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39萬人長痔瘡 醫破解10大迷思 血便3原因恐是癌
全臺痔瘡患者有39萬人,好發族羣爲50~59歲,但隨着生活與飲食習慣改變,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全臺痔瘡患者有39萬人,好發族羣爲50~59歲,但隨着生活與飲食習慣改變,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大腸直腸科醫師陳威智列出關於痔瘡的10大謠言,讓民衆能更加認識此病。其中像是血便不一定是痔瘡造成的,也可能是大腸癌、肛裂或瘻管。
痔瘡到底哪裡來?醫師陳威智先前在個人粉專發文衛教,痔瘡原本是肛門中由血管、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纖維構成的生理組織,幫助肛門肌肉更好的收縮和封閉,以防液體、氣體和固體外漏。但因久坐、不良的排便習慣,而有不當的擠壓摩擦和壓力,導致組織滑出體外(脫垂)有腫脹出血,才成爲臨牀所說的痔瘡。
陳威智進一步說明,內痔依等級可分4級,第1級爲排便出現少量出血,有一點搔癢感與分泌物;第2級爲排便時會跑出肛門外,便完再縮回去;第3級爲痔瘡幾乎掉在肛門外,但用手指可以推回去;第4級則爲痔瘡完全掉在肛門外,且無法用手推回。
由於痔瘡是許多人難以啓齒的困擾,也因此出現不少迷思。陳威智就於診所粉專列出以下關於痔瘡的10大謠言,並一一破解:
1、小孩不會長痔瘡?
會。臨牀上曾經遇過年紀最小的患者僅3歲。
2、嗜辣者就會長痔瘡?
機率相對比較高,且有痔瘡的人吃辣的確會比較不舒服。
3、屁股不痛不癢就是沒痔瘡?
其實每個人都有0期痔瘡,只是沒發作而已。
4、大便有血就是痔瘡?
不一定,也可能是大腸癌、肛裂或瘻管。
5、腹瀉跟痔瘡完全無關?
並非完全不相關,腹瀉也可能會誘發痔瘡。
6、坐浴越勤越好嗎?
適當即可,頻率大約一天3次。
7、做完痔瘡手術就不會再長痔瘡?
一般術後8~10年的痔瘡複發率約5%以下,但若不調整飲食與排便習慣,仍可能復發。
8、哺乳期不能動痔瘡手術?
可以,醫師會使用安全的藥物來進行。
9、綁橡皮筋會比手術好?
雖是比較快速的方式,但無法全面性處理痔瘡問題,所以容易使其復發。
10、手術時間越短越好?
不是,要在適當時間內完成最好,手術重點是要仔細而非速度。
關於排出血便到底是大腸癌還是痔瘡?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曾提到,若排便時稍帶着肛門傷口疼痛感,同時滴血在馬桶裡,比較像是肛裂所致;假如是無痛的排便出鮮血,伴隨着肛門腫脹異物感,則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上述2種情況都可再觀察一下。然而,一旦發現無痛的排便出鮮血,連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就得提高警覺,有惡性的可能,千萬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