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爲何起源非洲!? 秘密揭曉

距今3400萬年前在地質學上被稱爲始新世-漸新世過渡期。負責這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倪喜軍表示:「在經歷了始新世-漸新世這個演化濾器之後,亞洲的類人猿走向了滅絕,而非洲的類人猿卻走向了繁盛之路,最終在非洲演化出獼猴和葉猴等舊大陸猴類、各種猿類以及人類。」

倪喜軍介紹說,所有新化石都發現於中國西南部距今3400萬年的河湖相沉積物中,都是些零散的牙齒、上下頜骨碎片和少量頭後骨骼片段,「這些化石看上去並不吸引人,但是卻十分重要」。

研究人員花了近10年時間收集這些化石,他們詳細分析每件標本的形態特徵,並把這些特徵記錄到一個超大的數字矩陣中,然後通過數學分析方法確定每個新種與以前所知的各種現生及化石靈長類之間的親緣關係。結果發現,新化石共計6個新屬種,包括1種曙猿類類人猿、1種眼鏡猴和4種與現生狐猴相近的靈長類。

倪喜軍說,在始新世-漸新世過渡期,全球氣候急劇變冷。結合對新化石的分析,他們認爲,靈長類在環境急劇變化的壓力下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演化模式:原來繁盛於北美、亞洲北部和歐洲的靈長類近乎完全滅絕;這一時期的非洲北部和亞洲南部仍然保留有熱帶叢林的區域,因此這些地區的靈長類得以倖存,但經歷了顯著的動物羣再組織過程。

他說,在非洲,狐猴型的靈長類在經歷了始新世-漸新世轉換期後幾乎完全滅絕,只有少數小個體的種類生存下來,而類人猿的多樣性急劇增加,佔據了大多數的靈長類生態位。

在亞洲的情況正相反,狐猴型的靈長類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但是類人猿的種類急劇減少,原有的大體型的類人猿都滅絕了。

受迫於於古氣候環境劇變的壓力,動物演化支系發生了明顯的再組織,這種現象被歸結爲「演化濾器」效應。倪喜軍說,在始新世-漸新世這個演化濾器的作用下,靈長類動物的演化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並直接導致現生靈長類主要支系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