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甘肅,可太值得去了

地處北緯32°31′~42°57′之間的甘肅,有着獨屬於自己的秋色。

秋天,是自然萬物協同上演的盛大轉場。

氣溫下降導致葉片中的葉綠素逐漸消減,葉黃素顯示出自己的本色。

這讓有些在春夏時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樹木,在秋季迎來了華麗蛻變。

比如說胡楊樹。

秋天到來,胡楊樹的生命力開始向內收斂,然而這種衰變卻造就了另一番驚心動魄的美景。

從每一片樹葉,到一整座綿延的林海,鋪天蓋地的金黃,高度飽和,佔據整個視野。

熱鬧到讓人忘記秋天的枯寂。

如果說秋天的胡楊林代表了一種純粹而統一的美,那麼秋日的山林,則會向你展現另一種充盈與華美。

官鵝溝,森林覆蓋率達75.1%。

不同於單一的人造林,複雜多樣的植被使得官鵝溝的秋色更爲多彩。

當草木蒼翠的夏季悄然退場,每種植物都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去迴應秋天。

官鵝溝的山野間便展開了一幅一生萬色、層林盡染的繽紛畫卷。

遮陽山則更多幾分山岩裸露的堅硬質地。

圖源:漳縣融媒體中心

這裡峭壁如削,山泉流瀉,有西北少見的“天坑地縫”岩溶地貌。

深秋的時候來到這裡,看巉巖聳峙、灌木疏朗,能深切體會到所謂“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的意趣。

有些事物的色彩變化隨四季而流轉,另一些則需要更久的時間。

久到難以切身體會,只能仰賴想象。

張掖祁連山丹霞地貌羣坐落於祁連山北麓,由於地殼運動和風化剝蝕等因素形成。

自然偉力與漫長時間共同塑造了丹霞。

它的色彩中自帶時間的厚重。

層疊的色塊,是從遠古至今億萬年滄海桑田所遺留的印痕。

紅色與黃色交疊,令人聯想起落葉、果實、黃熟的作物。

丹霞的本色就是秋天的顏色。

然而這些顏色都來自岩層本身,並不隨時節更易。

秋天的顏色就這樣永恆凝固在丹霞。

在秋天,人們習慣用味厚的食物來彌補苦夏的虧空。

有個更通俗形象的說法叫“貼秋膘”。

香辛料、肉食、麪食多元化的飲食習慣和特定自然環境下的獨有物產在急需進補的秋季爲你鋪開甘肅的“美食版圖”

張掖小飯,叫飯卻不是飯。

圖源:風味星球微信

面丁粒粒分明,牛肉嫩滑爽口,湯底濃郁香辣。

秋天微涼的早晨,一碗小飯下肚,濃稠湯汁所包裹的熱量在胃裡持續釋放,喚醒身體每一個沉睡的細胞。

美好的一天就此開啓。

羊肉墊卷子——

紮實、硬核,是碳水與蛋白質上演的二重奏。

羊肉先煸後燉,加入姜蒜花椒等佐料。

燉到差不多八成熟時,再將面卷鋪墊到上面,蓋上鍋蓋,慢火燉十幾分鍾即可出鍋。

出鍋後,面卷裹滿了肉湯,熱氣騰騰,肉香四溢。

這樣一份帶有視覺與嗅覺雙重衝擊的美食,對於飢腸轆轆的人來說,有着致命的誘惑力。

散飯,也叫稠飯或者糝飯,介於粥和飯之間。

“散飯要想好,三百六十攪”,做散飯主要靠攪。

先取清水燒開,然後將麪粉緩緩倒入鍋中,同時不斷攪動,防止麪粉結塊,直至達到一定的粘稠度。

做散飯用的麪粉,可以是小麥面、玉米麪,有些地方還會使用青稞面等。

吃散飯,需要搭配上各種菜品和調味料,口感細膩綿滑。

如今,人們品嚐這道樸素的食物,除了享用美味,也是爲了通過味覺勾連起故鄉與童年的記憶。

除此之外入口滑溜的搓魚面

外脆裡柔的糖油糕

烈火烹油的炒撥拉等

有這些滋味厚重的美食爲你“賦能”,即使寒冬將至,依然安全感滿滿。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一句重複了太多次的話就像四季不斷重複輪轉,與作物一次次成熟收穫要經歷漫長的等待,但卻值得

從泥土中挖出的塊莖此前蟄伏在地下悄然生長

直到此時才暴露在陽光下得見真容

從枝頭摘下的粒粒飽滿蘊藏着積累許久的糖分金黃的鈣果、圓碩的燈籠柿甜脆的早酥梨、晶瑩的葡萄

人們用甜蜜來表達對於美好生活的期望因爲甜是通往快樂的直行道

麥子、水稻、黃毛谷無論何時穀物都是秋收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陳禮、黃培軍、殷靜

對於有着數千年曆史的農耕文明而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倉廩充實也最能使人安心

紅色是情緒表達的高點

在中國的語境中常與喜慶、祝福等詞聯繫在一起

對於許多作物而言在秋風中褪去青澀紅色是成熟的外在表徵

對於生活而言春天時種下的綠色希望最終要以紅色的喜悅來報償

收穫 貯藏 流通 消耗 再收穫這是計量時間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的生活得以維持的堅實根基

甘肅的秋天是疊翠流金使人目眩是脣齒留香讓人難捨是歲稔年豐令人歡欣草木搖落蟻蟲蟄伏我們卻可以走出門去感受這個季節裡甘肅的獨特氣質如意甘肅歡迎您!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