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道與怪獸之王:紀念哥吉拉與東京丸之內線70週年

2024年11月,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販賣丸之內線.哥吉拉70週年紀念乘車券。 圖/陳威臣攝影

11月中,東京地下鐵株式會社(TOKYO METRO)宣佈限量發售「丸之內線.哥吉拉70週年紀念」24小時搭乘券套票,引發不少鐵道迷與怪獸迷的關注,在網路上引發話題。

在哥吉拉系列電影之中,雖然哥吉拉或電影裡的其他怪獸,曾大量破壞日本各地的鐵道系統,但卻從沒出現過東京地下鐵丸之內線遭破壞的身影——畢竟大部分的路段都在地下,巨大的哥吉拉應該也很難「鑽進去」。爲何兩者會湊在一起,是因爲哥吉拉與東京地下鐵丸之內線,都是在1954年誕生。

哥吉拉應該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電影怪獸,宛如恐龍般的造型,卻能從嘴巴、背後射出恐怖的雷射光,瞬間摧毀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卻又時常幫着人類度過許多危機,也讓人們交織着喜愛、敬畏又崇敬的複雜心情,自從出現在電影之後,便一直獲得高人氣,還進軍好萊塢,可以說哥吉拉是日本特攝片的代表。

衆所皆知哥吉拉的誕生,是源自於日本曾經在二次大戰末期,遭受過兩次原子彈的轟炸,人們在面對巨大的哥吉拉襲擊日本各大都市時,那種無助與絕望,正如當年廣島與長崎被核武攻擊時,巨大的城市瞬間被夷爲平地,日本人對於核武力量的恐懼一般。

新宿東寶大樓的八樓陽臺,放置了一座等身大的哥吉拉頭部,成爲當地的新名景。 圖/陳威臣攝影

首部哥吉拉是在1954年11月3日在日本上映,而仍在進行電影拍攝製作的1954年1月20日,東京的第二條地下鐵「丸之內線」最初的路段通車,東京的軌道交通正式進入戰後的巨大發展期,也象徵着戰後復興的新階段。

早在1914年,身爲鐵道官僚與鐵道經營者的早川德次,參觀過歐洲各大都市的地下鐵之後,便認爲身爲帝都的東京,也應該興建地下鐵路網,才能解決日益擁擠的都市交通,因此回國後便開始倡議,並獲得老長官後藤新平、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前首相大隈重信等重量級人士的支持,成立東京地下鐵道株式會社,並取得淺草到新橋的路線經營許可,開始興建。

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東京展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復興建設。除了市區較過往更加遼闊,人口的大量成長,也讓東京的交通更加惡化,讓日本政府決定以地下鐵作爲東京市區的交通要項,1925年內務省公佈了「東京都市計劃高速度交通機關路線」,除了正在興建的1號線及3號線(銀座線)之外,計劃中的4號線,就是後來的丸之內線了。

1927年銀座線淺草至上野路段完工通車,成爲亞洲第一條地下鐵,1939年銀座線全線通車後(原先爲兩條路線,完工後開始直通運轉,最後合併爲銀座線),1941年日本政府與東京府東京市(1943年改爲東京都)、以及東京的私鐵合資,成立了「帝都高速度營團」,負責經營地下鐵,而4號線的興建任務,就轉移到了營團。

曾在第三集「哥吉拉對金剛」之中,遭到金剛襲擊的丸之內線300形電車。 圖/陳威臣攝影

一列丸之內線02形電車,行經當年遭金剛「襲擊」的後樂園路段附近。 圖/陳威臣攝影

1942年6月5日,4號線在赤阪見附正式開工興建,成爲東京第二條開工興建的地下鐵,不過到了1944年因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日本國內絕大多數的資源,早已移轉供戰爭之用,4號線的工程因此無法繼續下去而宣佈停工。

戰後遭盟軍狂轟濫炸的東京,逐漸從殘破之中爬起,日本政府的戰災復興院修訂原本的地下鐵4號線規劃,並展開新的建設工程,1953年正式將路線定名爲「丸之內線」,隔年池袋至御茶之水之間完工通車。

此時人類正踏進原子能的領域之中,美國陸續在太平洋進行核子試爆,好萊塢也依此推出了因核試爆而喚醒的古代巨怪或是恐龍的科幻片,造成不少話題。

當時在日本的一些電影人,包括製作人田中友幸、導演本多豬四郎及圓谷英二等人,從好萊塢獲得啓發,加上丸之內線通車的兩個月後,日本發生了「第五福龍丸事件」:一艘前往馬紹爾羣島周邊捕魚的船隻第五福龍丸,因美軍在附近試爆氫彈的影響,船員遭到核輻射感染,喚起日本人對於核能力量的恐懼,也促成了電影哥吉拉的誕生。

雖然1954年丸之內線最初的路線就已通車,不過全長24.2公里(另外有3.2公里的分歧線)的丸之內線,得要等到8年後的1962年,才從池袋通車至荻窪,成爲東京都內相當重要的地下鐵路線。而丸之內線的建築工藝,仍具1930年代的現代主義以及鋼鐵時代的風格,因此2023年11月24日,包括御茶之水站的站體、御茶之水橋樑與四之谷跨線橋,都被列入「登錄有形文化財」。

由於建築技術反應了當年的現代主義與鋼鐵時代風格,因此這座御茶之水橋樑,在2023年列爲「有形文化財」。 圖/陳威臣攝影

至於哥吉拉電影一推出,果然造成轟動,吸引了超過960萬人次進場觀看,而作曲家伊福部昭負責的電影配樂,更成爲電影史上的經典,獲得世界各國影迷與樂迷的喜愛。由於哥吉拉第一集的成功,讓製作的東寶決定趁勝追擊,隔年推出新電影《哥吉拉的逆襲》(ゴジラの逆襲)。

爲了創造話題與新鮮感,製作團隊還另外搞了一隻新怪獸「安基拉斯」與哥吉拉對打。時隔7年後,製作團隊請來了好萊塢的怪獸主角「金剛」,來跟哥吉拉進行一場對戰,更讓觀看人數達到1,255萬人次,是哥吉拉系列電影當中,史上最高劇場觀看紀錄。

經過二、三集的試行錯誤與成功之後,怪獸對戰成了後續哥吉拉電影的主要元素,而哥吉拉的角色也從第一集大舉破壞東京,逐漸轉變爲地球的守護者,隱喻核能用於軍武破壞文明,但也可成爲和平用途,進而讓人們反思核污染對於地球與環境的破壞,甚至於反諷日本政治面臨巨大災難時的手足無措。

總計哥吉拉系列電影在日本共推出了30部真人電影,近年來還陸續製作了三部動畫電影,至於好萊塢則拍攝了5部真人電影,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還發展到電視、音樂、動漫、電玩等領域,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對於怪獸科幻電影的製作,也成了日本影視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

有趣的是第三集《金剛對哥吉拉》(キングコング対ゴジラ),難得出現了剛剛全線通車的丸之內線,這是哥吉拉唯一一次與丸之內線列車同臺,舞臺是位於後樂園附近的地上段,且襲擊丸之內線的怪獸也不是哥吉拉,而是金剛將經過的丸之線列車第二車廂一手抓起。

看起來哥吉拉似乎與丸之內線絕緣,卻在彼此誕生70週年之際,由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推出了限定紀念套票。這套內含5張24小時乘車券的紀念票,除了哥吉拉第一集「水爆大怪獸哥吉拉」的海報之外,有3張是哥吉拉與丸之內線同框,其中1張正是《金剛對哥吉拉》當中,哥吉拉與丸之內線300形電車同臺的劇照。

地下鐵丸之內線正是日本戰後復興的象徵之一,代表着日本從終戰的殘破走向全新的日本,而哥吉拉卻是告訴人們,和平的生活得來不易,很容易就會遭到毀滅,在丸之內線與哥吉拉誕生70年的今天,蒐藏紀念套票或許還能再賦予更深層的意義吧。

限定版乘車券共有五枚,襯紙的設計以丸之內線的紅色塗裝爲主色系,並且附上《哥吉拉-1.0》的最新造型。 圖/陳威臣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