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又來了!這4檔長線利多 提前上車就先賺一波

水情拉警報,概念股先噴再說。(資料照)

近期適逢枯水期,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提醒民衆節約用水,除了節流政策之外,在開源部分也規劃建置多座再生水、海水淡化廠,將爲相關業者帶來營運利多。(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每年到了二~三月,臺灣時常有缺水、水庫水情吃緊等問題出現,今年三月十九日經濟部水利署將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地區水情燈號調整爲綠燈,意即須加強水源調度及研擬措施,近期中央氣象署也表明今年春季各地雨量爲正常偏少,許多水庫蓄水量不斷下探,呼籲民衆節約用水。

臺灣列缺水國家之一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臺灣每年平均降雨量爲二五四二毫米(約九一五億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二.六倍,但由於臺灣地勢高聳、河流短小且湍急,不易留住水資源,因此總降雨量當中有二二%蒸發、六○%流入海洋、十八%留存在河道與地下水,等於每年可用的水量約爲一六五億噸。

隨着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導致水資源供給的豐枯極端化,另一方面工業、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各縣市國土計劃與水利署的預估,到了二○三六年,全臺灣產業用地面積將比二○年增加二二%,工業用水量也將從每年十六.八億噸成長至二二.八億噸,漲幅達三五%,而臺灣因產業發展特性,以處理產業用水與廢水爲首要目標,如提升工業用水回收循環比例,將可降低缺水風險。

其實,水利署早在一三年就開始規劃國內再生水廠建置,直到二六年一共規劃要建置十一座再生水廠,涵蓋桃竹、臺中、臺南、高雄等地,其中第一座高雄鳳山、臨海再生水廠已於一八~一九年間完工,每日產水達四.五萬噸直接供應中鋼使用,預計十一座全數完工後,每日可供再生水達三○萬噸,相當於兩個臺積電的用水量。

另外,也在臺灣本島規劃設置八座逾萬噸級的海水淡化廠,分佈在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與高雄地區,其中,新竹及臺南一期計劃已覈定並通過環評,將優先推動,可望在二七~二八年完工,對於水資源相關業者,除帶來工程收入,還有代操作營運的經常性收入挹注。

水資源業者手握大單

除了持續設置再生水廠之外,北水南調、南水北送、中水北送南調也是水資源調配重要一環,強化區域調度也會是未來降低缺水風險的重中之重。目前上市櫃的水資源業者當中,國統、中鼎與欣陸一○○%持股的子公司欣達環工,專攻公部門標案工程統包及完成後的代操作營運,兆聯實業則是針對工業客戶。(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93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