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這麼多,傻傻分不清?拎好這兩類就夠了
都說寫事易,寫人難。人物形象這麼多,不要說寫,就是讀,看過了也是一團麻。
有個極簡理論,用兩類即可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它來自英國小說家E·M·福斯特,影響了後世很多作家。
他的觀點是:人物形象可分爲兩種——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
所謂扁平人物,就是單一人設,由一種觀念或品質塑造而成的形象。例如西遊記中的白骨精,妖生目標只有一個:吃唐僧。也不管人家厲不厲害,有沒有後臺,總之勇往直前。
圓形人物,就是立體、豐富、複雜的人物形象,典型如哈姆雷特。
一個好作品,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要並用,要相互映照。否則,全是扁平人物,好人壞人恨不得刻額頭上,一眼看穿,沒意思;若全是圓形人物,人人王熙鳳,個個皆厚書,實在難啃。
看來,人物寫作和做飯一樣,講究葷素搭配,才能營養又美味。
文 | E·M·福斯特
選自《小說面面觀》,有刪節
我們可以將小說中的人物分爲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兩種。
扁平人物也就是十七世紀所謂的“氣質類型”,有時也稱爲類型人物,有時也叫漫畫人物。其最純粹的形式是基於某種單一的觀念或品質塑造而成的;當其中包含的要素超過一種時,我們得到的就是一條趨向圓形的弧線了。
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比如:“我永遠不會拋棄密考伯先生。”說這話的是密考伯太太——她說她絕不會拋棄密考伯先生;她說到做到,這就是她。
扁平人物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不論他們何時登場,都極易辨識——被讀者的情感之眼認出,視覺的眼睛只不過注意到一個特定名字的再次出現。
第二大優勢是,他們事後很容易被讀者記牢。他們能一成不變地留在讀者的記憶中,因爲他們絕不會因環境的不同而更易,這使他們在回顧中具有了一種令人舒心的特質,甚至使他們在創造他們的小說已然湮沒無聞後仍被人牢記不忘。
一部複雜的小說經常既需要圓形人物,也缺不得扁平人物,這兩者相互磨合的結果會比道格拉斯先生的逆料更加接近真實的人生。狄更斯的人物幾乎全都扁平。每個人物幾乎都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可結果卻給人一種深度人性的絕妙感覺。
我們必須承認,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無法與圓形人物匹敵的,而且喜劇性的扁平人物最能討巧。嚴肅或者悲劇性的扁平人物往往惹人厭煩。如若他每次上場都高喊“復仇!”或者“我的心在爲人性的墮落而滴血!”這類口號,我們難免意興闌珊。
只有圓形人物堪當悲劇性表演的重任,不論表演的時間是長是短;扁平人物訴諸的是我們的幽默感和適度心,圓形人物激發的則是我們擁有的所有其他情感。
至於真正圓形人物的定義,經過上文的討論已經不言自明,無須再多費口舌。我需要做的不過給出幾個在我看來典型的圓形人物的實例,以使其定義更形顯豁:
《戰爭與和平》中的所有主要人物,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普魯斯特的某些人物,如家裡的那個老用人,蓋爾芒特公爵夫人,夏呂斯先生和聖-盧;包法利夫人——她就像摩爾·弗蘭德斯一樣擁有一本專門講她的小說,其形象可以得到進一步拓展,可以無拘無束地愛幹嗎幹嗎;薩克雷的某些人物——比如說蓓基·夏潑和碧愛崔麗克斯;菲爾丁的某些人物——亞當斯牧師,湯姆·瓊斯;還有夏洛蒂·勃朗特的某些人物,最突出的當屬露西·斯諾。(還有很多——我就不再羅列下去了。)
檢驗一個人物是否圓形的標準,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讓我們感到意外。如果它從不讓我們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讓我們感到了意外卻並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圓的。
圓形人物的生活寬廣無限,變化多端——自然是限定在書頁中的生活。小說家有時單獨利用它們,更經常的則是結合以其他種類的人物,來成就其活現真實生活的抱負,並使作品中的人類與作品的其他方面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