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叛變”了!臺積電、三星接連宣佈,外媒:中國不買了?
作爲全球半導體芯片巨頭的三星和臺積電,接連宣佈了自己接下來的決定。
而這一決定在美國看來,卻屬於“叛變”。
對於臺積電和三星的行爲,拜登估計晚上的時候都要氣得睡不着覺了。
但同時,他們的決定也讓美國媒體感到不解,難不成中國不打算從臺積電和三星這裡購買芯片了?
半導體芯片巨頭
三星和臺積電,作爲全球半導體芯片的兩大巨頭之一,一直以來都是競爭關係。
而中國作爲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一直以來都是臺積電和三星的客戶上。
但是在美國選擇打壓華爲的芯片技術發展後,臺積電和三星的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他們想要跟美國進行合作,但是又不願意放棄中國這個大市場。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給三星和臺積電拋出了一個橄欖枝,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而美國之所以會這樣做,目的就是爲了能夠維護自己的地位,好打壓中國科技的發展。
原本,中國作爲一個芯片大市場,臺積電和三星都想要來此建廠。
這樣一來,中國的芯片技術也能有不小的發展。
說不定,在未來還能夠擺脫芯片進口的依賴。
關於一點,美國也看的非常清楚,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中國芯片技術的發展。
於是,在臺積電和三星萌生出這個想法後,美國便立馬跳出來,給他們拋出了一個橄欖枝。
而這個橄欖枝便是,美國的芯片法案。
根據美國芯片法案的內容,只要臺積電和三星在美國修建工廠,那麼美國便會給予他們一定的補貼。
不少國家的芯片企業在看到美國芯片法案如此的誘人,紛紛選擇來到美國修建工廠。
見此情況,臺積電也選擇走出“舒適圈”。
作爲一家擁有12座晶圓廠的企業,臺積電不僅包攬7納米以下的芯片製造技術,同時還在其他配套資源方面,也是有着一定的實力。
美國用這樣誘人的條件,來吸引臺積電在美國修建一家半導體工廠。
在這之前,臺積電就已經在美國修建了兩家工廠。
而這第三家工廠,則是美國用來生產2納米芯片製程工藝。
除了臺積電之外,韓國的三星也選擇來到美國修建工廠。
從2022年開始,三星便開始在美國的泰勒市修建半導體工廠。
單從這一點來看,三星是打算進軍美國市場了。
4月15日,三星集團決定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州修建一座半導體工廠。
而美國則是爲三星提供了將近64億美元的補貼。
美國在有了三星和臺積電的半導體工廠後,自身的芯片技術也會有一定的發展。
不過,美國的白日夢顯然是做得有點早了。
很快,臺積電和三星便紛紛“叛變”,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
紛紛“叛變”
根據韓聯社在2023年3月15日發佈的消息來看,三星的重點將會放在韓國。
三星這一行爲,就是爲了能夠推動韓國芯片行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三星還打算在韓國修建5座芯片廠。
倘若擁有了這5家芯片廠,那麼韓國便有可能成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基地。
到時候,韓國便可以實現自主生產。
同時,三星對於人工智能技術也是非常看重,爲此還投入了將近25億韓元的預算。
同樣的,臺積電也打算對在臺灣地區的幾座工廠實施擴建計劃。
倘若三星和臺積電的計劃全都落實下來,那麼美國這個市場對於他們來說,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三星和臺積電的“叛變”,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
而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完全是因爲美國的芯片補貼法案。
美國芯片法案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三星和臺積電的補貼,不過其他方面的規定,便讓他們產生不滿。
按照法案規定,如果想要拿到美國的補貼,除了要跟美國共同分享利潤之外,還要把一些非常機密的信息交到美國手裡。
這就相當於,大俠將自己的修煉武功的秘籍交給了別人。
同時,美國還不允許他們在大陸市場進行投資。
美國此舉,原本是想要拿捏三星和臺積電,想要藉此機會提高自身的芯片生產力。
同時,還可以打壓一下中國。
可讓美國想不到的是,三星和臺積電紛紛選擇了“叛變”。
不過,三星和臺積電是既捨不得美國的補貼,又不願意被美國拿捏。
因此,這才選擇“叛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中國對於芯片的進口數量逐年降低。
在美國的打壓下,中國的芯片技術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產了。
並且,在某些技術上也比三星和臺積電有了更大的進展。
面對這種情況,三星和臺積電都非常清楚,必須重視芯片的自主重現能力了。
否則,在未來全球技術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三星和臺積電只能只能被淘汰掉。
今年1月31日,三星發佈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業績,營業利潤爲2.82萬億韓元,同比下降了34.4%。
同樣的,臺積電的淨利潤也在逐年下滑。
這也就意味着,臺積電和三星必須要做出改變了。
而這一變化,也引起了外媒的注意。
在以往,中國的芯片進口量非常大,可如今中國芯片可以實現自產了,三星和臺積電便慌了。
結語
在當今這個世界格局當中,芯片技術的發展也尤爲重要。
而中國芯片技術的突破,不僅實現了自產,還擺脫了依賴進口,被人卡脖子的境地。
更是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科技的發展能力。
同樣的,也讓臺積電和三星看到了一個新的合作伙伴。
倘若他們繼續跟美國進行合作,那麼最終下場,也可想而知。
至於接下來的結果是怎樣的,就要看三星和臺積電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