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戰迴歸冷和 兩岸下一步
(新華社)
北京冬季奧運召開前夕,全球目光聚焦俄羅斯是否入侵烏克蘭,美方智庫有關「俄侵烏、中侵臺」的討論不脛而走,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亦指出不排除大陸在冬奧後攻打臺灣的可能。如果仔細觀察新年伊始美、中、臺三方的政治動作,很快就能感覺到,這些猜測無異於天方夜譚。
日前大陸召開的「2022年對臺工作會議」內容和工作部署,基本在外界預料之中,「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圖謀,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是會議的核心內容,並未提及「推動統一進程」。換言之,儘管大陸對臺促統方向清晰,但今年對臺工作主線仍是求穩、謀和、促融、遏獨與反外部干涉。
大陸對外宣示無意「急統」,但強調仍會保持對臺獨高壓,應是向美方及臺灣社會澄清其戰略底線和考量。對美方,北京主要強調其軍機繞臺屬於政治宣示,美方不應產生大陸主動「武統」的誤判,避免升高在臺海軍事反制措施;對臺灣,最近國臺辦發言人先後提到「反臺獨不反臺灣」、「灣灣是萌萌的暱稱」及向臺灣用閩、客語拜年,也就是試圖「講透」大陸對臺灣民衆充滿善意。
如果結合美方和蔡政府近期的反應來觀察,表面上當然不會對北京的對臺政治訊號回以好言好語,但實際行動上卻畫出一條明顯的界線。先看美方接待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的規格,全程採視訊會面形式,基本在外界預期之中甚至略低一點,折射出美方不願給賴「特權禮遇」的事實。同樣,美方提前釋出副總統賀錦麗沒有在宏都拉斯會見賴清德的計劃,即便兩人即席互動,政治意義也被淡化了。
再看臺灣,蔡總統高調紀念蔣經國時,將陸方稱呼爲「中共當局」、高舉蔣經國「反共保臺」旗幟,政治效應尚在發酵,未來2年內蔡總統是否如同當年李登輝之於國民黨那樣,進一步調整綠營兩岸論述,仍有想像空間。
更具指標意義的是,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已將18歲公民權草案送至院會,原本民進黨基層和各派系關心的「降低修憲門檻」等,在北京視爲「給法理臺獨打開方便之門」的危險動作,均不再提出。所以,低敏感度的修憲也是蔡政府兩岸「求穩」的動作之一。
以大陸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最新通話爲例,儘管王毅再次警告美方「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玩火打牌」,但這次通話的焦點是烏克蘭情勢,美中在臺海的「護欄」基本建成。現在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兩岸能否尋求相互諒解的契機。蔣經國「反共保臺」至生命最後一刻,這是事實,但他堅定的中華民族認同及與北京保持秘密管道,也是他留給臺灣最寶貴的政治遺產之一。
2016年起兩岸從「冷和」到離「熱戰」一步之遙,現在又出現迴歸「冷和」跡象,前人的歷史經驗,後人必須鑑之。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