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地理】“秋分”爲什麼只是理論上晝夜平分?秋分“懸日”你見過嗎?地理人眼中的秋,是怎樣的呢?

秋分,爲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時間一般在9月22到24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均晝夜平分。是日起,太陽直射點繼續逐步南移,北半球的晝漸短、夜漸長,氣溫也將會進一步下降,晝夜溫差也將愈發明顯。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被認爲是晝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間點,是“平分秋色”之時。但各地的溫涼更迭大不相同。

1

如何判斷秋分日

在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平分24小時。所以,今天的白天時間和夜晚時間是等長的。按照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理論來分析,一年中,晝夜平分的日子也就兩天,即春分和秋分。

如上圖中二分二至日的判斷,需要先找出北極端並瞭解地球公轉的方向。判斷可以按如下方法進行:

①找出位於軌道長軸端兩側的位置,它們爲二至日;如果圖較爲規範,位於距離太陽較遠端的爲夏至日,另一端爲冬至日;

如圖不規範,則:②找出北極端斜向太陽一側的地球,該位置即爲夏至日,另一側(北極端偏離太陽的一側)即爲冬至日;

③按地球公轉方向:依次爲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2

晝夜平分

大家都知道

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

所以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面向太陽的半球,叫做晝半球,就是白天

揹着太陽的半球,叫做夜半球,就是黑夜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

自轉的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

使得晝夜半球也不斷自東向西移動

晝半球與夜半球的交線叫晨昏線

這樣就形成了晝夜的交替

自夏至開始後,到秋分這段時間裡

我國的晝夜分佈格局都是晝長夜短

隨着太陽直射的位置不斷向南移

白晝會一天天變短,夜晚則一天天變長

直到秋分這一天,晝夜變成等長

秋分過後,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向南半球推移

這時我國白晝和黑夜的時長髮生了重要變化

即開始呈現出晝短夜長的分佈格局

爲何只是理論上晝夜平分?

①晨昏蒙影現象

日出前和日沒後的一段時間內天空呈現出微弱的光亮,這種現象和這段時間都叫作“晨昏蒙影”。

這種現象是由大氣散射引起的,與季節、當地經緯度和海拔高度以及氣象條件等有關。

日出前曙光初露的時刻稱爲晨光始;日沒後暮色消失的時刻稱爲昏影終。與此相關的現象還有白夜現象。

白夜,是在緯度達到一定度數的地區(中高緯,接近極圈,但在極圈外)太陽落到地平線下只能達到一個很小的角度。由於大氣的散射作用,整夜天並不完全黑下來。在我國最北端漠河附近,夏季接近夏至日時,會發生白夜現象。

②大氣的折射

日出或者日落時,太陽在斜射經過大氣層時,太陽光會由於大氣層而折射,使得我們看到太陽的位置比太陽的實際位置要高一些。這種現象,越接近地平線越明顯。這樣,白晝就大約增加了5分鐘。

3

秋分特殊現象

影子不見了

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如果你在赤道線上某地,當地正午時分就會發現在赤道上的物體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秋分“懸日”

“懸日”指一年中某些特定的日子,日出和日落時太陽正好出現在街道正上方、懸在兩側高樓大廈之間的戲劇性畫面。它可以在任何一個東西向(或略有斜度的偏東南-西北、偏東北-西南)街道,且街道盡頭地平線視野不受阻礙的城市中出現。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就我國很多地區而言,一年中有兩次機會可以看到“懸日”景觀,一次是春分日,一次是秋分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日出日落的方向也幾乎在正東與正西方。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的清晨或傍晚,在方向很正的東西向街道盡頭的地平線上,太陽會冉冉升起或徐徐落下。相對於旭日“懸日”,很多人更喜歡落日“懸日”。

秋分日這天,如何賞拍“懸日”?筆直的東西向街道、合理的拍攝點位以及一個能觀賞到太陽的天氣,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賞拍“懸日”不侷限於秋分日,若非視角特別嚴苛,秋分日前後一兩天也可以。另外,部分城市賞拍‘懸日’的最佳時機,也並不一定在秋分日這天,這要看其街道走向而定。攝影愛好者可根據自己所在城市的街道與地標方位,因地制宜測算“懸日”的最佳拍攝窗口。

南北極共見白晝

南、北極點附近有共同的白晝,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極同時都可以看見太陽,分享着同一個白晝。

物與影同長

如果不去考慮時時間分、秒等的影響去測量,正午時分,南、北緯45度地方物體的高度和影子一樣長。秋分日在北緯45度線上,可輕易的丈量出建築物的高度,因爲影子的高度和實際物體一樣長。

全球各地晝夜均分

不嚴格的說,這一天全球各地晝夜均分,都爲12個小時。

4

秋分日太陽運動軌跡

北半球的春、秋分當天

太陽直射赤道

日出時間爲6:00

日落時間爲:18:00

(當地時間)

太陽視軌跡移動到赤道上空

你會看見太陽清晨

從正東方升起

黃昏由正西方落下

動圖展示☝

5

秋季的不同劃分方式

①從天文學說來說,北半球9、10、11月爲秋季,南半球3、4、5月爲秋季。

②從氣象意義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

③根據氣候和平均溫度劃分四季,其指標是候均氣溫低於10℃的時期爲冬,高於22℃時期爲夏,10~22℃期間分別爲春秋季。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進過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結束。

④不同地區的劃分標準不同

北半球四季的劃分

6

秋分與天氣

秋分至暑熱盡,秋分節氣期間,隨着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越來越短,氣溫逐日下降,我國秋季版圖也將達到鼎盛。

根據最新的入秋進程圖,看看你家步入真正的秋天了嗎?

而秋分節氣期間又有哪些高影響天氣?

來源:中國天氣網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爲奇。

影響“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冷鋒天氣系統

秋季爲何秋高氣爽

7

秋分與生物

一 · 秋季紅葉

到了深秋季節,由於氣溫下降,天氣變冷,植物葉子內的水分逐漸減少,葡萄糖濃度越來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的低溫則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種不穩定的有機物,本身沒有顏色,當它遇到酸性物質時變成紅色,遇到鹼性物質時會變成藍色。這樣,花青素在酸性的葉肉細胞中就變成了紅色,所以樹葉就變成了鮮紅色。

二 · 秋季葉落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各種落葉類植被紛紛將葉子從枝幹上脫落。這是因爲落葉可以使植物減少蒸騰、保持體內水分,是其度過寒冷和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這一習性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三 · 秋雁南飛

大雁的故鄉是在北方西伯利亞一帶,由於北方的夏季日照時間長,食物豐富,天敵害不多,所以非常適合哺育幼雛,可是到了北方漫長的冬季,各種蟲和植物種子等可供食物用品都不見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羣結隊浩浩蕩蕩地飛向比較溫暖的南方,成爲了著名的侯鳥。

四 · 秋蟲坯戶

一些春分開始活動的小蟲,由於氣溫下降,開始回到土裡準備過冬,也就是秋分二候蜇蟲坯戶。

8

秋分與災害

1

霜凍

秋分後,北方冷空氣的頻繁南下致使我國北方溫度明顯降低。在晴朗無風的夜間或清晨,輻射散熱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溫度迅速下降,當植株體溫降至0℃以下時,植株體內細胞會脫水結冰,遭受霜凍危害。因爲初霜凍總是在悄無聲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霜凍有農作物“秋季殺手”的稱號。

2

低溫冷害

秋季低溫冷害是指淮河以南晚稻抽穗揚花期,受到低溫天氣的影響,收成減產。由於此種災害在華南地區多發生在“寒露”節氣前後,故稱寒露風。

秋季低溫冷害主要發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發生期自長江流域向南逐漸推遲。

3

秋乏秋燥

這是和人類身體健康有關的。進入秋季後,天氣乾燥,身體很容易出現“秋燥”現象,咽、鼻、口、脣乾,咳嗽少痰,此爲涼燥。同時很多人還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此爲秋乏。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

說起秋天,你想到什麼呢?徐徐涼風?秋高氣爽?豐收的喜悅?落葉繽紛?......But,在地理人眼中的秋天,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1

地理人眼中的秋“天”

秋天是什麼樣的天呢?這個季節,這個節氣,有不少地理的奧秘。

秋分節氣

2024年9月22日20時43分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

開始於每年的公曆9月22日到24日左右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

陽光直射赤道

在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

與晨昏蒙影的情況下,全球晝夜等長

《春秋繁露》中說到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

地球上晝夜均分,白天黑夜各佔十二小時

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

走在路上

終於可以真切地嘆一句“天涼好個秋”

除了平分晝夜

秋分的寓意還在於平分秋季

按照我國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爲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方法

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半,平分了秋季

除了物候上的變化

秋分當天還有許多"冷知識"

太陽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

當你來到赤道線時

就會發現任何物體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由於秋分當天太陽直射赤道

南北極同時都可以看見太陽

不像大多數時候南北極總是

一個白天一個黑夜

因此在這一天中

南北極分享的是同一個白晝

秋天這天,僅憑一根軟尺

我們就能丈量出建築物的高度

這是因爲在北緯45度線上

(大約是克拉瑪依、烏蘭浩特

哈爾濱和牡丹江一線)

這一天物體的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長度

也就知道了建築物的高度了

關於秋季

(1)從天文學說來說,北半球9、10、11月爲秋季,南半球3、4、5月爲秋季。

(2)從氣象意義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

(3)根據氣候和平均溫度劃分四季,其指標是平均氣溫低於10℃的時期爲冬,高於22℃時期爲夏,10~22℃期間分別爲春秋季。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進過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結束。

關於秋分

秋分時間一般爲每年的9月22~24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絕大部分地區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北緯90°)與南極點(南緯90°)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特殊現象。

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於黑夜),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於黑夜)。

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2

地理人眼中的秋“雨”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季,一股股的冷空氣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國南下進入中國大部分地區,當它和南方正在逐漸衰退的暖溼空氣相遇後,形成了冷鋒天氣。冷鋒過境,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而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則會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指得是我國西部地區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氣現象,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甘肅東部和南部、陝西關中和陝南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一般出現在9-11月。

每年進入9月以後,華西地區在5500米上空處在低氣壓區內。副高西側的西南暖溼空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這一帶地區,同時隨着冷空氣不斷從高原北側倒灌,冷暖空氣在我國西部地區頻頻交匯,於是便形成了華西秋雨。

3

地理人眼中的秋“意”

秋高氣爽

夏季過後,南方暖氣流減弱,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壓在由低值系統向高值系統轉變,這使整個大氣皆表現爲下沉運動,故而少雨多晴,天高雲淡,氣溫上始涼未寒,很是宜人。

同時,入秋後人們出汗較少,即使出點汗,由於空氣中缺少水分,幹而涼的空氣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發掉,身上的衣服有涼爽感,因此給人們以“氣爽”的感覺。

紅葉黃花

在植物的葉子裡,含有許多天然色素,如葉綠素、葉黃素、花 青素和胡蘿蔔素。葉的顏色是由於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造成的。

到了深秋季節,天氣變冷,葉子內的水分逐漸減少,葡萄糖濃度越來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溫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種不穩定的有機物,本身沒有顏色,當它遇到酸性物質時變成紅色,遇到鹼性物質時會變成藍色。這樣,花青素在酸性的葉肉細胞中就變成了紅色,所以樹葉就變成了鮮紅色。

落葉是植物減少蒸騰,保持體內水分,度過寒冷和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這一習性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4

地理人眼中的秋“災”

低溫冷害

秋季低溫冷害是指晚稻抽穗揚花期,受到低溫天氣的影響,造成空殼和疵粒率增大而減產。由於此種災害在華南地區多發生在“寒露”節氣前後,故稱寒露風。

秋季低溫冷害主要發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發生期自長江流域向南逐漸推遲。

霜凍

入秋後的氣溫隨冷空氣的頻繁入侵而明顯降低,尤其是在晴朗無風的夜間或清晨,輻射散熱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溫度迅速下降,當植株體溫降至0℃以下時,植株體內細胞會脫水結冰,遭受霜凍危害。通常把秋季第一次發生的霜凍稱爲初霜凍,因爲初霜凍總是在悄無聲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有農作物“秋季殺手”的稱號。

據初中地理老師介紹,初中地理教材將夏至日改爲6月21日前後,這引起了不少地理老師的關注。

人教版部編版2024版

此前,無論是初中地理教材還是高中地理教材,夏至日的日期都註明在6月22日前後,這是很多地理老師和學過地理的學生的共同記憶。翻閱人教材等高中地理教材,今年也都沒有改動。

01

夏日並非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其實並非是一個日期。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依據的是“大陽黃經度數”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位置,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爲夏至點。

所以,夏至等二十四節氣本質上都是個“點”,是個時令點。

02

夏至並不固定哪日

夏至出現在太陽運行至黃經90°,這一天在6月20日-22日左右。

原因有以下兩點:

(1)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跡是呈橢圓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圓形。同時,地球的自轉也是有微小變化的,因此節氣時間並不完全一樣。

(2)曆法也是導致夏至日期不同的一個因素。公曆紀年法將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確定爲365天,而實際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準確時間爲365天48分46秒,這意味着公曆紀年法與節氣確定原則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爲了彌補這個時間差,公曆紀年法中引入了閏年的概念,即年份是4的倍數且不爲100的倍數時爲閏年,閏年在2月份最後一天增加一天,以此來調整時間差。儘管如此,閏年的調整仍然存在細微的誤差,因此節氣日期每年都會有所變化,導致節氣日期不固定。

03

夏至日在提前

2024年夏至出現在6月21日4時51分,這也是228年以來最早出現的夏至。爲何夏至出現的時間,會有越來越早的趨勢?

這種逐年提前的趨勢還是由於前面所說的陽曆(公曆)與迴歸年計算方式的差異所導致。具體而言,一個迴歸年約爲365.2422天,而陽曆年份爲365天,閏年則爲366天,四年累計爲1461天,相比之下,四個迴歸年總計1460.9688天。由於陽曆四年的總天數略長於迴歸年,因此導致了夏至時間的逐年提前現象。

查閱近三十年夏至日日期,1991、1995、1999、2003、2007、2011、2015年是在6月22日,其餘均在6月21日。沒有一天的夏至日是在6月23日,因此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的這個“後”不大準確。

根據歷史數據預測,到2096年,夏至將進一步提前至6月20日的14時30分。

教材做出夏至日調整,應該是基於夏至日當前的實際和接下去的趨勢做出的。這樣的調整貼近生活,也符合學生認識。

秋分

有趣的地理現象

1、南北極過着獨特的白天

今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極同時都可能看見太陽,分享着同一個白天。今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地球上無極晝極夜現象。

2、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在北緯45度線上,我們用不着爬高,就可以丈量出建築物的高度哦,他們如同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由於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樣長,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長度,也就知道了建築物的高度了。

3、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由於今天太陽的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當你離開赤道線時,就會發現任何物體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神奇吧?

感興趣的小朋友可能觀察一下建築物是否和它的影子一樣高呢,還可以試試你自己的身高。這樣就能驗證秋分的有趣的地理現象啦!

秋分最有趣的地方還是習俗活動

秋分祭月、豎蛋、吃秋菜、粘雀子嘴……

這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秋分

有趣的習俗

— 秋祭月 —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

— 吃秋菜 —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 送秋牛 —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 粘雀子嘴 —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裡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 放風箏 —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小朋友,關於秋分的古詩你知道幾首呢?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也是文人詠詩頌詞的時節

秋天在文人筆下各有特色

讓我們一起讀讀詩

感受秋風古韻吧!

秋分

的古詩

《晚晴》

唐•杜甫

村晚驚風度,庭幽過雨沾。

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

書亂誰能帙,懷幹可自添。

時聞有餘論,未怪老夫潛。

✎ 山村的傍晚涼風習習,幽靜的庭院因一場秋雨而溼潤泥濘。夕陽照射細草,清新的江景映入眼簾。晚晴景美,詩人卻懷纔不展,只能整書酌酒,隱居聽談,心酸難言。

《點絳脣·金氣秋分》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 不覺已到了風清露冷的秋分時節。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遙想仙宮宴會,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儀仗翻飛,人影散亂,徹夜吹奏着昭華絲竹之聲。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咳。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 又是一年的秋分,詩人想起了遠方的兒子。思念之情無處寄託,只得在夕陽下吟詠詩歌。回首自己窮困潦倒的一生,詩人感慨萬千。既然前途渺茫,還不如早日回家。全詩意境悠遠,情感真摯,動人心絃。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