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建設美麗海灣!大衆日報關注威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3月1日,大衆日報以《威海全域建設美麗海灣》爲題,對威海市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在美麗海灣建設方面的工作進行報道。

目前,威海北部海域已全部建成美麗海灣,生態環境部門正以宜居、宜業、宜遊爲方向,以精緻爲底色推進全域美麗海灣建設。

作爲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威海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不僅在全國率先頒佈實施了《威海市海岸帶保護條例》,先後出臺市域海岸帶保護規劃、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等20多個專項規劃,聚力打造城海相依的宜居海灣、綠色低碳的宜業海灣、山海相融的宜遊海灣,有效提升美麗海灣綜合效益,把美麗海灣的生態高顏值轉化爲經濟高效益。

具體報道如下——

水清灘淨灣美宜居宜業宜遊

威海全域建設美麗海灣

□記 者 陶相銀

通訊員 樑 靜 報道

本報威海訊 上萬只越冬大天鵝令桑溝灣呈現出“萬頃湖天碧,一池雪花白”的詩意與靈動;在陰山灣——馬欄灣,處處藍天碧海鷗鷺飛,成爲遊客打卡拍照的最美背景板;火炬八街、貓頭山、大相框等處遊人如織,雙島灣——威海灣的旅遊從年頭火爆到年尾……如今,威海北部海域已全部建成美麗海灣。

作爲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威海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不僅在全國率先頒佈實施了《威海市海岸帶保護條例》,先後出臺市域海岸帶保護規劃、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等20多個專項規劃,聚力打造城海相依的宜居海灣、綠色低碳的宜業海灣、山海相融的宜遊海灣,有效提升美麗海灣綜合效益,把美麗海灣的生態高顏值轉化爲經濟高效益。

在美麗海灣建設過程中,威海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系統治理,構建了建設、治理、修復、監管四個體系,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100%,桑溝灣以“美麗海灣建設的精緻模式”爲主題入選國家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雙島灣——威海灣、陰山灣——馬欄灣獲評首批省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優化規劃佈局,構建美麗海灣建設體系。威海不斷加強沿海陸域、流域、海域協同聯動,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從污染治理爲主向海洋環境和生態協同治理轉變,從單要素質量改善向海灣生態環境整體改善轉變。針對全市27個海灣類型和特點,“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環境治理。

加強陸海統籌,構建美麗海灣治理體系。威海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強“近岸水體—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線—污染源”全鏈條追溯監管,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整治、執法、監測、備案、信息管理等長效管理機制,對4855個入海排污口分類建立“一口一策”整治臺賬。以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爲重點,推進陸、岸、海洋垃圾的常態化污染防治。

開展生態修復,構建美麗海灣修復體系。除開展增殖放流等補充水生生物資源的活動外,威海從科研攻關、機制探索、價值實現等方面着手發展海洋碳匯,設立全國第一個海草牀生態系統碳匯觀測站和國內唯一的海洋負排放院士工作站;吸引社會公益資金6100餘萬元,啓動全國首個海草牀公益修復項目;實施“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51個修復整治項目,恢復植被40.9萬平方米、投放藻類2萬立方米,修復受損岸線超過100公里、年固碳量近千噸。

持續綜合用力,構建美麗海灣監管體系。威海對全市150個近岸海域分區分類實施環境管控,對所有人工漁港、漁船集中停泊點和有漁船停泊自然港灣的環境衛生進行清理整治。同時,動態更新涉海環境風險源清單,持續強化對涉海風險源的監管,開展近岸海域聯合執法活動,近海水域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下一步,威海將依託這四個體系,以宜居、宜業、宜遊爲方向,以精緻爲底色推進全域美麗海灣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大衆日報·大衆新聞客戶端記者 陶相銀 通訊員 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