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綠色轉型進行時(一)|錨定“主流” 新能源汽車提質擴面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經濟參考報》8月15日刊發記者袁小康採寫的文章《全面綠色轉型進行時(一)|錨定“主流” 新能源汽車提質擴面》。文章稱,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爲新銷售車輛的主流。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快速發展,爲我國產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而未來進一步走向“主流”,還需要加強智能化、低碳化,不斷推動產業升級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如破竹。截至今年6月底,國產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已經超過3000萬輛。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首次超過燃油車,達到51.1%,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91.4萬輛和59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8%和31.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6.4%。

《意見》對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作出部署,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節水器具、節能竈具、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售後服務保障。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助理、國汽戰略院副院長鄭亞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交通領域碳排放在全社會碳排放總量中的佔比約爲10%,而以汽車爲主體的道路交通碳排放在交通碳排放中的佔比約爲80%。加快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推動新能源汽車成爲汽車市場主流,將大幅降低道路交通碳排放,有力支撐交通領域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根據學會編制的《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1.0》預測,我國道路交通碳排放將在以發展新能源汽車爲核心的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工作引領下,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鄭亞莉說,“此次《意見》提出的目標,也反映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全面市場化發展進程正在不斷加快,有望於2035年形成相較於傳統能源汽車更爲強勁的產品競爭力、市場吸引力,成爲汽車消費的主流。”

錨定市場“主流”,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加速提質擴面。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着力保障產業穩定運行,深化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行動、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縣域充電基礎設施補短板、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等活動。同時,將積極支持技術創新,加快推動新一代動力電池、車用芯片、操作系統、自動駕駛、大模型等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爲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

企業也在積極加大投入向“新”向“智”。比亞迪一季度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70.10%;寶馬集團宣佈,將繼續深化在華佈局,增資200億元人民幣用於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隨着進一步投資,瀋陽生產基地將繼續在智能製造和綠色生產等方面發力;作爲德國奧迪品牌在中國設立的首家專門生產純電動車型的工廠,計劃投資額超過300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加緊建設,預計2024年底投產。

在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加裝了大量相機的機械臂在智能系統的控制下,“看”清三米長的車門框架零件,靈活地“拿”起三米長的車門框架,在多種傳感器的輔助下精準又迅速地完成車身的安裝焊接;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製造操作系統,實現了每一輛理想汽車從排產開始到下線的製造過程全週期管理,在關鍵節點給出合理的規劃和建議……類似的場景正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智能化趨勢愈發明顯。

“新能源汽車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汽車產業的產業鏈長,其全生命週期的碳減排將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政研)預測,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佔到汽車市場的75%以上,其中純電動車型將佔汽車市場的50%左右。”中汽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姚佔輝說,中汽政研判斷,按照《意見》要求,下一步相關主管部門將通過政策創新、強化支持,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