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單體容量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抵達陽江

8月13日,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歷經兩天多航程,從廣州南沙港抵達明陽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

該設備將於年內在廣東陽江明陽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進行固定安裝,待海纜敷設完成後,將繼續推進併網發電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明陽天成號”實現了多項全球首創,將爲建設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乃至全國海上風電發展提供先行經驗和重要示範。

“明陽天成號”由全球海上風電領軍企業明陽集團自主研製,兩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搭載兩臺8.3兆瓦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兆瓦,可應用於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泛海域。其葉輪最高處達219米,空中最大寬度約爲369米。整體拖航設計吃水5.5米,平臺排水總量約1.2萬噸,到達現場壓載至作業工況下平臺排水總量約1.5萬噸。

8月11日,“明陽天成號”從廣州南沙港池啓航後,沿着廣州港出海航道駛入珠江出海口,在與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會面”後駛出伶仃洋。隨後,繼續向西前行,途經珠海、江門以及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場,最終抵達廣東陽江明陽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運航過程中,由於從港池至珠江出海口沿途碼頭衆多,航道狹窄且複雜,拖航難度巨大。爲避免風機葉片在出港時與靠泊船隻或海工裝備發生接觸碰撞,“明陽天成號”在出港後將下端葉片與風機塔筒保持平行,儘可能縮減對航道空中寬度的佔用,最終順利抵達陽江。

明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目前常規容量5.5兆瓦的“三峽引領號”、7.25兆瓦的“海油觀瀾號”,“明陽天成號”的單體容量有了更大的提升。待正式投運後,平均每年可發電約5400萬度,能滿足3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電需求。

記者瞭解到,“明陽天成號”從基礎、結構到設計等領域實現了多項全球首創。其浮式基礎爲全球首次採用抗壓能力達到115兆帕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製造而成,這種混凝土材料強度達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浮筒採用的“玻璃纖維外殼+XPS芯材+防護塗層材料”方案亦爲世界首創,突破了傳統浮筒採用純鋼結構或鋼混結構的限制。此外,翼型雙塔筒、雙主機、雙風輪的設計,以及拉索系統的應用均爲全球首創。

“我們還在陽江建設了包括‘明漁一號’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等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實踐,爲陽江乃至全國的海上風電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範。”上述負責人介紹,明陽集團在海上風電領域擁有領先的自主研發能力,通過不斷創新,成功研發出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如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平臺等,這些技術的成功應用爲陽江海上風電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文 記者 詹翔閔 通訊員 許倩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