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柴可夫斯基金獎 來臺與NSO合作 馬斯里夫 挑戰2個重量曲目

鋼琴馬斯里夫榮獲柴賽金獎琴韻內斂。(牛耳提供)

一場音樂會演奏兩首協奏曲相當少見,更遑論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種大麴目;而能開出這種曲目的,是去年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馬斯里夫(Dmitry Masleev)。

馬斯里夫演奏沉穩大器個頭不高卻有雙修長的大手首度訪臺舉行音樂會,與臺灣青年指揮家林勤超帶領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展現深層內斂的音樂功力

貨真價實的比賽贏家

去年比賽現場,當馬斯里夫進入最後一輪、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據說鋼琴組評審團都鬆了口氣,評審團後來公開發言時表示,馬斯里夫傑出的表現讓大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因爲他們終於「找到了貨真價實的贏家!」1990年國際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金牌得主、超技鋼琴名家貝瑞佐夫斯基更讚譽:「無庸置疑,馬斯里夫非常出色。」

馬斯里夫1988年生於俄羅斯烏蘭烏德,2011年畢業莫斯科音樂學院師事米哈伊爾.佩圖霍夫,2014年完成演奏碩士學位,2015年獲獎後展開世界巡演,包括紐約倫敦和俄羅斯,也曾與葛濟夫大師合作。

強忍母逝演出無失常

馬斯里夫說,藝術文化俄國傳統,大多數的俄國孩子都會學習音樂,「我的爸媽帶我到家附近的音樂學校學音樂,當時我只能選鋼琴或風琴,但我個子太小,沒辦法掌握手風琴,只好選擇鋼琴。」鋼琴成爲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很感謝我母親,她從不勉強我拿第一名,只是給我滿滿的愛,我很幸運。」

樂評人賴偉峰說,馬斯里夫的穩定度非常高,在強大比賽壓力下,面對母親過世,依然能忍住悲慟完賽,「毫無失常地拿下第一,他的意志力耐力無人能敵。」

臺俄年輕音樂家合作

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表示,「金獎系列」馬斯里夫能訪臺,「正好讓我們感受到俄國新一代鋼琴家實力,我們也希望這樣的音樂會讓臺灣年輕一輩音樂家有機會跟國際樂壇連結,用實力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馬斯里夫鋼琴協奏曲之夜」10月7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除了兩首協奏曲,還有一首葛令卡盧斯蘭魯蜜拉序曲,目前演出票房已達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