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影評:周秉義前腳走,郝冬梅後腳改嫁,這是爲什麼?

今天恰好是三八婦女節,在這裡隱者祝所有的女性讀者節日快樂。人世間迎來了大結局,許多觀衆意猶未盡,特別是對郝冬梅的改嫁表示不理解,爲啥周秉義前腳走,郝冬梅馬上就閃婚,這不應該啊!有讀者問隱者怎麼看這件事,隱者的態度非常鮮明:

郝冬梅改嫁的好!這是女性對抗傳統文化壓抑的最有利回擊!

1、儒家文化的大毒瘤—從一而終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又是潛移默化的,悄無聲息的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包括隱者本人。乍一聽原著裡面郝冬梅改嫁,還是在周秉義去世三個月後,隱者也覺得不可思議,顛覆三觀,這還是那個善解人意的郝冬梅嗎?這人還沒涼透呢你就改嫁,這哪跟哪啊!

隱者靜下來後,拋下傳統文化引導我的偏見,覺得郝冬梅做的不合情,但合理。我們的疑惑和不解,只是我們不願意審視自己的內心,去傾聽內心的聲音,而做出的條件反射式不滿,一種傳統文化造成的條件反射——從一而終。

作爲男性觀衆,第一反應想到的是背叛,這老婆就這麼快被別人睡了?男人那,連死掉都放不下對女性的佔有慾,這其實和古代的陪葬原理差不多。從一而終,就是男性強加給女性的道德強迫,快不快樂是你的事,但身子是我的。

2、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

如果說從傳統文化束縛的角度來看,郝冬梅改嫁,合理不合情,那麼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使得郝冬梅改嫁顯得既合情又合理。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在郝冬梅父母迴歸後就開始了,周秉義活的處處小心翼翼,隱忍包容,郝冬梅也一樣,說話得時刻注意,又要經常做父母的工作,還要忍受周家那種敬而遠之的無奈。

但周秉義和郝冬梅都是精神衛道者,他們明明不快樂,即使歲月靜好的背後是隨時爆發的火山口,他們依然堅持,努力維持,用趙本山小品的臺詞來說,生活上互相關心,事業上互相幫助,咋說呢,湊合過唄。

有人批評周秉義在國外出軌後的坦白過於不要臉,但隱者看來,這恰恰是壓抑許久的周秉義,一次瘋狂的發泄。沒有孩子,親家二十年不來往,住在深宅大院的如履薄冰,太多太多的壓抑,早就將那曾經出現過的火花給吹滅了,連點火星子都沒有了。但作爲讀書人,傳統的讀書人,婚姻是神聖的,自己許下的諾言,含着淚也要把日子過下去。

郝冬梅同樣壓抑,周家不待見,父母不支持。老公永遠是好好好是是是,這種感覺比罵她還難受,明明周秉義很壓抑,卻表現的那麼通情達理,那麼理性客觀,都知道問題在哪,就是不說,這種感覺,對郝冬梅無異於牢籠。

3、中國人的愛情,負載的東西太多

若干年前,做手機的老羅講過一件事,大多數中國人活反了。該談戀愛的時候我們在學習,即使到了大學還要考研,畢業了要去大城市,要好工作,等到試婚年齡了,趕緊找個差不多的,匆匆結婚了。可是人到中年後,突然發現人生的許多樂趣從來都沒有享受到,連一場像樣的戀愛都沒有談過,於是,在事業有成的時候,又去選擇出軌,找小三。

爲什麼國外的婚姻更純粹一些,因爲在戀愛的年紀,他們早已date千百回了,上學也沒什麼壓力,一個個的都像情場浪子一樣,在結婚後認真經營起家庭來。大白話來講,玩夠了。

而且國外的婚姻就是兩個人的事,非常簡單,許多新婚夫婦回家後,父母竟然不知道他們已經結婚了。所以,即使是婚後,也是年輕人自己的世界,你愛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你也不用養老,你父母也沒時間搭理你。但周秉義和郝冬梅不行,沒孩子怎麼了?在我們這裡就是大逆不道,親家不走動怎麼了?連孩子和親爹親媽都不走動,我們這裡不行。

所以,大多數國人的婚姻,都是沒有愛情的,因爲實在是沒時間呵護愛情的小火苗,想過個二人世界,不是男方父母催,就是女方父母問,啥時候要孩子啊,可別玩了,再大點就生不了了。過年,若是異地戀就慘了,另一方就跟走穴似的,買禮品,去拜年,陪聊天,過年結束後又開始上班下班。

愛情,愛情是什麼?愛情就是大量時間兩人在一起浪費着。中國人,有這條件的不多。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郝冬梅與周秉義,兩個傳統文化中的好人,將無愛的婚姻演繹的淋漓盡致,共同完成了婚姻神聖的衛道,直到一方死去。

小說最後,郝冬梅選擇嫁給了一名華僑。因爲一位發小告訴她,在國外的好處就是,活你自己的就好。你看,郝冬梅都那麼大歲數了,依然畏懼這傳統文化的人言可畏,但她又聽從內心的真實想法,爲自己活一次。改嫁,還要挑日子嗎,必須等到三五年後,假裝自己艱難的從悲傷中走出來才能得到理解?你若愛我,不是希望我過的開心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