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議:不需提前焦慮
分享一個最近看到的很棒的觀點:儘快解決生活裡讓你不舒服的小問題。
也許在大的問題上(比如職業方向和規劃),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但任由那些我們完全有能力解決的小問題一直留在心裡的話,生活會非常不爽利。
有網友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每次在辦公室午睡都趴在桌子上,經常沒睡多久手就麻了,所以一直有買個摺疊躺椅的念頭,但遲遲沒有落實,因爲我想萬一我沒多久就離職了呢……結果就是我忍受了整整八個月這樣的生活。其實一張躺椅只要幾十塊錢,就算後面離職了送給同事或者處理掉也沒事啊,不知道自己一直等個什麼勁。
你在生活裡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嗎?
如果可以
不要去過“臨時的生活”
今天想先跟大家分享幾個來自網友的小故事:
網友@鹹魚呆呆 說:我是執行力超級差的人,做事情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做決定做計劃以及想象結果上,比如我要買一個吹風機,做了好幾天攻略依舊舉棋不定,心累,最後索性不買了,結果原來那個舊吹風機終於不堪重負着火了,於是被迫快速地買了吹風機。還有就是我想打耳洞,但老是擔心會發炎,就這樣從大一拖到我工作,依舊沒有行動,但這件事又一直掛在心裡。反正我老是去擔心未發生的結果,實際上那個結果最壞也不會怎麼樣。
當然,也有“行動了,然後果然很糟”的情況,比如網友@不發瘋要怎麼情緒穩定 一直想嘗試燙髮和染髮,但一直拖着,總在擔心“翻車了咋辦,更醜了咋辦,髮質變差了咋辦”,最後她決定先幹再說,燙染完頭髮後,她“差點被醜哭了”,但很快她就接受了這件事,因爲“發現很糟”這件事本身也有積極作用,那就是你做了長期以來想做的事,終於可以不用再時不時被那個念頭打擾了,於是整個人神清氣爽。
看了這些故事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在因爲各種小事而“不堪重負”。但就像那句話說的:
“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麻煩,而是你太過認真嚴肅地對待它了。任何小事都能把你打斷,你不得不停下手上的事情,甚至未來幾天都暫停下來爲它焦慮,想着爲什麼總是我遇到這樣的挫折。”
不要在事情擊倒你之前先把自己擊倒。事情按預想的發生,順順利利,這很好;但也要學習接受事情以“偏軌”的方式發生,不必太焦慮,不必過分苛責自己。
更何況,大部分事情,就算不如所想,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東西買得不好可以退換,頭髮剪壞了還會再長……你看,天不會塌,生活也會繼續,你領到的可能是教訓,也可能是新的風景。
“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猶豫。”甩開包袱,果敢地邁出第一步,提高執行力,你會發現生活狀態會有很大的改變。
由此又想到之前網上有一個討論頗熱的話題,叫:不要去過“臨時的生活”。
什麼意思呢?看了一下解釋,覺得蠻有道理的:
遇到臨時狀態時,潛意識裡會認爲“不持久”,所以潛在應對心理是“將就、湊合”,從而導致在臨時狀態裡很容易出現鬆懈、拖延。
比如剛剛工作租房子,心想反正是暫時落腳,只要能躺下休息便心滿意足。房間裡的佈置一拖再拖,最終成了名副其實的“簡易宿舍”。
無論是生活上的租房、工作上的輪崗、飲食上的三餐,總給自己找藉口“過渡”一下,長時間下來,自己的生活就這麼“湊合”下去了。
很多時候,我們好像都在“準備生活”,我們會告訴自己:等到怎麼樣怎麼樣了,我就……比如“等到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就好好佈置”“等到考上了,我就重新撿起原來的愛好”“等到孩子們都結婚了,我就出去走走”……
就好像只有完成了某些事,自己纔有權利開始生活,然後,我們好像從未好好生活,生活就已經過去了。
但,每一天都是生命裡獨一無二的一天,不是嗎?客觀條件可能有限,但我們還是可以在可控範圍內去優化自己的生活,試着把“沒必要”的心態轉變成“我值得”,試着儘可能地在每一天裡對自己好,試着着手解決那些困擾你許久的小問題,試着從今天就開始生活。
祝你清清爽爽,快快樂樂。願你認真生活,也得到生活認真的回報。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夜讀》整編、撰寫
本文插圖|單雅慧
責任編輯|賈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