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驅動汽車業加速奔跑
來源:經濟日報
工人在吉利汽車長興基地數字化生產線上忙碌。 錢昕彤攝(中經視覺)
11月7日,小鵬P7+上市,這是全球首款AI汽車。當晚24時,斬獲3萬多個訂單,服務器一度被“擠爆”。
“當前,汽車變化的週期越來越短,甚至出現了變化疊加的特徵,過去的變化還沒有完成,新的變革又已開始。這種疊加發展成了汽車產業的新常態,整個汽車產業變革進入新競爭格局,而最新的驅動因素就是人工智能。”在前不久舉辦的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說。
AI重塑全產業鏈價值
“從今年開始,小鵬汽車已明確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即成爲一家全球化的AI汽車公司。”在小鵬AI科技日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分享了小鵬AI體系。
什麼叫AI汽車?“第一,要標配高級別的自動輔助駕駛,智駕技術無疑將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第二,它依賴於不斷進化的AI能力,這是定義AI汽車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何小鵬解釋,“AI一旦成爲汽車標準或基礎的能力,它的可擴展性價值將非常大,這對於小鵬汽車,乃至整個汽車行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AI已成爲汽車產品實現唯一性和差異性的重要工具。“在電動化階段,產品競爭更多關注動力系統性能;而隨着三電技術趨近成熟,逐漸形成通用化技術,新能源汽車之間性能差距越來越小,用戶體驗逐漸趨同。”不過,AI也將推動汽車智能化出現新的分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徐爾曼認爲,分化將圍繞兩條賽道展開。第一條賽道是智能駕駛,致力於解決汽車如何“更好開”的問題;第二條賽道是智能座艙,解決的是汽車內部如何“更好玩、好用”的問題。
新發布的《AI汽車發展報告(2024)—AI定義座艙》顯示,AI汽車座艙的發展將分爲三個階段。其中1.0階段主要是人機交互,提升用戶交互體驗,在這個階段汽車體現的仍然是作爲交通工具的屬性;2.0階段是智能座艙的進化,能夠將座艙堆疊式的功能配置整合爲原子化功能池,通過個性化編排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務;3.0階段能夠實現整車層面的功能調用,汽車成爲人類的智能夥伴。
同時,AI也在向汽車生產製造、檢測及服務等環節滲透。在產品開發生產方面,可以通過高效的數據處理、智能視覺檢驗、數字化標註等手段,提高開發效率並降低成本;在產品功能方面,通過算法的優化、數據挖掘,進一步實現更高等級的智能化體驗;在企業經營方面,通過數據分析、智能銷售、智能服務等環節,加快推動全面、精準、高效的決策建議。
“蔚來第二先進製造基地有90公里的百G光纖環網,數據採集非常多,是全球領先的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工廠。”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告訴記者,“公司去年開始用AI工具生成代碼,生產效率提高了約30%;在生產衝焊環節用AI智能抽檢,精度可以提高到0.1毫米;一輛車上有20多個揚聲器,用AI進行智能影音檢測,既高效又精準。”
面臨算力和標準新挑戰
從AI賦能到AI定義,我國汽車產業在研發創新、用戶體驗、生態構建等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不過,AI驅動的產業智能化變革投入巨大,競爭門檻也在逐漸擡高,比拼的不僅是認知、速度,還有企業實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汽車行業最缺的是智算基礎設施,而不是生產能力。”張永偉認爲,當前智算基礎設施不足,已成爲汽車AI化發展的首要挑戰。
“智算”就是智能領域的計算能力。隨着汽車與AI深度融合,端到端智能駕駛、座艙大模型等加速上車,行業對智能算力的需求快速增長。“沒有幾千張乃至上萬張卡的算力集羣,沒有充足的算力、算法、數據團隊,企業很難在新賽道上形成競爭力。”張永偉坦言,目前國內所有車企算力的總和,不如特斯拉一家企業擁有的10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算力。
與智能駕駛不同,智能座艙概念近兩年才廣爲人知。作爲新興領域,智能座艙本身是複合性的和非標準化的,技術和產品迭代很快。“現在的汽車座艙和操作系統的功能迭代,需要企業加快建立標準化的技術中臺,統一運行環境和各個接口的標準。”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與系統測評室主任王榮多次提到“標準”二字。
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對建立標準的迫切性感受更深:“不管你是在車裡還是在車外,都要跟車交互,車跟車之間也要交互,這個交互的框架跟現在手機App應用商店的框架完全不一樣,亟待建立標準。”
“我們這幾年一直在積極地推動本土操作系統率先上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汽車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張永偉說。
如何打造新的競爭力
隨着以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爲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和汽車加速融合,汽車產業的技術高地和汽車企業的戰略競爭支點,正在向AI驅動的智能化遷移。
“這就需要我們聚焦AI技術和數據的價值來打造新的競爭力。”張永偉說,國內企業要從數據的角度出發,解決好兩大核心問題:一方面,要讓數據成爲企業核心的資產和要素,讓數據創造價值,改變汽車企業對數據挖掘能力不足、對數據價值利用不夠的現狀。另一方面,要解決好數據的協同效應。“在訓練軟件、系統方面,僅靠單一車企的數據量是不夠的。在AI時代,競爭力都是靠數據堆疊出來的,必須解決規模化數據的問題,這就需要創新機制,促進數據匯聚,讓企業能夠按照市場化原則爲平臺投入數據以及使用數據,解決數據目前規模不大的問題。”張永偉說。
AI汽車的發展也需要芯片、基礎軟件,以及其他跨界技術的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包括汽車本身的發展,最重要的硬件就是芯片,而且我們芯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戰略的角度思考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必須解決好汽車芯片的本土化供應問題。”張永偉認爲,分領域、分步驟、分階段解決好汽車芯片的本土化供應問題,特別是高算力芯片的研發與製造至關重要。
“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覆蓋了軟件、硬件、系統集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產業邊界面臨重構,未來汽車將發展成綠色智能移動的生活空間,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說。
“完成人工智能與汽車融合發展戰略,完全靠車企是做不到的。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在汽車產業之外,還有大量能夠給汽車賦能、鏈接汽車的跨界力量。這些力量在技術、模型、軟件、網絡,包括硬件,都有足夠強的單項能力,這些能力鏈接到汽車上,就變成汽車的能力。”張永偉說。
目前,不少整車廠和芯片企業已開始共同打造智駕方案,有的整車廠開始和頭部軟件企業共建汽車產業軟件生態,這是探索車企和跨界企業共創、共生模式的重要實踐。(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