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COP29期間舉辦主題活動
中國日報11月16日電當地時間11月15日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能源主題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的首場活動聚焦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碳中和新方案推進能源轉型、實現《巴黎協定》溫控目標。
活動以"推進新能源可靠替代,加快全球氣候行動"爲題,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與阿塞拜疆能源部、聯合國氣變公約秘書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網絡等聯合主辦,發佈《新能源可靠替代促進全球碳中和》報告,首次對新能源可靠替代進行系統闡釋,並設計了新能源可靠替代綜合評估體系,規劃提出新能源從電量替代到容量替代、再到全面替代的三個發展階段,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智慧和解決方案。
來自中國、阿塞拜疆、烏拉圭氣候與能源部門的領導者、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全球40多家機構的60多名嘉賓現場參與本次活動。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阿塞拜疆能源部副部長薩米爾·瓦利耶夫,烏拉圭工業、能源和礦業部部長艾麗莎·法西奧,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執行秘書阿里沙赫巴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聯合國項目事務署執行主任豪爾赫·莫雷拉·達席爾瓦,出席活動並發表主旨演講。全球發展智庫首席專家辜勝阻教授、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髮表視頻演講。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辛保安在致辭中指出,推動可再生能源倍增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能源開發、配置、利用各個環節,需統籌考慮安全、消納、成本等因素。全球能源互聯網理念的核心是構建清潔主導、電爲中心、互聯互通、智慧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生產清潔化、消費電氣化、配置廣域化、業態數字化,是一套具有普適性的能源轉型系統方案。
辛保安表示,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可再生能源倍增目標,一是創新可再生能源開發模式,採用集約化低成本開發、水風光多能互補開發、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等新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和質效,吸引各方加強綠色投融資,促進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全面可靠替代;二是推進電網互聯互通,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需要通過電網互聯,促進不同地區能源資源互補互濟、優化配置,提高能源供給質量和效率;三是增強能源系統韌性,可再生能源發展對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爲電網賦能,構建數智化堅強電網,增強電網氣候彈性、安全韌性、調節柔性和保障能力,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電力可靠供應提供堅強平臺。
2023年,133個國家在cop28會議形成了"擺脫化石能源"共識和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三倍(達到110億千瓦)的倡議。但距離實現這一全球目標仍然存在30億千瓦的差距,亟需實現目標的可行方案。《新能源可靠替代促進全球碳中和》報告針對全球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差異,創新提出新能源可靠替代落地的"八大典型模式"和"六大關鍵技術",運用合作組織自主研發的全球模型及數據庫,展示出基於新能源可靠替代的未來能源圖景。
據瞭解,作爲中國發起成立的首個能源領域國際組織,合作組織成立以來連續多次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舉辦主題活動,發佈研究成果,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寫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積極爲全球能源、氣候、環境協同治理貢獻力量、發揮作用。cop29期間,合作組織還將與聯合國氣變公約秘書處聯合舉辦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和全球氣候行動的新型電力系統能力建設活動,邀請業內專家學者共同探索最新技術,討論政策框架,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