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獲諾獎,一躍成爲科學舞臺焦點

人工智能憑藉獲得諾貝爾獎而走進科學的聚光燈下

在其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工智能一直潛伏在科學的腹地,往往不受喜愛且資金匱乏——但一週內獲得兩項諾貝爾獎表明,它的輝煌時刻終於到來。

來自英裔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傑弗裡·辛頓,被譽爲“人工智能教父”

首先在週二,傑弗裡·辛頓和約翰·霍普菲爾德由於在創建現代人工智能基礎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了物理學獎。

然後在週三,大衛·貝克、約翰·江珀和德米斯·哈薩比斯因爲通過人工智能揭示了蛋白質的秘密而共同獲得化學獎。

雖然這三人是化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但是獲得物理學獎卻出乎意料。

“我驚得目瞪口呆,”當得知獲獎時,辛頓說道。“我壓根沒想到會有這回事。我簡直太驚訝了。”

他並非是唯一感到驚訝的那個人。

網上的評論員們都想弄明白,爲什麼一位計算機科學家能斬獲物理學獎。

而且,伴隨着像 OpenAI 的 ChatGPT 這類程序在有關人工智能的文化探討中佔據主導地位,對於好多人而言,這樣一種技術能夠榮獲這樣的獎項,這種想法似乎頗爲怪異。

- “人工智能寒冬” -

但對於科學家們來講,這個消息並非那麼令人感到意外。

“人工智能在改變我們開展科學研究的方式這一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倫敦國王學院信息學系教授埃琳娜·西姆佩爾告訴法新社。

“諾貝爾獎的相關消息認可了這一點,同時也承認了跨學科方法在推動計算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如今被歸類爲人工智能的這門科學歷史悠久,它於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出現,那時就有了初級的聊天機器人、翻譯機器和簡單算法。

但很多早期的實驗都沒成功,研究人員獲取資金也很困難,尤其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90 年代,這兩個時期被稱作“人工智能寒冬”。

在 2022 年 ChatGPT 引發最新一輪興趣熱潮之前,人工智能只有寥寥幾次引發公衆想象的時刻。

2016 年,由哈薩比斯的 DeepMind 開發的一個叫 AlphaGo 的程序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了韓國圍棋大師李世石。

在 IBM 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近十年後,AlphaGo 出現了。

在他的獲獎感言中,哈薩比斯指出,AlphaGo 和 AlphaFold 之間有直接的聯繫,AlphaFold 是因預測蛋白質結構而讓他們榮獲諾貝爾獎的程序。

他說道:“在 DeepMind 的早期,我們利用遊戲作爲早期算法的試驗場進行訓練,這些算法最終促成了我們在現代程序中使用的一些技術。”

而且他鼓勵孩子們玩遊戲,稱這是“深入瞭解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

- 需要新的諾貝爾獎? -

西姆佩爾說,看到人工智能先驅獲得諾貝爾獎遠不是有問題,而應該受到鼓勵。

“也許是時候設立一個新的諾貝爾獎類別來予以認可了,”她說。

她補充說,軟件工程和網絡安全等學科也因其對社會的貢獻而值得被認可。

“在我看來,人工智能科學家在諾貝爾獎的科學類別中獲得認可不存在問題,”她說。

“這僅僅是對現代科學如何運作的一種認可。”

在科學界之外,圍繞人工智能公司的天文估值以及一些領導人的巨大文化影響力的討論仍占主導地位。

週三的獎項公佈後,網上很快出現了梗圖,暗示 ChatGPT 製造商 OpenAI 的老闆山姆·奧特曼可能是下一個。

“這尚未完成,”劍橋大學人工智能:未來與責任項目主任肖恩·奧黑格蒂在社交媒體平臺 X 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