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製造”成爲奧運賽場的又一“金”

□李羣

2024年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運動員備賽進入衝刺階段。即將登上奧運賽場的,還有多家中國企業生產的體育器材。從賽場內到賽場外,從比賽器械到奧運周邊……面對滿眼的“中國製造”,有人開玩笑說,“這屆奧運會被‘中國製造’承包了”。“承包”這個詞可能有點大,但“中國製造”確實成爲這屆奧運會無可替代的重要支撐。

在江蘇淮安一家體育用品企業,內膽中植入芯片,成爲足球的“心臟”,1秒內能做500次識別動作,通過傳感器的實時感應,可以配合肢體追蹤技術輔助判斷運動員是否有手球、越位,有效提升了判決的準確性和透明度。技術創新可以有效杜絕各種偏差問題,這正是各項賽事所需要的。如今,這項技術被應用於歐洲盃、奧運會等國際頂級賽事的比賽用球上。應該看到,技術創新是立於不敗的制勝關鍵,也是“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必然選擇,咬定創新不放鬆,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佔更多行業發展的制高點,中國企業實力更強。

巴黎奧運會開幕之前,紅雙喜乒乓球檯、雙魚比賽用球,已分別從上海和廣州啓運,送至巴黎。乘着奧運的東風,來自中國的優質產品加速“出海”,再次向世界展現“中國製造”的實力與魅力。從槓鈴到自行車,從乒乓球、球檯到賽場地膠,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閃耀重大國際賽事的舞臺。從嶄露頭角到逐漸站穩腳跟,中國企業在國際賽場上抓住機遇,不斷開拓市場,也折射了中國品牌“走出去”的穩健步伐。

今年,歐洲盃、美洲盃、奧運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相繼舉行,也讓衆多中國企業看到商機,奏響揚帆出海的新樂章。歐洲職業足球的賽場引進了中國人造草坪技術,國際籃聯官員邀請中國器材商參與產品標準體系認證,海信成爲2024年歐洲盃VAR(視頻助理裁判)顯示官方合作伙伴……一個又一個生動案例,展現了中國企業的志向與實力。中國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中國製造”在國際賽事活躍的身影,恰恰是中國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體系和高效供應鏈獲得國際認可的印證。

在近日發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中,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爲15.8%,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高技術製造業的快速增長,爲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積極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以“新”提“質”、以“質”催“新”,“中國智造”正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爲引領,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

乘着國際賽事的東風,“中國製造”的魅力正傳揚四海。而國際賽事上的“中國製造”,正爲中國品牌增強了自信。閃耀巴黎奧運會的“中國製造”,一定會更加光彩耀人,成爲奧運賽場上的另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