個字貼腦門兒上,也回答不上來臺灣年輕人當前最爲關心的臺海和平問題。此前,賴清德在東海大學被學生問到「臺海會不會發生戰爭?」時,避而不答,硬着頭皮鼓吹其「和平保臺」論調的「四個支柱」,以掩飾其心裡有鬼。
譚主就此話題採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他表示,賴清德心裡的「鬼」在於,「和平保臺」的本質是「和平搞『獨』」。「臺獨」意味着戰爭,又如何談和平?這就是見不得光的真相。
● 「抗中保臺」換了馬甲
搜索媒體報導,發現質疑賴清德「和平保臺」的聲音此起彼伏,用一篇報導的題目來說就是:《賴清德「和平保臺」話術難服衆》。
風傳媒發表文章表示,這只是藏鋒隱匿的選舉話術,最終目的旨在遂行賴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臺獨」理念主張。
《旺報》社評文章單刀直入稱,既然賴清德說要「和平保臺」,就需要說清楚如何和平保臺?其「四大支柱」根本無助於兩岸降低敵意和建立互信。
「賴清德的『和平保臺』只是把『抗中保臺』換了個馬甲。」陳先才告訴譚主,支撐其「和平保臺」論調的「四個支柱」,每一個都指向「對抗大陸」、把兩岸關係推向更加動盪,讓賴清德的「臺獨」意圖現出原形。
「四個支柱」中,「提高臺灣威懾力」的本質是「以武拒統」。
「提升經濟安全」的潛臺詞是阻礙兩岸經濟合作與發展,讓兩岸漸行漸遠。
「開展民主夥伴合作」是依靠外部勢力進行分裂行徑。
「維護兩岸現狀」則是以拒絕承認一箇中國原則爲前提,抗拒兩岸完全統一。
更能說明「和平保臺」只是「抗中保臺」換了馬甲的,是賴清德的行動。例如,賴清德號召全臺30萬保安納入「全民」防務行列,以增加民防力量,被輿論認爲是賴在爲其「臺獨」立場所可能引發的災難預做準備;在面對重啓兩岸服貿協議談判這個議題時,賴清德卻叫囂要與大陸「脫鉤斷鏈」,降低對大陸依賴,「不要再次接受走向大陸的回頭路」。
陳先才強調,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賴清德的「和平保臺」,就是:不放棄「臺獨」立場、不接受「九二共識」和一箇中國原則,以「抗中」爲手段追求所謂「和平」。實際上,在這種情境下,任何關於「和平」的論述都是虛假的。
● 用「和平」偷渡「臺獨」
衆所周知,「臺獨」意味着戰爭。那麼,是什麼讓賴清德這個不折不扣的「臺獨」分子畫風突變,開始標榜自己「愛好和平」?
陳先纔回答譚主這個問題時強調,當前,「臺獨」已成不受歡迎的過街老鼠,「反『臺獨』反戰爭」逐漸成爲廣泛共識,賴清德的畫風突變則是形勢所迫下的權宜之計。究其本質,賴清德是爲了以和平爲幌子偷渡「臺獨」,搞「和平分裂」。
首先,淡化「臺獨」的戰爭屬性,騙取更大範圍的選票支持。當前民調顯示,有60%的臺灣民衆希望實現政黨輪替,而中間選民和年輕人對賴清德是否能處理好兩岸關係高度懷疑。尤其是臺灣年輕人非常擔心兩岸衝突,因爲一旦發生衝突,首當其衝的就是年輕人。
《中華日報》的評論文章指出,賴清德改喊「和平保臺」,無非是意識到民衆對臺海現況的反思和對戰爭的恐懼感會導致民進黨流失大量選票,「不過,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投機心態,恐怕逃不過選民的理智判斷」。
另外,收斂「臺獨」鋒芒,打消美國主子對其的疑慮。賴清德此前種種激進的「臺獨」表現讓多次重申奉行一箇中國政策的美國心存疑慮,美國人當然不願意被難以約束、製造麻煩的「臺獨」分子拖下水。
《中國時報》也曾援引《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他希望領導臺灣,但他能維護和平嗎?》指出,美國擔心賴清德「選前不臺獨,選後搞臺獨」。因此賴清德不得不把自己僞裝成不會挑起事端的「和平愛好者」,以獲得美國的「支持」。
更狡猾的是,通過強調「和平保臺」,把當前兩岸緊張對抗的責任「甩鍋」給大陸,爲「臺獨」「洗白」。賴清德空喊「和平」訴求、不提「臺獨」挑釁,掐頭去尾,抹黑大陸捍衛祖國統一的舉動爲「好戰威脅」,以此來混淆國際視聽、誤導島內民意。中時新聞網的評論文章說得透徹,維護臺海地區和平是兩岸共同責任,賴清德這種只知道「甩鍋」於對岸的做法,根本無法達到「和平保臺」目的。
譚主想說,任何騙術都無濟於事。認同「九二共識」與一箇中國原則,臺灣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與長治久安,臺海局勢纔會穩定發展;利於臺灣民衆和平安寧美好生活的兩岸政策,纔是真正的保臺之舉和民之所向。
民衆看得很清楚,賴清德空洞的「和平保臺」口號就是個見光死的假動作,其借「和平」搞「臺獨」、偷渡「臺獨」通關的陰謀也註定破產!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檯新媒體《日月譚天》,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